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专家:印军完全没做好应对未来危险的准备

作者:三把刀
发表时间:
+-
图片

印国防预算分配比。图源网络

彭博社4月16日发表题为《印军尚未做好应对未来危险的准备》的评论指出,战略上优柔寡断和政策上短期主义正使印陷入系统性战备危机,无法有效应对未来挑战。本文作者米希尔·夏尔马(Mihir Sharma)系印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RF)高级研究员。

印军战备不足问题最突出的不是海军,而是空军。尽管印近日宣布以74亿美元($7.4 billion)采购26架法国“阵风”舰载战斗机,以替换现役老旧的俄制米格-29K,为两艘航母提供战力支持,但这一交易难以掩盖印整体军力颓唐,尤其是空军战备能力深度危机。据印军规划,印空军需维持42至45个作战中队以应对“中巴双线作战威胁”,但目前仅能勉强维持32个中队正常运行,其中不少中队的飞机数量甚至未达标,仍依赖即将退役的米格-21等老旧机型。若无大规模新机补充,到本世纪末印空军作战中队数量或跌至仅25-26个中队。相比之下,巴空军据称正与中国谈判购买40架第五代歼-35A战机,双方一旦达成交易,印空军力量建设不仅将远落后于中国,更将被巴方超越。

综合来看,印空军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印国防体系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一是印决策层缺乏明确战略目标,国防规划不愿明确空军真实所需。二是莫迪政府财政保守主义压迫国防开支GDP占比长期处于低位,同时其民粹政治又导致资金多用于军人养老金等支出。

三是印国防机构效率低下。一方面,印国防研发部门与合作商互相推诿,成效乏善可陈。例如,由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研发制造的本土战机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印海空军需求。对此,军方指责HAL未能按时按规格交付战机,HAL方面则认为军方临时改变主意、对项目进展期望过大。另一方面,印对外军购经常因招标流程繁复、腐败等问题进展缓慢——军方不愿按照公开、结构化的流程完成军购,更希望由总理直接承担军购的政治风险。

目前看,印仍未明确其战机发展路线——未来10年,印本土战机能否支撑起印空军体系?是继续依赖昂贵的法制“阵风”?转向美制F-35以取悦川普?还是考虑欧洲其他战机?在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军工供应链重塑背景下,这种战略犹豫令人担忧。对此,印空军亟需政治高层的明确支持与系统性改革,制定覆盖未来数十年的空军发展路线图,涵盖技术引进、本土能力建设、供应链本地化等关键要素。

NEWS

图片
图源:NDTV

新德里电视台(NDTV)4月18日报道,印政府强烈谴责孟加拉国政府对西孟加拉邦暴力事件发言,谴责孟应首先遏制境内对印度教徒等少数族裔的系统性迫害。4月4日,印联邦院(上议院)正式通过《瓦克夫法案》(Waqf Bill)修正案,赋权中央政府管控穆斯林公共资产,引发在野党、穆斯林群体强烈不满。4月8日,穆尔希达巴德地区超5000名抗议者封锁了位于乌玛普尔(Umarpur)的NH-12公路,并屡次攻击政府车辆,以抗议《瓦克夫法案》修正案。对此,孟临时政府首席顾问新闻秘书阿拉姆(Shafiqul Alam)公开敦促印政府和西孟邦充分保护印少数穆斯林人口。此举已引发印方强烈不满。印外交部发言人贾斯瓦尔(Randhir Jaiswal)斥责称,孟方言论为“伪善言论”,应先关注并遏制孟境内对印度教徒等少数宗教的系统性迫害。印外长苏杰生披露称,孟2024 年发生2400 起暴力事件,2025 年迄今又增72 起。印媒指出,孟此番“人权说教”意在淡化外界对其国内宗教暴力的关注,却在印方“数据反击”面前适得其反,亦暴露出印孟关系在选举季当前愈趋敏感。

NEWS

图片
图源:AI

印 “Moneycontrol”网站4月15日报道,在中美关税摩擦升温影响下,大量集装箱滞留中国港口,大幅抬升全球运价,严重冲击印度出口。国际航运研究和咨询机构德路里(Drewry) 数据显示,40 英尺箱即期运费已涨至2265美元,周涨 3%、月涨逾一成。专家指出,受美“对等关税”政策影响,在华集装箱货物出现滞留情况,出口商被迫大量提前预定货物,恐致运费大幅提升。目前,从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预订量已从4月初的14.8万标准箱(TEU)降至5.4万标准箱。据估计,若集装箱在华滞港状况延续十日以上,运价或再飙 30%,并引发“缺箱潮”。目前,医药、易腐品出口商已提前锁仓增库存,以应对关税和运费危机。业内警告,美国暂停对印 26%“对等关税”仅 90 天,一旦多重压力叠加,印度中小出口企业现金流将被严重挤压,政府需尽快出台临时信用支持及物流补贴。

