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与伊朗切割 在中东的遗产还剩几何?

作者:一剑破天
发表时间:
+-

从最新的卫星图像得知,2025年1月底,俄军开始大批撤离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这标志着俄罗斯彻底失去了这个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海军基地。这也是苏联留给俄罗斯的最后一个海外军事基地。

其实这就是家天下的坏处,纯粹是两个人或者两家人之间的友谊,一旦其中一家失势,那这份友谊也就戛然而止了。1970年开始,苏联和叙利亚的老阿萨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阿萨德家族掌握叙利亚半个多世纪时间,苏联和俄罗斯一直保持着与叙利亚的深度绑定关系。

可巴沙尔失势以后,叙利亚的新班子,不仅没有继续和俄罗斯友好交往,甚至逼着俄罗斯撤离了塔尔图斯港,大有与之割席断交的架势。这让我想起了1979年亲美的伊朗巴列维王朝垮了以后,伊朗新班子同样和美国成了势不两立的关系。其实家天下的关系就是如此脆弱,要想维系彼此的友谊,那就得确保这一家的主事人长期在岗,且家族世代相传,永不下岗。

图片

苏联时期,也曾大举进军中东

苏联作为世界霸主之一,进军中东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中东的石油炙手可热,成了世界各大列强们关注的焦点。

不过他们来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早年布局中东的是英国和法国这两大老牌列强,他们在一战中帮助中东各国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取得了相对独立。作为代价,中东各国基本都成了英法的保护国,实权在英法手里。

二战以前,叙利亚、黎巴嫩归法国管辖,伊拉克、约旦、埃及、卡塔尔、阿联酋、巴林、巴勒斯坦地区等,则受到英国的控制。

二战以后,英法退居二线,在美苏两国的影响下,英法在海外的殖民地纷纷选择独立。这时候中东地区这块大蛋糕,自然要重新开始划分。

不过美国布局中东的时间,要早于苏联。早在1931年,美国就和沙特达成了石油合作。当时的苏联还在搞自己人,没时间进军中东。

苏联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以后,的确也拿下了伊朗北部。不过二战结束以后,苏联迫于国际压力,退出了该地区。紧接着美国又和伊朗巴列维王朝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苏联在二战后,曾逼迫土耳其交出伊斯坦布尔的控制权,结果吓得土耳其立刻倒向美国,加入了北约。

图片

所以说,美国在二战前后,先后与沙特、伊朗和土耳其这三个中东大国处好了关系,留给苏联的市场,可就不多了。

  • 1947年巴以分治的方案出台以后,苏联和美国同时支持以色列建国。苏联为了拉以色列上船,通过捷克斯洛伐克,给以色列提供了大量苏式武器,那时候以色列差点就走上了苏式道路。同时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也不小,最终以色列还是选择了美国。

  • 失去以色列的苏联,掉头就开始支持埃及。纳塞尔推翻埃及法鲁克王朝后,成了苏联的铁杆粉丝。苏联也向埃及输送了大量的军事装备,甚至派人去帮他们训练空军。不过双方在上世纪70年代闹掰了,原因是苏联想要埃及租借地中海港口给他们当军事基地,埃及不肯。

  • 失去埃及以后,苏联又跑去支持叙利亚。当时老阿萨德刚好掌控了叙利亚的实权,双方一拍即合成了盟友。苏联为叙利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援助,投桃报李,叙利亚也将塔尔图斯港租借给苏联当军港。这一举动算是实现了苏联在地中海沿海拥有军港的心愿了。

1979年,伊朗教士集团推翻了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分道扬镳。两伊战争期间,苏联和美国同时支持伊拉克对付伊朗。不过战后,苏联开始慢慢培养自己与伊朗之间的友谊。伊朗的核计划,也就是在1989年到1991年启动的。虽然双方都提防着彼此,但表面上的友谊还是说得过去的。

图片

撤离塔尔图斯后,俄伊之间在军事上又划清了界限

2024年12月8日,叛军攻入大马士革,巴沙尔含恨离开了故土叙利亚。这标志着统治叙利亚54年之久的阿萨德家族垮台。

此前和阿萨德家族深度绑定的俄罗斯,自然是损失惨重的那一家。不光是叙利亚战争前,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大量投资已经付诸东流,就连叙利亚战争后,俄罗斯对叙利亚的支持,也一毛钱成本都没能收回来。

