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核灾难,B-52坠机遗失百万吨级氢弹
美国对于格陵兰的觊觎可以追溯到1867年,当时促成美俄阿拉斯加交易的国务卿威廉·苏厄德就曾想趁热打铁,以550万美元的价格将格陵兰和冰岛打包入手。在1886年到1909年,美国单方面宣称对格陵兰拥有主权,后来通过外交谈判才放弃主张。二战时期,美国趁丹麦沦陷于德国之机,派兵控制了格陵兰,兴建基地,展开巡逻,即使战后主权归还丹麦,但通过两国间的协议继续在格陵兰驻军,还曾提出以1亿美元购买该地未果。川普在第一任期内的2019年就曾表达过购买格陵兰的意向,而此番旧话重提,颇有志在必得之势。那么,美国为何对控制格陵兰如此执着?或许从冷战时期发生在该地区的一次严重核事故就能一窥端倪。
■2025年1月7日,川普长子乘坐家族专机抵达格陵兰首府努克并展开访问,此举被视为川普图谋格陵兰的重要信号。
冷战前哨
1940年4月,丹麦在德军的闪电攻势下沦亡,孤悬海外的格陵兰顿时成为无主之地。1941年4月,丹麦驻美大使亨里克·考夫曼在未得到本国政府允许的情况下,擅自与美国国务卿柯德尔·赫尔签署了《格陵兰防卫协议》,允许美国协助保卫格陵兰免受德军入侵,并在此地建立和运营军事基地,此举使得考夫曼背上了叛国罪名。根据这项协议,美军从1941年夏季开始在格陵兰海岸修建了一系列代号“蓝色”的军事设施,包括机场、无线电台、气象站等,其中位于格陵兰西北海岸图勒地区的“蓝色西6”站点位置最靠北,处在北纬76度31分,当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偏远气象站。
■1942年美军在格陵兰南部海岸修建的纳沙斯瓦克机场,编号“蓝色西1”。
二战后,图勒气象站因为地理位置而受到美军的重视,在20世纪50年代扩建为一座现代化的空军基地,进而成为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前进基地之一,供B-36、B-47、B-52等战略轰炸机进驻,以便对苏联实施核打击。同时,美国空军还向图勒基地派驻KC-97加油机和RH-47B远程侦察机,由此出发对苏联北部摩尔曼斯克、新地岛等地实施战略侦察。1961年,美国空军又在图勒基地建立了弹道导弹早期预警系统,其任务是探测苏联从本土以及核潜艇上跨越北冰洋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迹象,并向北美防空司令部发出警报。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图勒基地达到鼎盛,驻军最多时高达10000人!
■部署在图勒空军基地的弹道导弹早期预警系统的雷达天线,与近处因纽特人的雪橇形成了奇妙的对比。
除了充当美国对苏核威慑的战略前哨,图勒基地还与美国空军的战略飞行值班任务密切相关。1960年,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制定并实施了代号“镀铬穹顶”的秘密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是派出B-52轰炸机编队携带核弹在苏联边界附近巡航,任何时候都要保持12架飞机在空中待命,以便在苏联对美国发动首轮打击时能迅速实施核反击,其中北冰洋是B-52巡航的主要区域之一。此外,“镀铬穹顶”行动还有一个称为“硬头”的分支任务,参与巡航的B-52编队将指定一架飞机在格陵兰以西的巴芬湾上空11000米高度做8字形盘旋,监视图勒基地的情况,目的是在基地与后方通讯中断时判定是否遭到苏军攻击,还是因为遭遇技术故障,以免造成战略误判。然而,1968年1月的一次例行监视任务却出了天大的纰漏!
■1966年美国空军“镀铬穹顶”行动的飞行路线图,其中在格陵兰图勒基地附近的8字形航线表示“硬头”行动的飞行路线。
冰海断箭
1968年1月21日上午9时许,一架属于美国空军第380战略轰炸机联队的B-52G从纽约州的普拉茨堡空军基地起飞,前往巴芬湾执行监视任务。该机注册号为58-0188,无线电呼号为HOBO-28,机上共有7名机组成员,其中5人为当值机组,包括机长约翰·豪格上尉、副驾驶伦纳德·斯维坚科上尉、雷达领航员弗兰克·霍普金斯少校、电子战军官理查德·马克斯上尉和尾炮手卡尔文·斯纳普枪炮军士,剩下两人是后备领航员寇蒂斯·克里斯上尉和第三驾驶阿尔弗雷德·达马里奥少校。在这架B-52的机腹弹舱内挂载了4枚B28型氢弹,每枚当量为110万吨TNT,相当于搭载了220枚广岛原子弹!在起飞前,达马里奥少校将三个泡沫坐垫放置在下层甲板教练领航席下的加热通风口上,正是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埋下了祸根!
