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死伤惨重 手机信号成“死亡导火索”
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官兵因违规使用手机暴露位置遭乌军精准袭击的事件频频发生,已成为俄军战场纪律失效和情报管控漏洞的典型战例。
据《环球时报》2025年7月3日报道,俄罗斯海军副司令、少将米哈伊尔·古德科夫在靠近俄乌边境的库尔斯克州科列涅沃村阵亡,死于乌克兰军方使用美制远程武器,发动的一次精准斩首行动。现年42岁的古德科夫,是普京今年3月刚刚提拔的新晋少将,此前担任俄太平洋舰队第155海军步兵旅旅长,曾因在前线表现积极被授予俄罗斯英雄荣誉称号。这也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第10位被确认在作战或特种行动中阵亡的俄罗斯高级将领。至于古德科夫为什么会在后方安全区被击中,多个俄方电报频道上的消息披露,当时恰逢远东节日,有数名驻扎在库尔斯克地区的俄军海军陆战队官兵,与远在海参崴的亲属通话,这一行为最终暴露了整个野战指挥所的位置。乌军在截获相关信号后,迅速锁定该区域,并通过美制ATACMS导弹发起打击。一发命中后,古德科夫与其随行参谋人员当场死亡。
2023年1月1日,马克耶夫卡跨年夜惨案,也是乌军通过手机定位发动的精准打击。约900名俄军新兵聚集在顿涅茨克州马克耶夫卡的一所学校内庆祝新年,大量士兵使用手机联系家人。密集的手机信号被北约电子侦察系统捕捉,乌军随即发射6枚“海马斯”火箭弹,其中4枚命中目标并引爆楼内弹药库。俄方承认89人死亡,乌方称实际死亡超400人。此次事件是开战以来俄军单次伤亡最严重的非战斗减员事件。
2024年2月,俄军因庆祝阿瓦迪夫卡胜利放松警惕,士兵使用手机被乌军电子战系统定位,3枚火箭弹造成65人死亡。原计划慰问的将军被迫取消行程。
因为给家人打电话遭到打击,因为将领跑到前线而被斩首,这样的事情,过去三年多已经不止一次发生。而俄方仍未能对士兵实施有效的通信限制,显示出其对现代信息化战争特征的极度迟钝。从根源上看,俄罗斯官兵缺乏对现代战场信号战的认知,仍习惯在前线使用手机、视频通话、拍照发圈,极易被乌克兰和北约通过电子监听系统捕捉信息。同时,俄军沿用苏军的老风格——高层指挥官仍习惯聚在火线附近开大会、下命令,缺乏对现代战争高风险环境的基本认知。这种将指挥所建在前沿一线且所有人坐一桌开会的传统作风,一旦被发现就是“一锅端”。
那么,手机如何成为战场上的“瞄准器”?主要是技术层面存在致命漏洞。基站定位与模拟基站欺骗,乌军使用车载“模拟基站”诱骗俄军手机连接,通过信号强度和方向交叉定位,如俄制LEER3电子战系统可在6公里内定位2000部手机。尽管俄军拥有电子战系统,但对民用通信网络的管控薄弱。前线部队甚至依赖当地民用基站,而乌军通过摧毁或渗透这些基站反向猎杀俄军。
为什么战场上的官兵无法放弃手机?这是纪律与人性的冲突。心理需求压倒安全禁令,战场环境高度压抑,手机是士兵与家人联络、缓解焦虑的唯一渠道。一名乌军士兵坦言:“在战壕待几周后,人会发疯,手机是唯一的精神寄托。”再加上俄军新兵占比高,缺乏战场意识和纪律训练。
俄罗斯吸取教训,从纪律处罚到立法严惩。2024年7月,俄罗斯国家杜马推动新法案,前线使用手机可处10天拘留,多次违规最高监禁15天。新规同时禁止携带具备定位功能的智能设备。但执行难度大,美军在伊拉克也曾禁用手机,却催生士兵偷藏“账外机”。伊以冲突中,以色列对伊朗高官也以手机信号定位发动了多次精准斩首行动,甚至扬言要对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进行斩首,哈梅内伊不得不躲进地下指挥所,并且不用任何现代通信设备。
俄民间组织开发“雷达人民阵线”APP,动员30万民众用手机上报无人机坐标,辅助防御系统。这一类应用软件试图将手机转化为战场工具来使用,但前线对手机的禁用政策是绝不能放松的,否则,立刻就要吃大亏。手机具有双刃剑效应,风险不可逆,但使用要可控。现代智能手机上有多种传感器,均可能成为信号源,美军2018年已全面禁止作战部队使用智能设备。西方正研发战场手机系统,如美军“便携式蜂巢网络”,通过加固设备和加密协议,使手机兼具通讯、侦察、无人机操控等功能。
手机在俄乌战场上演变为“数字死神”,本质是战场纪律涣散与技术代差的双重薄弱环节叠加。俄军的惨痛教训印证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的警告:“每按一次手机按键,都是在赌命”。军队需要在人性需求与战场生存间寻找平衡。无论是更严厉的管控,还是更安全的军用智能设备,核心都在于打破“科技越先进,伤亡越荒诞”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