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失地之夏”:透视俄罗斯前线攻势

作者:三把刀
发表时间:
+-

过去一个月,俄罗斯夏季军事行动延续了5月、6月有条不紊的节奏——深思熟虑、节奏虽缓却稳步推进且成效显著。俄军总计夺取约500平方公里领土,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尽管这些进展在地图上并不显眼,但它们体现了俄军沿多个方向持续施压,以及战场态势发生的更广泛变化。

从苏梅附近的北部边境,一直延伸至扎波罗热前线的南部,四个关键区域激战正酣。每个区域的作战策略都独具特色,但它们共同勾勒出俄罗斯战略不断演进的完整脉络。下面,我们从北到南,逐一剖析本月战局。

苏梅轴线:乌军反击受阻。俄罗斯军队持续沿苏梅轴线推进,致力于在与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接壤的乌克兰一侧建立缓冲区,此地正对着去年苏扎附近的集结区。

面对地区首府苏梅可能遭受的威胁,乌克兰指挥部不得不从其他战区抽调部队,并将预备队调往该地区。6月下旬,乌军在阿列克谢耶夫卡和孔德拉托夫卡附近发起一系列反击,试图从侧翼挤压俄罗斯桥头堡,甚至将其彻底切断。

与此同时,乌军仍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唯一的定居点捷特基诺坚守阵地。

截至7月初,乌军反攻势头渐弱,似乎已陷入停滞。俄罗斯军队成功将乌军从捷特基诺的两个剩余据点之一驱离。未来几周,将决定俄罗斯是继续向乌克兰领土推进,还是将重点转向巩固战果、扩大边境缓冲区。

库皮扬斯克轴线:稳扎稳打,包围之势渐成。去年秋天,俄罗斯军队在库皮扬斯克以北的奥斯科尔河西岸站稳脚跟,同时从南部向河岸推进。到6月底和7月初,有报告称俄军已占领莫斯科夫卡——库皮扬斯克-沃尔昌斯克铁路沿线的重要据点。

要有效包围库皮扬斯克,需切断两条主要通道:向西穿过布拉戈达托夫卡的主要补给线,以及向南穿过奥西诺沃的道路。

目前情况如何?尽管此前有相关说法,但尚未证实俄军已进驻莫斯科夫卡,这表明该村庄可能仍存在争议,或处于乌军控制之下。

总体而言,库皮扬斯克轴线被视为次要战区。该地区的军事行动,主要目的是牵制乌军,防止其增援前线更关键的区域。

图片

康斯坦丁诺夫卡:步步紧逼,绞索渐紧。在5月成功推进后,俄罗斯在康斯坦丁诺夫卡地区的进展有所放缓。目前,俄军正朝着该市主要防线推进,沿斯捷潘诺夫卡、亚历山德罗 - 加利诺沃和普列谢耶夫卡等轴线行动。

当下战局遵循俄罗斯熟悉的城市作战模式。首先,从侧翼包抄城市,将关键交通线置于火力控制之下;随后进入消耗阶段,俄军从三个方向逼近,持续炮火轰炸使防守驻军疲惫不堪。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压力逐渐侵蚀城市防御。届时,乌军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像在库拉霍沃那样有序撤退;要么若被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则可能面临防御崩溃的风险,对相邻地区造成严重后果,就像阿夫杰耶夫卡和乌格列达尔所发生的那样。

与此同时,俄军正专注于消耗乌军驻军。通往康斯坦丁诺夫卡的主要道路处于俄军火力控制之下,侧翼压力也在稳步增加。然而,在从恰索夫亚尔向北推进时,受复杂地形影响,进展依然有限,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已对此进行讨论。

波克罗夫斯克:通往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战略要冲。波克罗夫斯克周边局势与康斯坦丁诺夫卡相似,这些战斗综合起来,可能成为夏季战役中最为重要的发展。

在波克罗夫斯克东郊,俄罗斯军队已向罗金斯科耶推进8公里,将三条主要补给路线中的两条,即通往波克罗夫斯克和邻近米尔诺格勒的路线,置于火力控制之下。

再往南,在波克罗夫斯克和新谢尔卡之间,俄罗斯军队取得本月最显著战果——在30公里宽的战线上推进15公里。其推进已抵达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PR)行政边界,据报道,乌克兰重要防御阵地科马尔村已被攻克,落入俄军控制。

7月7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占领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边境的达赫诺耶村,这是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首个被俄军控制的定居点。作为乌克兰坚固防线的一部分,保卫达赫诺耶村具有战术和象征性的双重意义,标志着俄罗斯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扎波罗热轴线:南方战线风云突变。在经历近一年半的相对平静后,第聂伯河附近的南部战线战火重燃。俄罗斯军队正沿该地区三个轴线推进,并已占领卡缅斯科耶——河岸上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定居点。

7月11日,俄罗斯国防部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访问第聂伯集团军前线指挥所,凸显高层对该地区的重视。未来几周,将能更清晰地判断,此次行动升级是为了消耗乌军储备、施加压力,还是标志着俄罗斯在南部发动更广泛攻势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