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器作战平台的“联合轻型战术车辆”
作为代替“悍马”的新一代车族,“联合轻型战术车辆”(JLTV)近年来风头渐盛,伴随着美军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行动而频频曝光,俨然成为了美国军事力量新的形象象征。值得注意的是,JLTV不仅仅是一种多用途的勤务车辆,而且还扮演着武器作战平台的重要角色。
自2016年选型结束后,JLTV项目目前已经渐入佳境,先是2019年4月开始大规模进行作战部署,首先在乔治亚州斯图尔特堡第3步兵师第1旅部署JLTV,随后第1至第3步兵师共接收了300多辆车,成为了陆军第一个装备JLTV的单位。 弗吉尼亚州李堡的军械学校、威斯康星州麦考伊堡的第84训练司令部、加利福尼亚州彭德尔顿营的海军陆战队西部步兵学校以及北卡罗来纳州列尊营的海军陆战队东部步兵学校也完成了部署。JLTV项目团队表示,为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提升能力一直是整个计划中的重点。同时,士兵对新功能和增强功能的反馈也十分重要,意见诸如增强态势感知、减少系统噪音、配套座椅套件及拖车等,他们的评估帮助项目团队成功地完成了全速生产决策。2019年6月,美国陆军又宣布,JLTV进入全速率生产状态。2019年6月20日,美陆军战斗支援和作战服务计划执行办公室宣布,JLTV计划过渡到全速率生产阶段。负责采办、后勤和技术的美国陆军助理部长批准了此次决议。这是该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正式结束了2015年以来的低速率初始生产(LRIP)阶段……到2022年,将有1.7万辆JLTV陆续装备美军,后续还有3.8万辆的订单已经确认,再考虑到最终JLTV的采购量很可能高达十几万辆。那么对于如此重要的一种作战车辆,断然没有不仔细打量的道理。
从“悍马”的不足说起
“联合轻型战术车辆”(JLTV)与“悍马”车族有着微妙的关系,1979年,当AM通用公司的“悍马”首次亮相时,它所搭载的6.2升V8自然吸气柴油机和三挡自动变速箱让M151吉普车孱弱的75马力2.3升直列四缸发动机与四档手动变速箱的动力总成变成了“家用割草机”一般的存在。而当“悍马”战胜了竞争者兰博基尼“猎豹”最后被美军选定为新一代军车时,AM公司的工程师又将V8发动机的功率从150马力提升至190马力,并且装上了更加先进的4档自动变速箱。即便如此,这样的动力水平对于装备质量高达2.7吨的标准版“悍马”并不充沛,就更不要提5.8吨的装甲版本了。
当然在“悍马”漫长的服役期中,其不足是逐渐显露出的。在服役之初,“悍马”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原本吉普车执行的角色,诸如M151吉普车、M561“山羊”吉普车,甚至一些救护车、商用公用货车(CUCV)的职能都可以由“悍马”来承担。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悍马”大放异彩,除了运输美国大兵,各种民用改造几乎能让“悍马”在之后的中东地区无处不在。“悍马”无疑是一种继承了优异的机动性、可靠耐久性、稳定性和越野性于一体的武装越野车辆,这甚至带动了“悍马”的民用汽车的销售热潮,“悍马”一度成为“男人的浪漫”。
可即便是这么出色的“悍马”,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大体来讲,“悍马”的局限性有二:一是对简易爆炸装置(IED)脆弱的防御能力,二是无法承担更大的载荷。事实上,“悍马”的局限性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结果,毕竟其设计初衷只是一种多用途勤务车辆,是“兵无常形,水无常势”的战场实践令其角色不断外延。虽然“悍马”在服役初期表现出了不错的可靠性,但随着年限增加,高强度的使用和后期加装的装甲大大加剧了动力系统的负荷,这些老兵们开始不堪重负,成为了后勤人员眼中的病秧子。也正是由于“悍马”的疲惫不堪,顶层设计上进行了重构的“联合轻型战术车辆”(JLTV)项目出现了。
不是简单的替代品
早在2006年的一份美国政府报告中就指出,为了应对轻型战术轮式车辆(也就是“悍马”)的老化和逐渐落后,美国军方必须开始进行一项新的战术轮式车辆运载平台的设计,新的战术车辆拥有更强的防护性能、生存能力和运载能力,并且可以在机动性和可运输性之间寻求到平衡。
从2006年开始,共有8家公司参与项目竞标。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在2015年8月25日,奥什克什的JLTV方案成为获胜者。