■一架隶属于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B-52G“同温层堡垒”轰炸机。
这次飞行起初一切顺利,在由1架KC-135进行空中加油后,于14时30分左右飞抵巴芬湾。豪格机长让副驾驶斯维坚科暂离岗位休息,由达马里奥接替。尽管座舱内已经开启了暖气,但依然难以抵挡北极高空的逼人寒气,因此达马里奥打开了发动机排气阀,试图将更多的发动机废气引入加热器以提高座舱温度,不巧的是加热器出现故障,导致高温废气未经冷却直接进入下层甲板,在其炙烤下位于出风口的那几个坐垫被点燃了!在半个小时内,座舱内急剧升温,令人极度不适,同时有人闻到橡胶烧焦的气味。领航员霍普金斯少校进入下层舱室查看情况,在发现起火点后立即实施灭火,用掉两个灭火器都未能扑灭,火势逐渐失控。
■1架B-52轰炸机在执行飞行任务途中接受1架KC-135加油机的空中加油。
15时22分,豪格机长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向图勒基地空管部门通告机内起火,请求紧急降落。此时这架B-52位于图勒基地以南140千米处,但它未能坚持到终点。5分钟后,机上的灭火器已经耗尽,电力中断,座舱内浓烟弥漫,以至于驾驶员已经看不清仪表盘了,豪格机长无奈下令弃机。在确认图勒基地的灯光后,6名机组成员先后弹射逃生,而被替换的副驾驶斯维坚科因为没有多余的弹射座椅可用,只能从下层舱口跳伞,结果不慎头部负伤身亡。无人驾驶的B-52于15时39分以小角度俯冲姿态坠落在图勒基地以西12千米的北极星湾的冰面上,在猛烈的撞击中氢弹内的常规高爆炸药被引爆,尽管因为安全保险发挥作用,没有引发核爆炸,但大量核材料泄露,引起类似脏弹的污染效果。机内上百吨燃油引起的大火燃烧了5~6小时,高温融化了冰层,导致包括氢弹在内的大量残骸沉入海中。
■1968年的图勒空军基地鸟瞰,背景中就是B-52坠毁的北极星湾。
豪格和达马里奥幸运地在基地附近着陆,在10分钟内与基地指挥官取得联系,告知情况后基地立即组织搜索救援行动。由于正值极夜,且附近海面封冻无法行船,美军只能求助于当地丹麦民事部门,动员狗拉雪橇展开搜救,两个小时后在距离基地2.4千米处找到3名机组成员,只有最早跳伞的尾炮手斯纳普下落不明。他降落在距离基地9.7千米处,在风雪中迷失了方向,只能把降落伞裹在身上御寒,在零下31度的酷寒中坚持了21个小时才最终获救。在空中勘察确定了坠机地点后,图勒基地向后方发出了核事故的专用代号:断箭!
■格陵兰因纽特人的狗拉雪橇,美军当时只能借助这种原始的交通工具展开搜救行动。
冰峰行动
这架不幸的“同温层堡垒”在撞击和爆炸中完全解体,残骸散落在长4.8千米、宽1.6千米的区域内,搜索队在冰面上仅找到了六台发动机、一个轮胎和少量残骸。厚重的冰层上赫然出现了一个直径50米的冰洞,暴露的水面上漂满浮冰。在撞击点以南长670米、宽120米的冰面被起火的航空燃料染黑,这里也是核辐射最为严重的区域!
