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维也纳,聆听施特劳斯家族的旋律回响​

作者:石头巷子
发表时间:
+-

图片0.png

每个月初第一周,维也纳许多纪念馆对观众免费开放,我们这个月初便要参观音乐家的故居。今年是小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爱德华·施特劳斯190周年,4月的维也纳街道,到处是这位“圆舞曲之王”的宣传画,到他的故居来参观,显得特别有意义。推开维也纳普拉特大街 54 号那扇古朴的木门,仿佛瞬间穿越回 19 世纪的维也纳。木质地板在脚下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像是在低声诉说着这里曾发生的故事。这里,便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故居,如今已成为一座承载着施特劳斯家族辉煌音乐史的纪念馆。踏入其中,每一件藏品都像是跳动的音符,串联起这个音乐世家的传奇篇章。

一、纪念馆里的时光印记

 

图片1.png


纪念馆的展览设在小施特劳斯原住所的一部分,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历史的韵味。刚走进展厅,玻璃展柜中那份泛黄的手稿便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蓝色多瑙河》的初稿。纸页上的音符密密麻麻,还布满了狂草般的修改痕迹,仿佛能看到小施特劳斯当年伏案创作时的专注模样。更有趣的是,音符间还夹杂着几处红酒渍,陈博来过多次,故对这里一次都十分了解,她笑着说,据传小施特劳斯创作至深夜时,常以酒提神,这或许就是他灵感的催化剂吧。

旁边陈列着的一封 1888 年的信札,是小施特劳斯写给出版商的。信中,他抱怨《皇帝圆舞曲》排练时提琴声部像受惊的麻雀般杂乱,字里行间满是对音乐的严苛要求。而家族通信更是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复杂的情感,老约翰在给幼子爱德华的信中严厉警告音乐家的收入尚不及面包师,那力透纸背的字迹,仿佛能让人看到老约翰紧锁的眉头。

客厅中央,一架 1875 年的贝森朵夫三角钢琴静静伫立着,琴键已微微泛黄凹陷。讲解员轻轻按下中央 C 键,清脆的音符在空气中流淌,听,这是《春之声》首个音符诞生的位置。那一刻,仿佛能想象到小施特劳斯坐在钢琴前,指尖跳跃,谱写着动人旋律的场景。  墙角处,小约翰演出用的阿玛蒂小提琴格外醒目。打开琴盒,里面贴满了泛黄的铁路票据,这些票据见证了他横跨欧美的巡演征程。每一张票据,都像是一段旅程的缩影,诉说着他在音乐道路上的奔波与坚守。

更衣室里挂着的金线刺绣演出礼服,腰围仅有 68 厘米,让人不禁惊叹。这也印证了传记中为保持舞者体态每日只进一餐的记载,原来这位音乐大师为了自己的艺术,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

楼梯转角处的画作和照片更是生动有趣。一幅 1844 年的讽刺漫画让人忍俊不禁19 岁的小约翰首次登台指挥,紧张得将指挥棒甩向观众席,不偏不倚砸中了正在冷笑的老约翰额头。这画面仿佛将父子俩当年的竞争场景鲜活地呈现在眼前。而 1880 年的油画《普拉特公园音乐会》则尽显恢弘,三万维也纳人在星空下随《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起舞,小施特劳斯立于花车之上,白发在夜风中如旌旗飘扬,那盛大的场景让人沉醉

 

二、施特劳斯家族:音乐与人生的交织

 

图片2.png


1)“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在苦难中奠基

展馆地下层的老约翰专区,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悲剧气息。老约翰的人生充满了苦难,7 岁丧母,12 岁又亲眼目睹父亲溺亡于多瑙河,小小年纪便成了孤儿。然而,他早期的乐谱却透出惊人的生命力。