相比于“悍马”存在的问题,JLTV在很多方面的进步是极富针对性的,比如在防护方面,JLTV能够根据危险级别搭配不同的装甲设置,分为A级和强化后的B级。A级装甲须达到北约STANAG4569标准的1级防护水平,能够抵御30米内7.62毫米弹药的全向射击,100米处155毫米高爆榴弹爆炸后的冲击波和破片,对地雷和路边爆炸物的防护要达到STANAG4569标准的3级水平,即6千克级爆炸物,未来要达到8千克级爆炸物的水平。B级装甲须达到北约STANAG4569标准的3级防护水平,即能够抵御7.62~14.5毫米穿甲弹的射击,60米处155毫米高爆榴弹爆炸后的冲击波和破片,对地雷和路边爆炸物的防护水平要达到STANAG标准的4级水平,即能抵御10千克级爆炸物在附近爆炸。车辆的重要部位,如油料箱、冷却液箱和机油箱遭小口径武器贯穿后,仍有迅速机动脱离危险交火地域的能力。
另外,粗大的车体横梁完全独立于驾驶乘员仓,也就是说,就算车梁被炸断,乘员也不会遭受到任何损伤,而这个设计,仅仅是美国陆军对新型战车的一个小要求。JLTV另一个强调的是更为出色的通过性,奥什克什公司为JLTV配备了TAK-4i(i表示智能)独立悬架系统。这种悬架在美军多种战术车辆上均有使用,并可用于改装。JLTV上的TAK-4i版本采用了空气弹簧(其余型号绝大多数为螺旋弹簧),该悬挂可调节高度,使越野时的车轮行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1厘米,比“悍马”高出了25%,该悬架系统使JLTV在各种地形行驶不但通过能力很强而且有很高的舒适性。
不过,虽然上述内容都是“悍马”明显的短板,但若因此就将JLTV视为“悍马”严格意义上的替代者,却是流于表面的观点。从采购数量上来讲,JLTV与“悍马”退役后留下的空白对不上号,JLTV的确在装甲防护和机动性方面比“悍马”出色很多,但JLTV的生产成本也高达43万美元,是“悍马”采购价格的数倍(M1155基本型装甲“悍马”仅不到9万美元),而且随着后期的各项适配和改进,这个数据在未来还有可能继续上升,如果对应“悍马”12万辆的规模进行1:1的替换,保守的估计将耗资600亿美元。或许也正因为如此,目前美国国防部明确的说法只是在30年内逐步采购5.5万辆JLTV,至于剩下的巨大空额如何解决,虽然不排除加大JLTV采购数量的可能,但更合理也更具可行性的方法是用一种比JLTV更为廉价的方案来替代那些数量最大,只承担勤务用途的“悍马”。
事实上,2018年欧洲国际防务展上,AM通用公司隆重推出了NXT360,该车是对34年前首次亮相的“悍马”基本型的重大升级,换装一台6.5升V8涡轮增压柴油机,在1700转时可产生250马力,搭配一台6L85e6速自动变速器。除了发动机马力加大外,NXT360的底盘也经过重新设计,加大了轮胎尺寸、离地间隙和车轮行程,以及车头和车尾的接近角和离去角,车辆最大重量提高到7吨。此外NXT360的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改用双空气压缩机,能更快速地降低和提高轮胎压力,帮助车辆在道路行驶和越野之间快速切换。NXT360不再采用铝合金来制造车身,而是继承了M11XX系列表兄弟的装甲防护,防护性能达到B7级别,也就是说能抵御AK477.62毫米枪弹从任何方向上的射击,为此NXT360在风挡和车窗上采用了重型防弹玻璃。NXT360还提高了防雷性能,前车身底盘的防雷等级达到了Stanag2a标准,足以抵御6千克反坦克地雷的爆炸,后车身和中央底盘达到了Stanag+1标准,能承受手榴弹爆炸的冲击,都比M11XX系列大幅提高,车体内部还安装有防爆座椅和脚垫,阻止乘员遭受碎片的伤害并吸收爆炸能量。作为诞生于2018年的新车,NXT360装备了更强大的制动系统,包括防抱死制动和自动紧急制动,以及电子稳定控制和牵引力控制系统。不过,即便进行了如此全方位的升级改造,NXT360的成本仍然要大大低于过于昂贵的JLTV,这就不排除NXT360或是类似车辆也能够成功上位的可能。 但也正因为如此,这同样从一个侧面向我们揭示了JLTV与“悍马”之间并非是简单替代和被替代的关系——更大更重的JLTV还要扮演一些“悍马”及其改进型很难扮演和涉足的角色。
作为武器作战平台的JLTV
作为“悍马”的重大改进型,NXT360或许解决了装甲、防雷和机动性方面的一些问题,但作为一种武器平台却很难有所作为。在这里仅举一例,曼都斯集团与AM通用公司合作研制的“鹰眼”机动武器系统,就是将“悍马”底盘、M20式105毫米火炮、数字火控系统及用于实现射击稳定性的前部和后部液压装置相结合,该武器系统的战斗-行军转换时间约为30秒,可装在CH-47直升机内进行空运。虽然该系统在伊利诺伊州陆军国民警卫队第122野战炮兵团第2营(2-122FA)进行了测试,并且参加了2019年的“北部打击”联合演习,但在是否要大规模采购“鹰眼”的问题上美国军方始终是言语不详。 至于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悍马”底盘作为武器搭载平台的潜力十分有限,“鹰眼”机动武器系统在射程和威力方面并不能令美国军方真正满意。所以,虽然在AM通用公司的计划中,NXT360还有着一系列的衍生方案,比如配备30毫米链式炮顶置遥控武器站或是“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器的作战车辆,但业界对其前景并不看好。然而,同样的问题对于JLTV就完全不同了,至于这其中的原因非常简单,作为武器搭载平台本来就是JLTV项目题中的应有之意。
