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永葆青春的诀窍……

作者:范学德2
发表时间:
+-

                            永葆青春的诀窍......

                                    范学德


明天教会踏青,春游,邵牧师要我作个短讲,二十分钟。讲点什么好呢?起个大题目:发现自然之美,焕发活力,永葆青春

一、春游的传统

据说春游 “踏青”的传统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有“上巳节”祓禊的习俗,到唐宋时时已经很流行了,清明节踏青。走进。自然,放松身心。

我想扯得更远一点。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时代。当年孔子让几个学生谈理想,说:“你们平时总说:‘没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想做什么呢?” 子路抢先回答:“让我治理一个小国,三年之内,可以让百姓有勇气,并且懂得道义。” (强国)冉求呢?冉有说:“三年之内,我可以让百姓富足。” (富民)公西华说:“宗庙祭祀或诸侯会盟时,我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愿意做个小司仪。” (知礼)有点像牧师。孔子又问正在弹瑟的曾点, 他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i),风乎舞雩(yu),咏而归。”翻译成白话就是,暮春时节,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孩子,一起在沂水边沐浴(家里没淋浴间),在舞雩台迎风嬉戏,唱着歌回来。” 孔夫子听罢叹息:“吾与点也!”我为曾点点赞。

曾点的理想是什么?简单点说,就是在天地间自由地游戏,玩耍,欢歌,感受自然的美好。现代常说人应当是个有趣的人,天(自然)人合一,就是这情趣的基础。孔子说到一个人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个乐,除了音乐,也包括游戏。并且,自然之声——风声、水声,鸟叫声,也是人当聆听的“天乐”。

二、耶稣的教导:从自然中看见上帝的供应

耶稣说到另外一点,要观看自然。“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它们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们。你们不比它们贵重得多吗?……你们看那野地里的百合花,它们如何生长;它们不劳苦,也不纺线,但我告诉你们,即使所罗门在他最荣耀的时候,所穿戴的也不如这花中的一朵。”

人生活不快乐,经常忧虑,缺乏安全感是一个重要原因。耶稣告诉我们,要看飞鸟与野花。看到上帝是如何供应它们的,这样你就可以放心,上帝不会让你饿死。我们美国人的问题不是饿死,而是撑坏了,又胖了,吃的太多了。

这个观看,还有另外两点:其一:小动物从不贪吃,饱了就好,也不挑食;其二:小花从不攀比,开出自己的花就足够美丽。

通过观察自然,可以学会简朴和知足,放下焦虑,感受上帝的爱。

三、自然之美:智慧与情趣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让我们从自然中发现美,学习生活的智慧:“自然界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其目的和美感。当我们在田野中漫步,观察蜜蜂如何采蜜、树木如何生长,我们不仅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也从中学会了生活的智慧。”

庄子认为,感受“大美”是理想人格的组成部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圣人探究天地的美,通达万物的道理。

从大卫到维吉尔到朋友圈,都说到丰富人的情趣,就是善于用语言、音乐、绘画、摄影去发现并颂赞自然的美好。

维吉尔的诗意: “我喜欢在春天的田野间漫步,看农夫耕种,牧羊人吹笛,羊群在草地上嬉戏。自然是诗的源泉,她教我如何用语言歌颂生命的美好。”

注意,这美好并不需要你远走天涯,它常常就在你身边。你身边并不缺乏美,如罗丹所说,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四、发现(创造)美,永葆青春

有趣的诀窍,就是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卡夫卡的名言:“一个保持发现美的能力的人,他永远不会变老。“换言之,永葆青春。

现在很多人追求“少女感”,“少年感”,年轻。核心或者说诀窍就是保持并发展自己发现美的能力。这就是爱默生说的“童趣“,爱自然的人,“他即使到了成年时期,仍保留了童年的精神。”美国诗人玛丽·奥利弗则写到:“请注意,这是我们无尽并且正当的工作。当我在树林中或海边漫步时,我为那美丽而震惊,我的心像花朵一样绽开,我又年轻了。”

