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血战:俄罗斯海军缘何当了“逃兵”?
据未经证实的统计,自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黑海舰队共损失了13艘主力战舰,战损高达三分之一,其中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沉没,3艘护卫舰、6艘登陆舰、1艘潜艇被击沉或遭受重创。这种惨淡景象让俄罗斯海军在俄国内备受诟病。俄《军事评论》网站3月31日发文称,俄罗斯海军缺乏对海上无人艇的防御措施,因此3年来几乎没有参加特别军事行动,而首当其冲的黑海舰队更是“鸡肋般的存在”。
报道称,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的前两个月,俄军曾积极动用黑海舰队的舰艇打击乌军目标。然而,在乌克兰人于2022年4月14日攻击了俄黑海舰队“莫斯科”号巡洋舰之后,情况发生了骤变。
当时俄国防部宣称,黑海舰队旗舰1164型“莫斯科”号巡洋舰的弹药库发生爆炸,该舰遭到严重损毁,舰上人员全部撤离。该舰受损后向岸拖拽过程中,由于船体受损严重,直接沉没。俄国防部未说明爆炸原因,仅表示将进行详细调查。而乌克兰军方在俄方宣布起火之前声称乌方使用2枚P-360“海王星”反舰导弹袭击了这艘巡洋舰。美国防部当时也证实了乌方的说法。美国媒体也发现,在俄国防部于当年4月17日发布接见“莫斯科”号舰员的视频中,只出现了约240名舰员,这引发了此次爆炸沉没导致舰上一半舰员死亡的猜测。
随着战事的持续推进,俄军发现,大型水面舰艇乃至水下舰艇面临的主要威胁,除了敌方常规的反舰系统外,还有不断发展的廉价、全潜和半潜、不易发现的无人攻击艇,后者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乌克兰正是使用这些带有爆炸物的无人艇日益频繁地攻击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沿岸的基础设施和黑海舰队的舰艇,迫使俄方将舰艇转移至安全地带,“保船避战”。
而这样一来,俄海军黑海舰队的作战舰艇就基本上停止了作战使用。俄军事记者亚历山大·斯拉德科夫在其电报频道指出,“我们至今也没有想出办法来防范敌方廉价、小型的海上无人艇。”他认为,这个问题不光是水面舰艇存在,潜水艇也存在,应该从设计阶段统筹考虑、系统化解决。今后在建造大型潜水艇时,必须考虑到这种防御需求。
报道称,军事记者的观察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如今,黑海舰队在发现和消灭敌人的无人艇时还是沿用老办法:用肉眼观察,然后主要从快艇、岸上或直升机上使用自动步枪射击目标,有时甚至动用俄空天军歼击航空兵应对。
去年5月29日,俄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俄军在黑海西北部发现并摧毁了乌军2艘无人船,有消息称这次是俄海军航空兵发现并击毁的。然而次日晚,乌克兰海军的无人艇在克里米亚附近海域击沉了俄军两艘巡逻艇,乌军情报局在声明中指出,为了截击乌军无人艇的袭击,俄方紧急出动了包括苏-27、苏-30、苏-35、米-29等多型战机以及安-26反潜机、卡-27、卡-29和米-8等直升机共计32架次飞行任务。然而可悲的是,俄军的战机和直升机不断向其开火,发射各种小型武器和30毫米机炮弹,最终却没有造成有效损伤,乌军的无人艇仍然顽强地冲向目标,完成了攻击任务。
然而,俄罗斯其他军兵种在应对无人机方面,措施是系统化的,包括无所不能的电子战系统和杀伤武器。“不知为什么,我们的海军在这方面成了旁观者,面对敌人的无人艇干脆躲藏起来。”
据分析,面对乌军无人艇的威胁,俄黑海舰队显得力不从心,主要源于其海军力量的陈旧和落后。俄海军在历史上并未真正强大过,其战舰系统普遍过时,缺乏现代化的雷达和火控系统。这使得俄罗斯战舰在面对新兴的无人艇战术时,难以做出有效的反应和防御。此外,俄在天基信息支援方面也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导致俄军在情报获取和作战指挥上面临许多制约。相比之下,乌军可以依靠北约的卫星通信和情报支持,包括马斯科的“星链”系统为无人艇提供精确的导航定位服务,使得乌军无人艇在战场上具备了更高的作战效能。
3月27日,俄总统普京在俄西北部城市摩尔曼斯克参加“彼尔姆””核潜艇下水仪式时明确表示,俄罗斯要加快海军舰队的发展,将坚定致力于巩固其世界海洋强国的地位,将继续扩建并升级海军舰队,建造性能更优越的新型水面舰艇和潜艇。强调新舰艇必须符合当今需求,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和高效性能,同时加强能够高效操作新型舰艇的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