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战法重现 无人机时代看骑兵冲锋

作者:三把刀
发表时间:
+-

10月9日,乌克兰国防部连续公布多段前线无人机拍摄的作战画面,引发外媒连日关注。

画面显示,在顿涅茨克方向的实战区域,多名俄罗斯士兵身穿战斗服,成双成对骑马突击,随后被乌军FPV无人机精确命中,部分战马中弹后失控狂奔,场面异常混乱。这一影像迅速在社交媒体扩散,打破了外界对“俄军骑兵重返战场”的讥讽式印象。

更具争议的是,这些马匹并非被用于边缘支援任务,而是被俄军直接部署于运输弹药、运送伤员,甚至“正面突击”的第一线。紧随其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公开播放了马术战术训练画面,军方教官声称“马匹能避开磁性地雷”、“在复杂地形中优于摩托和装甲车”——但这些言辞很快在热成像与夜视系统下被事实击碎。战场实录证明,无论人或马,在现代传感器与制导火力面前毫无遮蔽,极易成为“热成像靶”。

然而,令人错愕的是,俄军并未叫停类似部署。

早在9月,就有多名亲俄军事博主在“电报”平台爆料,第9摩托化步兵旅旗下“风暴”特种小组已开始接受系统性的马术训练。随后,RT电视台跟进播出相关片段,间接印证这并非个别部队的“战术创新”,而是俄军高层在资源匮乏背景下的一种战略性“回退”。这一幕不只刺痛军事观察家的神经,更揭示了俄军在高强度消耗战中被迫“倒车”的现实。

坦克消失,摩托与马匹上位

把骑兵重新拉上前线,本质上不是“野性回归”,而是工业战力崩溃的体现。

一场以“闪电突击”打响的军事行动,在进入第三年后,俄罗斯军队开始出现近乎系统性的武器枯竭,马与摩托逐渐接替主力装备,已成事实。

根据美国Defense Blog整理的开源图像分析,自2022年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现役T-72B主战坦克从1478辆骤减至不足300辆,仅存292辆。而用来填补空缺的,既不是T-90M,也不是新式装甲平台,而是那些封存多年、服役于苏军早期的T-62、甚至T-54/55。

不仅如此,更广泛意义上的机动战力也在同步滑落。BMP系列步战车从7100多辆下降至2579辆;BMD空降战车库存已低于160辆;各型装甲运兵车总数则从战前的逾11000辆,锐减至4000余辆。甚至包括122毫米与152毫米的牵引炮和自动火炮,在多轮炮兵对峙中被大量摧毁,几乎腰斩。

这不是“单个型号告急”,而是俄军整个战术级地面突击体系正濒临坍塌。在战场录像中,俄罗斯前线部队不得不使用农用卡车、民用四轮车、甚至滑板车、雅迪电动车进行转运和机动,其简陋程度已令盟友侧目。这不是“灵活应变”,而是工业制造力失血之后的残存反应。

图片

工业老本难撑到底

如果说马匹出现在战争中早已被历史埋葬,那么今天这场“复活仪式”的背后,正是俄军高层对战争形态误判的最真实写照。

战前,克里姆林宫主打的仍是“高烈度短程战”,预期依靠火力碾压与快速推进压制乌军、逼迫谈判。但现实演变成旷日持久的战线消耗战,一方面在战术层面导致俄军传统重装突击体系被逐层蚕食,另一方面在战略层面彻底拉空了俄罗斯几十年维系的冷战遗产库存。

从导弹库存、弹药产能,到坦克发动机、夜视系统,再到基础战术通信系统,俄军几乎在每一个节点上都显露出供应焦虑。而将阅兵用马匹、上世纪坦克、甚至农用运输平台推入前线,意味着俄罗斯已进入“竭泽而渔”的阶段。正如西方一位退役将领冷峻地评价:“苏联的尸体撑了三年,现在快撑不住了。”

然而,这并非俄军首次面对资源枯竭的战争现实。1917年沙俄崩溃前,战壕中也曾充斥骡马和木马车,后方动员与前线战损的脱节导致帝国轰然倒塌。此番若非依靠国内工业韧性与能源出口仍支撑着财政平衡,俄军今天的马匹冲锋极可能已被历史再次讽刺性地标注为“终局之兆”。

马蹄踏响的不是荣耀,而是枯竭;冲锋再现的不是勇武,而是窘迫。2025年,骑兵真正“归来”的地点,不是演习场,也不是电影中,而是欧洲东部战场。这不是俄罗斯的军事创新,而是它的军事遗产正在被耗尽的明证。

从曾被称为“欧洲装甲洪流最末段”的俄罗斯,到如今依赖马匹、摩托、农用车作战的军队,我们所看到的不是一个帝国的崛起,而是苏联遗产的最后一次燃烧。

而在这条轨迹上,俄罗斯的未来不再由T-90的履带决定,而是由马匹负重奔跑的步伐速度决定——而这,已远远落后于导弹的飞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