最惨的是,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军港,也保不住了。叙利亚的新班子,压根不愿意继续让俄罗斯待在这里。俄罗斯在中东失去叙利亚这个盟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俄伊之间的友谊,在苏联末期打下了基础。俄罗斯与伊朗之间的关系,在苏联解体以后,也逐渐变好。

主要原因是苏联解体以后,俄伊之间不接壤了。不接壤就会少很多领土争端以及变相的威胁,两家合作的阻力自然会小很多。

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后,俄伊的关系逐步亲近,双方在叙利亚有共同利益,保住巴沙尔是他们都想做的事情。尤其是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和美西方撕破了脸,俄伊之间的关系就更好了。毕竟伊朗被美西方制裁了几十年,早就被裁麻了。

所以俄乌战争期间,伊朗所领导的抵抗之弧,不断地在中东搞事情,以此策应俄罗斯,为本阵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这种策应也让抵抗之弧损失惨重,比如说哈马斯损失殆尽,黎巴嫩南部高层大换血,叙利亚变天易主,也门胡塞武装遭到了英美的联合打击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又与伊朗签署了互不捅刀条约,也就是如果一方遭受攻击,那么另一方只要不帮着敌人对付自己即可,完全可以袖手旁观。这等于说俄罗斯和伊朗在军事上已经划清界限。

图片

俄国基本退出了中东市场

20世纪50年代,以色列在苏联和美国之间,选择了美国,这导致苏联在以色列的前期投资,基本打水漂了。

20世纪70年代,埃及受不了苏联的胁迫,不愿为其提供军事港口,导致双方关系戛然而止。苏联对埃及数十年的投资,也都付诸东流。

20世纪80年代,苏联在两伊战争中大力支持伊拉克。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苏联不得不随大流在联合国强烈谴责伊拉克,双方的关系渐行渐远,投资也打水漂了。

2024年年底,叙利亚易主,俄失去了塔尔图斯港。如今又与伊朗在军事层面划清界限。可以说,俄国势力,基本已经退出了中东市场。

图片

俄乌战争对俄国来说遗祸颇多

俄乌战争打到这个地步,对俄罗斯来说,绝对是有害无益的事情。毕竟地盘你甭想安安稳稳吃到肚子里,而俄罗斯原来的一些战略布局以及经济收益,在这场战争持续了3年多后,也陆续丧失了,真可谓得不偿失。

比如说,战前俄罗斯可以将大批量的石油、天然气卖到欧洲各国,赚取丰厚的利润。可战争打响以后,俄欧之间的贸易基本停摆。至少大宗交易已经不能摆上台面上来做了。

有人说,中、印市场可以取代欧洲市场,这怎么说呢?除非你故意撒钱给俄国人花,否则一条刚建立不久的贸易线,又怎么去和一条成熟的贸易线相提并论呢?而且俄对欧是一对多的贸易,属于卖方市场。而俄对中印则是一对二的贸易,早晚会成为买方市场。时间一长,俄罗斯会严重依赖中印市场,但

此外,俄罗斯在中东也丢失了最重要的盟友叙利亚,甚至和伊朗的关系也处得不温不火,极有可能分道扬镳。

还有,俄罗斯隔壁的芬兰和瑞典也都加入了北约,这导致俄罗斯身边的北约国家不减反增,完全违背了俄当局当年发动战争的初衷。他们不是口口声声说,这场战争是为了阻止北约继续东扩吗?结果阻止了吗?

至于战场上损失的数十万乃至更多的青壮年,那更是令人唏嘘不已。他们本可以有很好的人生,可以娶妻生子,与家人平安度日。可以通过努力实现人生梦想,未来可以是工程师、老师、律师、科学家、画家、音乐家、文学家。奈何,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被派往别国的领土作战,就已经被填了战壕,结束了短暂而又仓促的一生。

小作一首《卜算子,俄乌纷争》来祭奠这场战争吧:

俄乌本同袍,纷争起克岛。百万青年战乌东,高歌山河啸。

黑云遮苍穹,铁甲碾荒道。待到苍生哀悼时,朱门把酒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