 

五、福音也书写在花朵上

对于信仰者来说,他在美的背后看到了更伟大的东西——造物主和他的荣耀。东正教隐修士圣以撒·叙利亚人说 :“当我独自漫步,凝视受造之物时,我的心被提升到上帝面前,我充满了悔悟和喜乐,因为我在万事万物中看见了他的怜悯。”

        我们刚刚庆祝复活节。路德有两句名言应当牢记:“我们的主不仅在书本中写下了复活的应许,也写在了春天的每一片叶子上。” “上帝不仅在圣经中书写福音,也书写在树木、花朵、云彩和星星上”。

        福音也写在每一朵浪花、花朵上。当代著名遗传学家弗朗西斯·柯林斯说:“ 物理定律的优雅和遗传密码的复杂让我想到一位创造所有这些美的上帝。在树林中散步时,我在树叶中看到同样的优雅,在蜘蛛网上看到同样的复杂,我心中充满了敬畏。”
        加尔文有个著名比喻:“创造就像一座宽敞而辉煌的房屋,配备并充满了最精美、最丰富的家具……它乃是上帝荣耀的剧场。在自然里感受上帝的荣耀。”

        大地是上帝荣耀的剧场。它同时是无声的布道家。大卫的诗:“诸天所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作为。“保罗说:“因为自从创造世界以来,上帝那看不见的属性,藉着所造之物被清楚看见,被人理解,包括他永恒的能力和神性,以至于他们无可推诿。“爱德华兹指出:“自然是上帝最伟大的传道者:创造之美是对造物主荣耀的永恒见证,每一次在田野或树林中的散步都可以是一场布道,只要我们有耳能听,有眼能看。 ”

一次散步,就是一场布道。“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1838-1914)这样说到:“爬上山峰,接受它们的好消息。自然的和平将如阳光流入树木般流入你。风将吹来它们自己的清新,风暴带来它们的能量,而你的忧虑将如秋天的落叶般从你身上落下。”

 

六、开发自己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

1)在自然之美中放松自己

居里夫人:“我喜欢在实验室外的时间,到森林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观察野花的颜色和形状。自然的美让我放松,也让我对科学的奥秘更加好奇。”

自然有一种魔力,她让你忘记时间,感受到一种简单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城市里找不到的。导演王家卫的实践:“有时候我会一个人去海边,坐在沙滩上,看海浪一波波涌来又退去。那些重复的节奏,像在诉说时间的故事,让我学会了放下,也学会了珍惜。“

莫言的回忆:“我小时候常在田野里跑,捉蚂蚱、看蚂蚁搬家,那些时光让我懂得自然的节奏。现在我忙碌时,总会找个下午,坐在树下,什么也不做,只是听风,看云,找回童年的感觉。”

        2)专注当下

专注爱默生说:“对于专注的眼睛,每一年的每个时刻都有它自己的美,在同一片田野中,每小时都能看到一幅前所未见的图画,也永远不会再看到。“

活在当下就是要专注相遇的那一刻。路易斯说的好:“真正的努力在于记住,在于留心。”

3)注意细节,用全部感官去感受。

爱因斯坦的经验:“我喜欢在森林中散步,倾听风的声音,观察光的舞蹈。自然界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到敬畏,它提醒我,宇宙的奥秘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伟大。”

用全部感官去感受细节。就像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说的那样:“让周围的生命触动他所有的感官,小细节变得重要。”

4)放飞自我,敢于狂野(洒脱)。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老夫聊发少年狂……“

5)让自然治愈,洗涤灵魂

梭罗:“在树林中,我们回归理性与信仰。在那里,我感到生活中没有什么能降临到我身上——没有耻辱,没有灾难(只要我还有眼睛),是自然无法修复(治愈)的。“
        约翰·缪尔的话作为结束语:“靠近自然的心脏……偶尔完全脱离,爬上一座山,或在树林中度过一周。洗净你的灵魂。”


202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