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堪比核潜艇! 日本潜艇最大潜深达650米帖子
堪比核潜艇! 日本潜艇最大潜深达650米
作者:一剑破天发表时间:
+- 一度,日本潜艇几乎被神话,被冠以规模大、更新快、技术新、战斗力强等标签。果真如此吗?本系列通过文化、政治、历史、技术的视角,来重新认识日本潜艇。此为第三篇:被打怕了——历史视角下的日本潜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潜艇是公认地失败,日方的表述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败北”,一种是“不振”。日本潜艇为何不振,日方自行总结了5条教训。首先,是思维僵化。在演习中,日本潜艇攻击作战舰艇效果不佳,在进行破交作战时候效果较好。尽管如此,日本无视事实、死犟到底,以舰队决战为中心,将潜艇主力用于破交作战以外的行动,“渐减”美军实力。其二,运用方法不当。日本将潜艇当作万能平台,还要发挥战略作用,既可用于舰队决战,也可用于监视、航空侦察、补给、特战母艇、对陆轰炸。本来数量、性能尚可一战,最后全部被稀释,战果有限,自身损失惨重。以建造了18艘的海中-7级潜艇为例,这其中9艘,被美国驱逐舰的深水炸弹击沉,2艘被航母舰载机击沉,1艘被驱逐舰与舰载机协作击沉,5艘沉没原因不明,1艘战后被沉海。其三,体制缺陷。昭和18年,即1943年,潜艇部才成立。缺乏统筹领导机关,长期由联合舰队1位高级参谋负责潜艇部队主要事务,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现象。潜艇艇长更换频繁,任职3个月更换的占到21.9%,任职6个月更换的占到43.8%,导致这些人员没有机会积累经验,更没有机会试错。
陆军运输潜艇
充当回天母艇的丁级运输潜艇
其四,潜艇问题。将潜艇当作万能平台,建造艇种多杂,包括奇葩的运输型潜艇、水下航母,还有陆军造潜艇。舰型不断修改,型号繁多,稳定型号建造数量不多。强调高速性能,主机功率大,噪音也大,犹如“水下敲大鼓”。此外,忽视了人员舒适性,伙食不佳,潜艇人员难以保持良好状态。其五,美军反潜能力。美军广泛运用雷达、声呐以及新式反潜武器,日本潜艇只要被发现极难摆脱。1941年,日本潜艇被击沉19艘;1942年,日本潜艇被击沉26艘;1943年,日本潜艇被击沉56艘;1944年,日本潜艇被击沉26艘,合计127艘。总之,日本潜艇高开低走,决战无果,自然无法赢得消耗战。以根据战时紧急计划建造的海中-7级潜艇为例,合计建成18艘,已经是日本最大生产力。对于失败结果的反思,日本在战后潜艇持续进行修正。譬如使用液压动力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员编制,所谓“省人化”设计。1981年,海自成立潜艇舰队,总体领导潜艇部队发展。对于潜艇技术性能方面,日本在水下航速、下潜深度方面发力。二战中,日军潜艇被美军发现后多被击沉,很难通过机动摆脱,日方认为除了美军体系强大,自身前途潜深小、速度慢是重要方面。所以,梳理日本战后潜艇,有两项指标惊人:一是潜航速度,二是下潜深度。日本对速度的执念,有其历史原因。甲午战争大东沟海战中,第一游击队舰新、动力足,以14节的相对高速较好占据了战场主动性。在对马海战中,日舰面对万里远征遍布藤壶的沙俄舰队,再次获得速度优势占据T字横头。可以说,速度优势给了日本海军最直接的成功经验。具体到潜艇领域,日本也是心心念念,一直谋求水面航速大于20节的舰队型潜艇。二战前建造的海大-5级,水面速度达到20.5节;海大-6a级,达到了惊人的23节。至于日本潜艇的水下速度,一直定格在8节——限制于当时技术,各国潜艇都是类似水准,德国取得突破时已经是二战末期。所以,当日本战后在发展潜艇时,将水下航速放在了极高位置。1960年,日本战后建造的第一艘潜艇亲潮号服役,水下航速达到19节。当时,主流常规艇的水下速度是13-17节。水下高航速意味着高噪音,主要优势是逃逸。在面对传统深弹、火箭深弹攻击时,潜艇可以转向加速,迅速脱离反潜舰杀伤区,然后转入静默机动。1971年服役的二代艇涡潮级,水下航速达到了20节。此后,日本潜艇的水下航速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准。至于下潜深度,日本潜艇从二战前的60米,拓展到现在的600米。日本在二战前潜艇,安全潜深为60米,二战初期下潜深度达到100米,以甲级、乙级潜艇最为代表。相对于的德国的同时代潜艇,这个指标是落后的。1960年服役的日本战后第一艇亲潮号,安全潜深为150米。1970年开始服役的涡潮级使用NS63钢,安全潜深为200米。1980年开始服役的汐潮级使用NS80钢,安全潜深为275米。指标提升,得益于工程技术进步:新型高强度钢、焊接技术、焊缝检测等。1990年开始服役的春潮级潜艇,部分结构使用新研制的NS110型钢,安全潜深达到350米。简氏舰船年鉴2009版认为,春潮级最大潜深为550米,即1800英尺。NS110型钢由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研制,神户制钢所等多家厂家制造,每平方毫米可承受110千克压力(1079 N/mm2),同时代的美国HY100钢每平方毫米可承受70千克压力。20世纪80年代,海自装备美制P-3C反潜巡逻机。在演习中,P-3C优势明显,接连发现日本二代水滴型潜艇,被称为“P-3C冲击”。鉴于此,日本继续发展了亲潮级,首次获得安静型潜艇。作为对比,基洛877型首艇服役时间是1982年。1998年开始服役的亲潮级,全部使用NS110型钢建造,安全潜深350米。有信息显示,亲潮级最大潜深达到650米(2130英尺)。水下250米,基本是水下发射鱼雷的极限深度,潜艇大潜深主要用于脱离机动,此外还有什么意义吗?在日本将美国的分工、自身的想法通过工程手段实现时,最终产品已成了巨无霸,辐射噪声、目标强度(TS,类似于雷达反射面积RCS)大幅提升,常规潜艇的最大优势:安静性,已荡然无存。增大下潜深度,成为最为简便的隐蔽手段。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自亲潮级潜艇开始,日本潜艇水下排水量突破3000吨大关,技术层面的挑战是全方面的,毕竟胖子喘口气都很费劲!备注:潜艇的潜航速度、安全潜深、最大潜深数据为严格保密内容,本文涉及的日本潜航速度、安全潜深、最大潜深数据来自公开媒体,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