JLTV项目是一项包括三大类、数十种不同车型的装备计划,该车族遵循通用性至上的原则,其驾驶室、底盘和传动系统等多达80%以上的部件皆可互换。根据美国军方的规划,JITV车族将根据载重量以及任务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变型车:战场感知型、力量运用型和聚焦式后勤型。战场感知型为16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通用型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同时使用),力量运用型增加到2000千克的载荷能力,聚焦式后勤型最高为2300千克。这其中所谓的力量运用型实际上就是一系列武器搭载方案的统称,比如以色列拉法尔公司为“长钉”选择的机动平台正是JLTV。事实上,作为美军自用版本的力量运用型JITV,更多的武器类型正在被考虑装载其上,这其中有从“悍马”底盘上移植过来的老面孔,也有更多在“悍马”底盘上曾经并不能实现的愿望。比如美国海军陆战队就希望获得一款基于新型的JLTV改进而来的防空型战车。在美军陆战队的设想中,新的防空战车将为前线海上部队提供一个移动的防空保护圈,使美军陆战队免受无人机、武装直升机和喷气式战斗机等固定翼战术飞机的攻击。尽管有很多武器可以承受这种威胁,但是每一种武器在应对不同类型的飞行威胁时都会有其优缺点。而美军又不可能把全部防空手段都配备给基层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全新的JLTV就成了合适的选择。有一种可能的武器就是“毒刺”导弹,“毒刺”最初设计为肩射式地对空导弹,用于对付低空飞行的飞机和直升机,是一种很有效果的近程防空武器。过去,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为“悍马”装上了8枚“毒刺”导弹和12.7毫米机枪,从而打造了“复仇者”低空防空系统。但“悍马”只携带8枚导弹,因此它不是与无人机群交战的理想选择,所以一种增强型的“复仇者”将有可能在JLTV上得到实现。
事实上,除了12.7毫米机枪外,另一种可能的武器是激光武器系统。并且美军的30~50千瓦级的激光正在进入战场进行试用,其中30千瓦的激光对无人机有效,而50千瓦的武器在某种程度上对飞机有效。从理论上讲,只要有燃料可以发电,激光束就可以无限制地发射,这使其对无人机作战时效果明显。但是,在多云和大雾的天气以及烟幕使用时,由于激光能量会受到空气中的微小水、冰和其他微粒上损耗,激光波束的性能会下降。因此,现有的激光武器对带有金属机身的大型高速飞机进行打击时效果还比较差,诸如美国空军的THOR系统之类的高功率微波(HPM)武器也是另一种可能性。HPM武器以锥形模式发射集中的能量脉冲,使无人飞行器的电路过载,并导致其失控坠毁。这种群杀模式对于一次攻击多架无人机的作战条件非常有效,这使得与无人机群的作战变得切实可行。HPM武器目前能否对付有人战机还尚不清楚,但THOR系统已经开始部署在国外,但是这种武器系统需要安装在6米长的运输集装箱上,对于JLTV战车来说这个尺寸太大了。
最后一个候选武器是干扰机,可以打断无人机与其人工控制器或基于卫星的定位系统之间的信号的系统。主要作战方式是在流行的遥控频率上进行强大的干扰,切断无人机操作员与无人机之间的连接,从而导致飞机坠毁或继续自动驾驶。但目前越来越多的无人机是自主运行的,它们使用GPS信号固定位置来飞行预定路线,而GPS干扰器可能会导致这些无人机迷路,也可能会影响GPS制导的导弹和炸弹的准确性,但是干扰机对载人飞机则作用有限。最后,还有比12.7毫米机枪更大、更重的小口径防空速射炮,已经安装在战场感知型JLTV平台的30毫米机枪之类武器,可以通过雷达的制导对付任何目标,并且还可以快速、连续与多个目标作战,但机炮弹药在远距离上精度会降低,因此无法应对较长距离的快速移动有人驾驶飞机目标。最终,如果体积和重量问题允许,JLTV防空车可能会将上述至少3件武器塞入车里,小口径机关炮与“毒刺”导弹相结合,就可以对付各种威胁,用火炮系统干掉较小的目标,同时使“毒刺”导弹与更大、更远的威胁进行接触。另外,在没有烟雾弹干扰的情况下,强大的激光武器系统确实已经被证明对所有目标都有效。但无论如何,JLTV防空车都已经充分展示了作为武器搭载平台的巨大潜力。
更能说明力量运用型JLTV衍生价值的是基于JLTV平台的自行火炮。基于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底盘的M270在海湾战争中一战成名。相比较于M270火箭炮,后来研制的“海马斯”M142火箭炮则更加机动灵活,该自行火箭炮使用轮式底盘,进一步提高了机动性,车身重量为10吨,可以通过C-130运输机运输,其主要任务是为率先进入战场的轻装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该自行火箭炮可以发射安装有GPS惯导组件的GMLRS制导型火箭弹。然而,在强调“大国竞争”的今天,正在战略转型中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对“海马斯”的重量也开始不再满意,转而需求一种性能上与“海马斯”相当,但重量大大降低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背景下,近日出现的两种基于JLTV的自行火炮系统也就尤为显得引人注目了,两种基于JLTV平台的自行火炮之一,是进一步轻量化的“海马斯”,其六连装模块化发射箱和M270以及M142的装置一样,只不过为了适应轻型机动车的底盘而做了轻量化处理,在使用的时候还需要一辆弹药装填车从旁协助。值得注意的是,该自行火箭炮除了能够发射火箭弹之外,还可以发射NSM反舰导弹。