1824 年,他加入兰纳四重奏乐团的手写合约上,薪资栏里填着每日两块黑面包,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与兰纳合作创作了《吊桥圆舞曲》,这可是维也纳圆舞曲结构的奠基之作。讲解员介绍说,这首曲子将呆板的三拍子化作了第二拍延留的叹息,听着隔壁展厅播放的这首曲子,真的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韵律。

图片2-1.png


在陈列柜里,一块银质怀表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刻着致亲爱的安娜,这是 1825 年老约翰送给新娘的礼物。可谁能想到,二十年后,这块表竟出现在了情妇埃米丽的肖像画中。更让人唏嘘的是一纸 1844 年的离婚书,安娜在其中控诉:他夺走我的厨娘,还要夺走我的儿子!原来,老约翰严禁小约翰学音乐,甚至想让剧院封杀儿子的演出,这父子间的矛盾真是激烈。

1848 年革命期间,老约翰站在保皇派阵营,创作了《拉德茨基进行曲》。在这份手稿旁,静静躺着一只破裂的指挥棒。讲解员说,这是 1849 年老约翰在酒吧为水兵演奏革命歌曲时遭暴徒袭击留下的遗物。三周后,他便因猩红热离世,临终时喃喃念着的竟是宿敌兰纳的名字,这复杂的情感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2)“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在叛逆中辉煌

图片2-2.png


二楼展厅重现了少年约翰的秘密琴房,那是藏在洗衣房后的一个狭小空间。一把儿童提琴斜倚在乐谱架上,架上摊开着偷偷抄写的《魔笛》总谱。椅背挂着母亲安娜的羊毛披肩,正是这位伟大的母亲,瞒着丈夫聘请名师,才成就了儿子后来的首演神话。

1844 10 15 日,小约翰在多玛耶赌场首次登台指挥,那份节目单被制成了光影装置。当《箴言圆舞曲》的旋律响起,墙面投影出当年《维也纳日报》的惊叹:昨夜,老施特劳斯的王冠已坠地!不难想象,当时 19 岁的小约翰是多么出色,才能赢得这样的赞誉。

玻璃廊道里陈列着七位女性的肖像,每一位都与小约翰有着不解的情缘。首任妻子亨丽埃特送他的镀金墨水壶,陪伴他写下了《蓝色多瑙河》;歌手安吉丽卡遗留的蕾丝面纱,启发了《蝙蝠》中假面舞会的场景;第三任夫人阿德勒的犹太星形项链旁,挂着纳粹没收遗产的文件,不过好在 2001 年维也纳政府以 60 亿先令赎回了这批珍宝,也算是对当年的一种弥补。

展厅尽头的 1880 年美国巡演全息影像让人眼前一亮。影像中,小约翰同时指挥二十支乐团,十万观众合唱《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场面十分震撼。解说词引用了他的自白:火车轮毂的节奏是天然波尔卡,汽笛长鸣就是最壮丽的渐强音!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他对音乐独特的感悟。

3)爱德华·施特劳斯——在光环下绽放

图片2-3.png


三楼的爱德华展厅,开篇便是他 14 岁的日记:父亲葬礼上,人们只对约翰说请带领我们继续舞蹈 字里行间透着一丝落寞。他报考东方学院的准考证旁,陈列着 1855 年首演用的竖琴。原来,因为兄长们垄断了圆舞曲创作,他被迫专攻冷门的竖琴伴奏曲。

互动展台可以聆听他的《特快邮车波尔卡》,节奏器显示每分钟 210 拍的速度,至今无人能超越,不愧是快速波尔卡之王。墙上挂着 1891 年纽约世界博览会的海报,他率百人乐团日演五场,报纸称维也纳旋风卷走美利坚的心,足见他当时的受欢迎程度。

