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模块化堡垒——“螃蟹”机枪堡
在1942年1月,德军在损失数十万官兵之后撤离莫斯科,这不仅意味着德军攻占苏联政治中心的计划破灭,还意味着东线德军从此由战略进攻转入防守,只要给苏军一点恢复时间,必然大举反攻。到了1943年,德国的军事形势已经比较明朗,盟军从多个方向打击欧洲德军只是时间问题。
“螃蟹”
作为应对策略之一,德国开始构建新的防线。与西线的大西洋防线不同,欧洲南线、东线并没有现成的永备要塞体系,且德国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时间修建要塞。为了提高野战防线的战力,德国在1943年开始建造“螃蟹”模块化堡垒,它由本土工厂制造,可运往前线快速部署。
“螃蟹”
“螃蟹”是一款重量超过3吨的机枪堡,主体用熔化的钢水浇筑而成,高度1.8米,直径1.6米。堡垒呈圆柱形,不过上半部分有一个向前突出的“嘴”,这是为了安装武器。“螃蟹”的钢板厚度还不错,上半部分主体为45毫米,稍微靠下的位置削弱到35毫米,射击孔附近达到115毫米,理论上可以抵挡47毫米炮弹的打击。
“螃蟹”
狭窄的“螃蟹”只能容纳2名士兵,分别是机枪手和观察员,他们都有独立的折叠座椅。机枪手可以使用一挺MG42通用机枪,机枪安装在一个专门的支架上,枪口从一个160x110毫米的孔伸出,具备正面60°的水平射界,这个射击孔可以从内部关闭。观察手的主要任务是观察战场,为机枪手指示目标,他的观察设备是潜望镜,潜望镜开口也可以用30毫米厚的闸阀关闭。
“螃蟹”
机枪的下方设置了弹药架和备用零部件储存架,还有一个弹壳收集管道连接到机枪,弹壳落入地板下的一个收集盒内,避免散落影响士兵站立。两名士兵都获得一个可独立使用的脚踏板,踩动它可以驱动一具小型金属风扇,将机枪射击产生的废气从顶部缝隙吹出。士兵出入舱口设置在堡垒背后,是一个50 x 60厘米的舱口,舱盖向下打开,里面的把手也充当进出的梯子。
“螃蟹”
参与“螃蟹”制造的公司很多,它本身没什么技术含量,成品首先通过火车运输到前方,再用其他设备牵引到需要的位置。“螃蟹”靠近顶部两侧各有一个通风口,可以把轮轴安装在这里,配合木辐车轮进行牵引,牵引杆则插在射击孔里,只不过牵引时需要把“螃蟹”倒过来。拖到位置后将“螃蟹”卸下,推入事先挖掘好的0.8米坑洞中,让射击孔朝向战场正面,然后就可以用泥土填埋两侧,顶部则用植被、碎石等进行掩盖。
“螃蟹”
德国在1943年晚些时候将“螃蟹”投入东线战场,后来在南部战线也使用过。“螃蟹”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制造和部署都很简单,一座隐蔽好的堡垒在1:8000-1:10000比例的航拍照片上几乎无法辨认,而要摧毁“螃蟹”则非常困难。
“螃蟹”
根据苏军步兵手册的内容,摧毁“螃蟹”的最佳方法是用反坦克炮或其他直瞄火炮轰击,也可以使用迫击炮破坏它的潜望镜。如果没有炮火支援,那么步兵应该从两翼包抄,从射击死角向射击孔投掷炸药或燃烧瓶,因为射击孔低矮,也能直接扔一只沙袋过去,让机枪无法发挥火力即可。
“螃蟹”
这铁罐头的缺点也不少,视野、射界都比较狭窄,非常依赖友邻火力协助。它在冬天时会变得非常冷,操作手册里建议用木炭炉子取暖,狭窄的空间里不太好操作。机枪堡内部比较昏暗,夜间操作比较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