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不学埃丽卡的饶恕,中西文明全都玩完

作者:范学德2
发表时间:
+-

                不学埃丽卡的饶恕,中西文明全都玩完

                                            范学德


        在查理·柯克的追思仪式上,埃丽卡·柯克向全世界宣告,她饶恕(forgive)了谋杀她丈夫的凶手。这在简中文化圈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人纷纷表示不理解,甚至反对。

        这源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也表明我们不理解什么是饶恕,更不没明白耶稣在被钉十字架时说出的那句震撼千古的名言: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这,正是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出埃及记》中:“耶和华在他(摩西)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尼希米记》记录了一个长篇祷告:宣告了上帝是一位什么样的上帝:“你是乐意饶恕人,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有丰盛慈爱的上帝”。

耶稣教导上帝的儿女要这样祷告:“……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并警告说:“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马太福音》中记录了一个著名的故事,彼得曾经问耶稣:“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回答:“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七十个七次,这意味着完全饶恕,绝对饶恕。

所以保罗命令:“……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

埃丽卡·柯克的举动,正是遵循了她所相信的主的教导,效法他的榜样。

我们这几代在四九年后长大的人,从小接受的就是要仇恨敌人的教导。

1936年,鲁迅去世前44天,在杂文《死》中披露了他拟定的七条遗嘱。其中写到: “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陈西滢、高长虹、顾颉刚、梁实秋、施蜇存这些学者和文人,鲁迅至死也不肯宽恕。

有句名言绝对雷人:对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更雷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问,“不斗行吗?”不行,绝对不行,对敌人就要斗倒斗臭,让他们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 

        所以,我们连什么是饶恕(宽恕)都不明白。

《牛津英语词典》定义:“饶恕的行为;赦免或免除某人罪行或过失的行为,被饶恕的状态或状况;准备或愿意饶恕;宽恕的品质。”

《积极心理学词典》(2015)定义:“饶恕是放弃对冒犯者的负面情绪(例如怨恨、愤怒)的过程,从而减少报复的欲望,并促进积极的情绪或行为,如怜悯或和解,通常独立于冒犯者的行为。”

《新国际圣经词典(1915/修订版):“饶恕(在圣经中):罪的免除,或因罪应得惩罚的取消。它是神自由恩典的行为,在基督的赎罪中最高度显现,并延伸至悔改并相信的信徒。人的饶恕被命令作为神圣饶恕的反映。”

那么,饶恕不是什么?根据RT Kendall在2002年出版的《完全饶恕》一书的概括: 

        1、 饶恕不是一种感觉或者情绪;

2、 饶恕不是被动地遗忘;其实也不可能忘记,而是主动地涂抹,不再想,不再提;

3、饶恕不是遮掩对方的罪过,认同他人的过错,为他人找借口;

4、饶恕不等于赞同对方的错误言行饶,甚至把它合理化;

5、饶恕不是逃避受伤的真相,而是直面自己,我受伤害了;

6、饶恕不是免除对方错误言行应承担的法律刑责。当他触犯了法律,还是要由国家法律来审判

反过来,什么是饶恕?

我们饶恕他人是从自己认罪开始的,因为我们几乎每一天都因犯罪而伤害上帝。每一天都祈求上帝饶恕我们的过犯。

        1、饶恕是意志的决定,选择,甚至行动上的决定;

2、饶恕是放弃因伤害带来的负面情绪:自卑、自怜、忿怒、苦毒(不饶恕)、仇恨以致报复 ……

3、饶恕是决定不再想这件事,不再谈论这件事,也不再把这件事翻出来作为攻击他人的武器或者理由。

4、饶恕是拒绝惩罚对方。饶恕的精华就在于,拒绝对“罪有应得”的人施以惩罚,放弃希望他们“遭到报应”的欲望。

5、饶恕是不再期待伤害你的人,透过道歉、赔偿、坐牢、死刑等方式弥补自己损失。让它过去,让上帝来医治自己破碎的心灵!

6、饶恕是让上帝来审判,也让上帝来化解。

7、饶恕不是一次性的决定。饶恕是一个过程。

8、饶恕不等于与对方和好如初。

犹太基督教传统中对饶恕的解释和教导

古犹太名言,有人犯罪伤害你,如果他深感悔恨,并向你表白,就应该宽恕他;如果他不知羞耻,甚至继续他的罪证,你仍然应该从心底宽恕他。让上帝去裁判,惩罚他。

 “饶恕是效法神圣之性,因上帝无量地赦免。”(奥利金)

        “我们要愿意宽恕那些邪恶的人和做坏事的人,没有别的什么事情比这使我们更像上帝了。”(屈梭多模)

        在耶稣教导的7个祈祷中,他只对这一个(饶恕)做出了特别的解释,“要我们饶恕他人,因为这是避免悲惨下场的唯一规定方法。在别的祈求中,我们都没有与上帝立约,只有在这一个里这么做。我们说,‘求你像我们宽恕别人那样宽恕我们。’如果我们不守这约,那么,整个祈求都是没有用的。”(奥古斯丁)

 “饶恕是为伤害你之人谋求福祉的意愿。”(圣·阿奎那)

“愤怒的灵魂自焚,饶恕则冷却火焰。”(但丁)

 “饶恕是灵魂回归神圣根源,洗净怨恨之尘。”(巴尔·谢姆·托夫)

每当你选择饶恕,你就是选择在基督里的自由——佚名

基督的国度是饶恕的国度;只有不断地饶恕,无限地饶恕,才能使基督的国度永远坚立,成为饶恕的国度。——若瑟琳

“饶恕他人,你将被饶恕;此乃爱的法则。”(约翰·卫斯理)

 “我始终发现,慈悲比严格的正义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林肯)

“饶恕是释放囚徒,并发现那囚徒正是你自己。”(列夫·托尔斯泰)

“饶恕是超越人类所谓的公正,它赦免那些完全无法宽恕的罪行。““做基督徒意味着饶恕不可饶恕之事,因神已饶恕你身上不可饶恕之罪。”(C. S. 路易斯)

2000年6月5日,伦敦的《每日快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你能学会饶恕吗?” 开篇就说:“心怀怨恨会阻止你进步,甚至摧毁你的健康。” “1998年,约翰·坦普尔顿基金会,资助了29位“饶恕研究运动“的学者。他们最重要的一项研究发现是:从饶恕中受益最多的,正是饶恕者本人。

 

202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