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自卫?日本是技术型军武玩家
长期以来,日本的军事存在感,似乎总被“和平宪法”压得死死的。但如果你认为日本是个彻底的“非军事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日本一直是个“披着和平外衣的技术型强国”。别忘了,它可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准航母”制造能力、最早部署宙斯盾系统、最早研发四代半隐身战机的国家之一。
只是以前,日本更喜欢“低调蓄力”,如今嘛,它开始主动出招了。
日本自卫队,原本是个“防御型部队”的形象。但这几年,他们的军力扩张方向,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比如,把“防卫范围”从本土拓展到“对第一岛链的全域控制”;比如,大规模采购远程导弹,研发射程超千公里的国产导弹;再比如,搞所谓“反击能力”,其实就是具备了对敌本土打击的可能性。
你可以说他们还在自卫,然而这种“自卫”,已经带有明显的进攻意味。
日本军工体系一直不吭声,但它的能力,绝对不容小觑。
从海自的“出云”号、“加贺”号准航母,到未来量产的“岛风”级驱逐舰,再到F-35B舰载机、日本版“战斧”导弹……这些装备不是“能用”,而是能打、能联动、能融入美军作战体系的高端武器。
而更关键的是,日本的装备国产化率极高。几乎所有核心平台都有自己的设计、建造与维护能力。这种“自主可控”,是很多国家做不到的。
2022年底,日本正式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要拥有“反击能力”,要将防卫预算在五年内提升至GDP的2%,这是一笔破天荒的增幅。
要知道,日本几十年来军费占比从未突破1%。这次,直接翻倍。
与此同时,自卫队也开始“实战化转型”,像“水陆机动团”、快速部署旅、电子战部队、太空作战群、网络作战司令部……这些听上去“未来感”十足的单位,都在加速成军。
而在与美国的联动上,日本也是配合默契:
美日共享情报网络;
美日联合训练“常态化”;
美军驻日基地进一步现代化;
联合打造“日美一体化指挥系统”。
说白了,日本正逐步从“配角”转型为“联合主角”。
过去,日本社会普遍对“军力扩张”保持敏感。但俄乌战争之后,很多日本民众意识到:和平不是免费的,靠别人的保护也并不牢靠。
于是,恢复征兵制的讨论又重新出现,核武装的辩论不再是禁忌,“拥有攻击性武器”的舆论接受度也在明显上升。
日本,已经从“战略沉睡者”,慢慢醒过来了。
如果把今天的日本看作一张牌——那这张牌,不再只是后排辅助,而是有可能抽出“王牌”的“压场角色”。
它的底子好,技术硬,盟友强,打法灵活,而且正在迅速突破自己的“战略上限”。
未来的亚太地区,日本的军事存在感肯定会越来越强。在关键时刻,它很可能站在“第一排”。
接下来,我们将目光转向一个被许多人忽视,却极具“野心与潜力”的国家:土耳其。
这个横跨欧亚的国家,正在用无人机和“战略自研”打破传统武器市场的格局,一场“武器出口新秩序”的变革,正在安卡拉悄悄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