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20年山庆】《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
【金蛇狂舞20年山庆】《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
黎明处处闻啼鸟,春眠觉晓发歌早。春困秋乏夏打盹,白天得空再来细品各位山友新作,再聊。
从来但有假诗文,世上从无假民歌-----在文盲比例相当高的古代社会,诗文是小众文化产品,基本上属于“肉食者鄙”;而民歌是一传十十传百,经过各阶层万千大众润色定稿而流传的群众文艺,经验主义形而下。
所以中国古代政治家的智慧之一,就是从西周起正式设立专门的音乐采风机构,通过民歌来窥探侦测真正的国民心理活动,即所谓民意,以修订治理策略。
这比西方的盖洛普民调统计学等专业机构不知先行了几千年---有时候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细节来审视我们华夏文明在世界时空中真正的位置。
当然还有更高阶的,干脆自己从上而下创造民歌,来进行舆论与心理引导,妥妥的PUA。
这种创造出来的民歌如果没有被时光淹没,就会也成为民意与民族心理的一部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现代民歌创作的典范----以老上海金曲为代表的靡靡之音。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在哪里,真正从内心与听觉来说,我想应该没有中国人不爱靡靡之音的。比如,抗战时期反抗汪伪政权而巧妙创作的新民歌《何日君再来》,1949年以后曾经被两岸都同时禁唱,但挡得住民间听它唱它吗?
民族动荡,民族融合的南北朝是先秦、两汉、魏晋之后第四个乐府创作井喷时代,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本主义文艺复兴时期”---六朝时代(比西方的文艺复兴提前一千年,但是很可惜夭折了,中华家过去总是这样的---起个大早,赶个晚集)里第二个民歌登堂入室阶段(上一个阶段里,“三曹”之一的魏文帝曹丕就收集河间民歌,创制了“燕歌行”民歌体裁----因为士兵多半是文盲,对他们进行忠君爱国亲民教育,无疑乐府民歌是最佳途径)。
有人说南北朝是“五华乱胡”时代,所以文学低俗。嗯,“五胡乱华”最早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后就开始了,如果不借助西域少数民族军事力量,董卓怎么能成气候,曹孟德不是小半辈子都在跟东北内蒙古一代的乌桓(鲜卑前身)作战吗?还有西晋司马家大白痴们自己引狼入室,汉人皇室贵胄自己家杀得个干干净净的“八王之乱”。
俗不俗的,各花入各眼。
《西洲曲》是南朝无名氏创作的乐府民歌,载于《玉台新咏》及《乐府诗集》。这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属“杂曲歌辞”,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是与北朝《木兰诗》对等的南朝乐府歌。
此诗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技法之巧,堪称绝妙。
《西洲曲》里出现了“青楼”与“海水”两个容易古今歧义的词,值得考究下。
青楼一词,原意为“青漆粉饰之楼”。 起初所指并非是妓院, 是华丽的屋宇,或是豪门大户的代称。 青楼最初是高门大户贵族女眷的居所。至少在《西洲曲》形成与流传的汉魏六朝时期还是这个意思。例如,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出自两汉曹植的《美女篇》。
在古汉语里,“海”本义是有神圣性的阔大水域。《西洲曲》里“海水摇空绿”的“海水”即古汉语本义。
汉藏语言同源,都源自古羌----无独有偶,在藏语里,“错”(措)最开始指的是海,即有神圣性的水域。 只是过去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没有见过海,于是大家就把比较大的、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湖泊称作海,所以叫它们“错”。 而在藏语中,“湖泊(མཚེའུ)”一词本身就是海之子的意思。 藏族将有水的小湖泊称作海子,意为海的儿子。 蒙古族应该也有这种习惯,北京的各种湖也一样被称作海,例如:后海,北海,中南海。
根据温庭筠写的《西洲曲》中“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的句子推测,西洲应在武昌附近,可能是武昌市西南方长江中的鹦鹉洲。所以《西洲曲》中的“海水”就是指的我们母亲河---长江。
演唱和制作 楼主
《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
千百年来,文人学者对《西洲曲》赞不绝口,称其为情诗(情歌)绝唱。“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种写景的气象甚至一路开到了《春江花月夜》,令张若虚“孤篇压全唐”。
西洲曲(南朝樂府民歌)
宋祖英( Song Zuying )
作詞:南朝樂府民歌
作曲:方石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一說烏桕)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杆頭。
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捲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吹夢到西洲,西洲。
白话译文
想起梅花去西洲,折梅寄往江北岸。杏红衣衫穿身上,两鬓漆黑雏鸦般。借问西洲在何处?桥头渡口坐小船。日暮伯劳妤单栖,风吹乌臼思绪添。乌臼树下是门外,门里女郎戴翠钿。开门不见郎君至,无奈出门采红莲。南塘秋色采莲时,莲花盛开过人头。低头采莲更怜子,莲子青青如水流。把莲放置怀袖中,莲心似火红彤彤。思念郎君郎不至,仰起头来望飞鸿。飞鸿落满西洲上,登上青楼望郎还。楼高远眺不见郎,整整一天倚栏杆。栏杆弯弯又曲曲,手扶栏杆白如玉。卷起帘来碧天髙,犹如海水摇碧霄。悠悠梦幻似海水,你忧我愁两不堪。祈望南风知我心,吹我入梦西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