最后,在理论上该自行火箭炮甚至能够在美国的濒海战斗舰上面发射。NSM反舰导弹也体现了以陆制海的思想,轻型化的特点能够使其通过运输机迅速支援到相关岛屿,从而增强岛屿守备力量,对抗敌军的两栖登陆。至于另一种基于JLTV平台的自行火炮,则是装有39倍径155毫米榴弹炮的版本——无论是口径还是射程都与基于“悍马”平台的“鹰眼”系统拉开了明显的距离。更不同寻常的是,这两种基于JLTV平台的自行火炮系统都采用了无人化设计,这实际上突显了JLTV平台网络中心战的特点,事实上,JLTV的网络中心战能力是与“悍马”平台最大的不同之一,是美军未来网络中心战在各种军事行动中信息交换和战场态势感知的节点和核心,但这又往往易被人们所忽略。
中国是否具备发展类似JLTV平台的能力?
中国是否具备发展类似JLTV平台的能力?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从现实来看,我军的确没有装备与JLTV在技术上完全对等的平台。以我军的“猛士”为例,该车将基型底盘的非承载底盘改为了承载式底盘类型,采用了整体防护型车体及增强桁架结构,这种设计使车体的刚度和强度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从基本情况来看,“猛士”在技术含量上与JLTV有较大的差距——防弹、防雷、动力和悬挂系统均有差距。在数字化水平上也不如JLTV,比如JLTV配备有电子监视和诊断系统,可对全车的燃油、发动机进气量、冷却、传动系统、蓄电池和发动机等重要部位和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并以显示屏的形式显示出来,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向驾驶员发出警告信息,以便及时处理。
不过,倘若就此判定我军就没有发展与具备发展类似JLTV平台的能力,却又未免有失偏颇了,比如JLTV配备的TAK-4i独立悬架系统技术含量的确不低,但在我军新列装的第三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一汽MV3系列上也一样有应用。一汽MV3上匹配的电控可调悬架系统(EHS),主要由油气弹簧悬架和带路况预测传感器悬架系统组成,可对车辆载荷情况和路面不平度情景进行识别,自动改变减振器阻尼特性参数,并对车辆的姿态和高度进行调整,从而使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在各种行驶条件下达到最佳的组合。此外,尽管“猛士”只是基于高机动军用越野车的一个防护衍生型号,为保持轻型高机动车机动性能、生存和载荷各方面的平衡,在防护方面有所取舍,但关于类似JLTV的A、B型装甲组件改装方案,目前在国内已经开始在第三代中、重型战术车辆上得到应用。所以倘若仅就狭意的技术层面而言,JITV这样的平台对我军并非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关键在于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选择。
结语
美国是当前大国竞争态势的主要推动者,美国对疫情的应对也体现出它将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前进。美国不再积极和国际社会分享其在医疗、创新研发、物资生产等方面的优势和资源,也不提出和推动合作议程,而是不断扩展其旅行禁令范围,最终涵盖所有欧洲盟友和最亲近的邻居加拿大,并且保持对多个竞争对手的打压。这充分体现了在美国的战略中,“美国优先”和大国竞争齐头并进。美国无意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无意顾及更多国家的权益和感受。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国际社会也没有把美国视为领导者,就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不过,越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高度发达的军事机器就变得越为危险,从这点来讲,JLTV是美军正在进行一场重大战略转型的一个技术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