最让人唏嘘的是 1901 年家族乐团解散公告,被镶在黑色相框里。为了阻止盗版商冒充 施特劳斯乐团,爱德华亲手焚毁了家族积累七十年的万册乐谱,展柜末端的乌木匣中盛着那些灰烬。解说屏上播放着他晚年独坐美泉宫的背影,他说:当最后一个音符熄灭,我终获自由。那种复杂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这父子三人,有着相同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都在圆舞曲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但他们又各有独到之处,老约翰奠定了圆舞曲的基础,小约翰将其推向新的高度,还在轻歌剧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爱德华则在快速波尔卡方面独树一帜

 

三、金色大厅:施特劳斯家族音乐的永恒舞台

 

图片3.png


走出纪念馆时,暮色中的维也纳飘来阵阵乐声,那是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排练序曲。自 1939 年首演以来,这座巴洛克殿堂已经用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敲响了86年新年钟声,累计演奏作品逾千部。

在金色大厅的演出中,既有《蓝色多瑙河》《拉德茨基进行曲》这样的经典作品反复上演,《蓝色多瑙河》的引奏响起时,全场必以掌声打断指挥的传统已延续四十年;《拉德茨基进行曲》则让观众化身人声打击部,踏地声如春雷滚过穹顶。也有一些挖掘出的惊喜之作,比如 2018 年穆蒂指挥的《维也纳壁画圆舞曲》,让约瑟夫尘封百年的遗珠重焕光彩;而爱德华的《蒸汽快速波尔卡》因铜管模拟汽笛声,被乐迷戏称工业革命摇滚

施特劳斯家族的主要代表作众多,圆舞曲中《蓝色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旋律优美,充满浪漫气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描绘了维也纳森林的美丽风光,具有浓郁的奥地利民间音乐特色;《春之声》旋律轻快活泼,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轻歌剧中《蝙蝠》是杰作,剧情诙谐幽默,音乐与剧情完美结合,至今仍是世界各大歌剧院的保留节目;《吉普赛男爵》也深受观众喜爱,展现了吉普赛人的生活与风情。

他们的音乐影响力深远,推动了音乐文化的交流,让维也纳音乐文化走向全球。其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对后世众多音乐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作曲家在圆舞曲、轻歌剧等领域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当电视转播将金色大厅的画面送往九十国,亚马逊雨林土著用骨笛吹响《春之声》,东京涩谷街头响起《闲聊波尔卡》的电子混音版。指挥家穆蒂说:他们教会人类用舞步穿越苦难——当多瑙河旋律响起,战火中的乌克兰人也能起舞。

图片3-1.png


《维也纳爱乐年鉴》评价道:他们将宫廷舞会的高贵、乡村提琴的野性、吉普赛歌谣的忧郁熔铸为维也纳的黄金之声。 指挥家卡拉扬在 1987 年新年音乐会致辞中说:老约翰如建筑工奠定地基,约瑟夫似诗人雕琢廊柱,爱德华则像钟表师校准齿轮—— 而小约翰,让整座宫殿在多瑙河上翩然起舞。

纪念馆出口处,小施特劳斯的临终手迹在投影中缓缓旋转:请在我的墓碑刻上维也纳森林的玫瑰。 此刻,金色大厅正飘来《维也纳气质》的旋律,仿佛整个维也纳都沉浸在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魅力之中,而这魅力,将永远流传下去。

 

2025年7月8日星期二 维也纳石头巷

 


  • 当前共有8条跟帖
  • 随风飘:谢谢分享!好文!👍
    屏蔽 举报回复
  • gzzyy:谢谢分享,涨知识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Serena藕花深处:感谢分享!小斯特劳斯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屏蔽 举报回复
  • 叶雨㊣:长见识了,谢谢!
    屏蔽 举报回复
  • queen:谢谢详尽的介绍!!!我要好好练习歌啊!!!
    屏蔽 举报回复
  • 江毅:谢谢分享音乐家的介绍!好文字!
    屏蔽 举报回复
  • 一路风铃:谢谢分享,好文笔,引人入胜。
    屏蔽 举报回复
  • 茜西:谢谢好文!带着我们参观音乐家的故居!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