(图文)哈佛找到防止老年痴呆的法宝

作者:范学德2
发表时间:
+-

                哈佛找到防止老年痴呆的法宝

                                范学德


人老了,我最怕的就是得上老年痴呆症。人本来就傻,老了,变得更傻,但还不自知。那就是傻到底了。

不甘心啊,但又听说无药可治。直到那天看了一个文章,什么哈佛的,或自然这份杂志,反正就是最权威的最新研究,说是禁食能激发自噬,能降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改善认知功能,减缓年龄相关的脑子迟钝。

大喜。

感谢主,因我禁食将近二十年了,每周一次,每次至少二十四小时。当然,中间偶尔也会间断,比如,到中国探亲,亲朋好友见面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我请你吃饭”。我姓“范”啊,范饭一家,怎能拒绝。好在前些年地沟油发达,科技狠活纷纷入菜,再加上疫情禁足,我终于有了些少犯错误的机会。

从昨天中午到今天傍晚,禁食二十六个小时,好极了,居然没感到饿。上午还仔细琢磨了《诗篇》第十二首的第八节:(当)“卑劣的事在世人中受尊崇时,恶人就四处横行”——标准译本的这个翻译,比和合本更贴希伯来原文的本意。“贪吃”,就属于这种“卑劣的事”吧?可如今却被美化为胃口好、美食家、舌尖上的达人。

禁食,第一要面对的罪,就是贪吃。从老祖宗亚当夏娃偷咬禁果以来,这是头一宗罪。

因着好奇,科普了一下自噬作用的四个阶段——它就像细胞的“垃圾回收站”启动仪式,我特别留意它啥时候开始向大脑里那些坏细胞下手。科学上说(主要是动物和初步人体研究),禁食12小时左右自噬开始活跃,24小时左右高峰,尤其对脑细胞的清理最管用——清除那些纠结蛋白垃圾,能潜在降低痴呆风险。简单说,这四个阶段像一场安静的“细胞大扫除”:

第一阶段:启动(Initiation)

时间点:禁食4-12小时。

细胞像接到“能量警报”:肝糖原快用光了(大概4-6小时),它赶紧关闭“浪费模式”,激活关键开关(如ULK1蛋白群),开始准备“扫除计划”。这阶段,身体还没大动干戈,但已经在肝脏、肌肉等地方感知“缺粮”,优先拆非必需零件换能量。体感上,可能有点小饿,但还好扛。

第二阶段、形成自噬体(Phagophore Formation)
时间点:12-24小时。

现在进入“打包垃圾”阶段:细胞长出双层膜泡泡(自噬体),像个塑料袋,专挑坏东西塞进去——比如氧化坏掉的线粒体(细胞发电厂的废旧零件,mitophagy)、纠结的错误蛋白或堆积的脂肪滴(lipophagy)。这时候,身体转入酮症状态,脑子开始烧酮体当燃料,清理效率飙升。体感?可能轻微疲劳或饿意,但也像在“充电”,精神头儿隐隐上来了。

第三阶段:融合溶酶体(Autophagosome-Lysosome Fusion)
时间点:20-28小时。

“垃圾袋”打包好后,拖到“消化室”(溶酶体)门口融合。溶酶体是细胞的“胃”,里面酸性酶等着把包裹的废物融化成小块——氨基酸、脂肪酸啥的。脑细胞这会儿最忙,清理那些导致痴呆的“蛋白垃圾”。体感上,饥饿感往往减弱,身体适应了,像进入“禁食节奏”。

第四阶段、降解与回收(Degradation and Recycling)
时间点:24-30小时及以后。

最后,“回收站”开工:酶把废物彻底分解,变回可用的砖头瓦块——氨基酸修新蛋白,脂肪酸生能量,葡萄糖补脑。三十小时左右,自噬达到顶峰,坏细胞吃得最欢。体感?往往是“禁食高潮”:脑子清醒,精神饱满,可以读书、写作。

这里许多的专业术语我也不怎么懂,但它们描述的某些现象我体会很深。比如,禁食十多个小时,脑子总嚷嚷:“饿了”,我总回它:“别唬我,没事儿”。而过了二十多小时侯,就出现了专家们所说的“禁食高潮”——有精神头了,脑袋也特别清醒。还一再喊,自噬哥啊,加油,使劲吃,让你进入微观共产主义社会,能吃多少坏细胞你就吃多少,越多越好,上不封顶。友谊。

尝到甜头了,今后看来还得坚持下去。虽然看不见自噬作用,但光是想象它贪吃的那个样子就够好玩的了,它撑个半死,我饿瘪了肚皮,妙极。

 

2025.11.10 周一


HKDFE876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