NEWS

图片
图源:《加德满都邮报》

印ANI新闻网站4月18日报道,乌克兰驻印大使馆公开指控俄军4月 12 日蓄意空袭印度药企的基辅仓库,并称俄方否认“毫无可信度”。目前,乌克兰总检察长办公室已以“破坏外资财产”立案。4月12日,乌驻印大使馆发文指控俄蓄意空袭在乌印药企库苏姆医疗保健公司(Kusum Healthcare),致大量儿科与老年用药焚毁,这导致乌克兰七个城市供应链被迫停摆数月,致在乌印商忧虑资产安全。对此,俄驻印使馆旋即反驳,暗示乌政府电子战系统“操作不当”,致乌防空导弹脱靶误射印药企。对此,乌方予以强烈谴责,并迅速立案。分析指出,俄乌双方意图借舆论战争取印官方支持,致印在维系“多边平衡”与保护企业海外利益间进退两难。有建议指出,印政府应推动设立联合应急保险基金,加速印乌投资保护协定谈判,以分散地缘风险。此外,印制药出口协会也呼吁成员评估库存与运输路线,避免单点依赖。

NEWS

图片
图源:《经济时报》

《金融时报》4月19日报道,印税务部门对跨国公司强征巨额税款引发业界人士强烈不满,称此举不利莫迪政府改善国内营商环境,打击外企对印投资信心。 据悉,印税务部门已“袭击”大众汽车、起亚、三星等多家跨国企业。例如,印税务部门指控大众“错误分类汽车零部件以降低关税”,并对其罚款14亿美元。三星部分高管因“进口电信设备”被征收约6亿美元的追溯性税款和罚款。IndiGo、塔塔消费品等印企同样面临不同程度的涉税罚款。业界人士表示,印税收法律法规不严谨,存在可操作的“灰色空间”;印税收部门会对某些案件进行“标记”,但对如何、何时开展调查“完全不公开”。此外,印税收评估体系破碎,税务官员常常在未经充分审查的情况下随意行事,“他们甚至在未经司法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访问被调查者的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云存储平台”。分析指出,印税务部门上述行为破坏莫迪政府改善国内营商环境、吸引投资的做法,挫伤潜在投资者赴印投资设厂的积极性。

NEWS

图片
图源:《金融时报》

《金融时报》4月19日报道,巴能源企业K-Electric陷入股东内斗,恐有碍吸引外资、国企私有化,巴军方已宣布下场调停。据悉,由沙特企业Al Jomaih Power、科威特基金Denham Investment等组成的KSE Power财团拥有K-Electric约66.4%的股份。2022年,巴商人奇什蒂(Shaheryar Chishty)成为KES Power的最大合伙人,开始争夺企业控制权。对此,海湾股东(指沙特、科威特)申请并获得一项暂停令,禁止K-Electric董事会成员变动,以阻止奇什蒂及其盟友占据董事会席位。同时,奇什蒂指控海湾股东违反股东协议。分析指出,目前该股东纷争已严重阻碍K-Electric的20亿美元改革计划,导致巴电力行业无法改善在输配电过程中的电力损失情况,影响海湾国家后续对巴投资、巴国企私有化进程。对此,巴政府允许军方主导的特别投资促进委员会(SIFC)下场迅速解决此事。目前SIFC并未回应此事。

NEWS

图片
图源网络

《华盛顿邮报》、巴《黎明报》4月18日报道,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伊沙克·达尔(Ishaq Dar)4月19日率团访问阿富汗磋商巴阿贸易、互联互通、安全、难民等重要双边议题。达尔此访会见阿代理总理阿洪德(Mullah Hassan Akhund)、代理外长穆塔基(Amir Khan Muttaqi)等阿方要员,这是阿塔掌权以来巴高层首次访阿。巴外交部表示,双方重申致力于发展互利关系,并认为应保持高层互动以加强合作。此外,达尔强调必须解决包括边境管理在内的安全问题,以充分释放区域贸易和互联联通的潜力。分析指出,巴阿双方层曾围绕难民、反恐问题多次冲突,达尔此访有望改善两国关系,推动双方经济、民间合作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