■B-52坠毁现场的冰面上留下大片的黑色痕迹,这是由航空燃料燃烧造成的。
面对紧急事态,美国空军迅速联合丹麦政府展开代号“冰峰”的清理行动,尽可能清除坠机现场受到核沾染的物质,搜集飞机、武器残骸,遏制环境污染,这项工作必须在春季海湾解冻,更多污染物沉积海底前完成。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理查德·亨齐克少将被任命为行动总指挥,他在坠机现场附近建立了一个名为“亨齐克营”的临时基地,包括预制板房、发电机、通信设备、厕所、净化设备和直升机起降场等设施,还开辟了两条通往基地的冰上公路,用于往来运输人员和物资,确保清理行动能够24小时不间断进行。
■1968年1月26日,作为行动总指挥的亨齐克少将(右二)正在亲自测试一台盖革探测器。
1月25日,根据初步勘测,亨齐克在坠机点附近划定了1.6×4.8千米的作业区,所有人员和设备在进出该区都要进行严格的洗消处理。美军人员操纵平地机将受到污染的冰雪收集起来装入木箱中,由车辆转运到图勒基地内一处被称为“水柜农场”的地点,再装入大型钢制容器内集中保存,而飞机武器残骸也都由专人收集清点,集中保管。根据丹麦方面的要求,所有受到核污染的物质和物品都不能留在格陵兰,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春季海面解冻后,上述大型钢制容器都用船运回美国国内进行处理。
■在图勒基地的“水柜农场”,起重机将装有污染物的木箱吊装到钢罐中。
现场作业环境极为恶劣,平均温度在零下40度,有时甚至低至零下60度,风速达到40米/秒,而且正值极夜,终日不见阳光,依赖人工照明,直到2月14日才见到曙光。在低温环境下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电池耗电加快,工作人员只能将电池置于于防寒衣物下以保温,延长设备工作时间。随着春季到来,北极星湾解冻,但坠机点附近的海域依然是禁区,美军持续监测水样,掌握辐射情况,并派出小型潜艇潜入海底搜寻残骸。
■美军在坠机现场附近建立的临时营地“亨齐克营”。
清理行动的重中之重自然是那四枚致命氢弹的下落,它们在坠机中均遭到破坏,外壳破裂,核材料泄露,鉴于铀-238高达45亿年的半衰期,其污染几乎是永久性的!当时美军对外宣称,所有核弹都被回收,但冷战后的解密文件显示,美军只找到了3枚氢弹的核心部分,而第4枚氢弹至今不知所踪。现场回收了85~94%的核材料,换而言之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核材料被永远留在格陵兰。
■当时B-52轰炸机装载了4枚B28型氢弹,每枚当量110万吨TNT,其中1枚遗失。
“冰峰”行动一直持续到1968年9月13日宣告结束,在近九个月时间里,来自美丹两国70多个军方和政府机构的700余名专业人员在缺乏保护服和洗消设备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清理工作,收集了2100立方米的受污染液体,连同飞机残骸装满了30个大型钢罐,整个行动耗资940万美元,相当于今日的8240万美元。
余波不绝
作为冷战时期最为严重的军事核事故之一,同时也是格陵兰历史上最为紧急的突发事件,图勒基地B-52坠机事故引发了一系列后果。这次事件的第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促使美国空军终止了“镀铬穹顶”行动,在此之前这一行动就已经因为极高的风险而饱受争议,早在1966年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就提出削减飞行架次,每年可节约1.23亿美元。同年1月,一架B-52与加油机在西班牙海岸发生空中相撞坠毁,当时2枚氢弹沉入海底,80天后才得以寻回。图勒坠机事件成为压垮“镀铬穹顶”的最后一根稻草。事后有人假设,如果当天B-52没有坠毁在冰面上,而是撞上了基地本身,很可能会意外触发核警报,导致美苏爆发核大战,实在令人感到后怕!之后,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建立了更可靠的热线,以及时通报情况,避免误触核按钮。
■在1966年西班牙B-52坠机事故中损坏的2枚B28型氢弹如今被陈列在博物馆内。
1966年和1968年的两次B-52坠机事故都暴露出美军核弹在保险装置上的设计缺陷,其内部填充的高爆炸药在坠机等极端情况下安全性不足,会造成弹体结构的破坏和核材料的泄露,因此美国专业机构随即对核弹的安全机制进行了重新设计,使用钝感炸药取代了原有的高爆炸药,提高了核弹在突发情况下的安全可靠性。
■在“冰峰”行动期间,一名检测人员正在使用仪器对一名工作人员的辐射情况进行检测。
作为被动当事方的丹麦也在此次事件中深受影响。丹麦政府在1957年宣布无核政策,禁止在和平时期在其领土上储存核武器,因此这起发生在格陵兰上空的核事故被认为违背了无核政策,受到公众质疑。对此,美国和丹麦谎称B-52并非在此执行例行任务,而是因为突发情况才临时转向图勒基地尝试迫降。然而,冷战后解密的文件戳穿了丹麦政府的谎言,而且更多证据显示丹麦政府对于美国在格陵兰运营核武器的行为采取了默认态度,甚至还与美国达成秘密协议,允许美国陆军在格陵兰储备多达600枚核弹,消息曝光后在丹麦国内引发了一场被称为“图勒门”的政治危机。此外,当年参与“冰峰”行动的丹麦工人在转运污染物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核辐射伤害,健康受损,他们的家人也要求政府给予赔偿。
■图勒空军基地已经在2023年改名为皮图菲克太空基地,属于美国太空军管辖。
图勒坠机事件还给格陵兰造成了长期的环境问题,科研机构和环境保护组织对北极星湾的水域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监测,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虽然当地的辐射条件已经降低到安全水平,但核污染的痕迹永远无法消除,格陵兰再也不是一片净土了。随着川普重提吞并格陵兰,这座远离文明世界的最大岛屿恐怕还会陷入更大的纷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