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待援”利器 M1A2T抵台将如何部署?
随着首批38辆M1A2T主战坦克将在本月陆续抵台,这些斥巨资买来、被台媒誉为“地表最强战车”的坦克,号称将大幅提高台军所谓“固守待援”的胜算。那么,这一投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意图?M1A2T坦克又真的能发挥其设想中的作用吗?
▲首批M1A2T将于本月全部运抵台湾
M1A2T作为美军M1A2系列的出口版本,专为台湾定制。尽管该型坦克继承了M1A2 SEP V3的部分先进设备,比如遥控武器站和数字化战场管理系统(BMS),但它的综合性能依旧不如美军现役坦克。例如,虽然M1A2T配备了强大的120毫米M256滑膛炮,可以发射多种类型的穿甲弹,但由于出口限制,贫铀穿甲弹显然是没有的,出口给台湾的KEW-A1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时,只能击穿约550毫米均质钢装甲。这对于解放军的96A和99A主战坦克来说,显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防护方面,M1A2T采用复合装甲和爆炸反应装甲(ERA),但同样也缺乏美军版本的贫铀装甲技术。这意味着它的防护能力在面对解放军主战坦克的攻击时很可能会“力不从心”。此外,M1A2T的战斗全重为68吨,这使得它在台湾多山的地形中,可能面临机动性差、容易成为靶子的困境。
根据台湾军方的计划,这批M1A2T坦克将分配给269旅和第584旅,主要部署在台北北部,包括桃园、新竹等地,重点防守交通要道和重要基础设施。这些坦克预计将在未来的战术行动中,扮演“滩岸反击”和“固守待援”的角色,作为抗击解放军登陆部队的主力之一。
在台湾军方的设想中,这些M1A2T坦克将用于应对解放军的登陆部队,通过在重要地区设置防线来“固守待援”。特别是在台北周边的机场、港口以及高速公路等关键交通节点,在街区、道路等复杂地形中阻击解放军的快速机动部队。然而,若从战略层面看,这一部署的可行性却引发了不少争议。
▲被俄军摧毁的乌军M1坦克
从历史和战术分析来看,台军的“固守待援”战略有其深刻的局限性。首先,解放军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尤其是火箭炮、导弹和空中打击力量,已经能够轻松覆盖台湾西部和北部沿海的滩头阵地。M1A2T坦克如果集结在这些滩头,极易成为解放军精确打击的目标。即便台军部署了防空系统和防护工事,但面对解放军多层次的打击体系,坦克阵地的生存能力依然堪忧。
其次,解放军在现代战场的综合打击能力,尤其是察打一体无人机和巡飞弹的大量装备,意味着坦克在战场上的优势正在逐步削弱。正如俄乌战争中的经验所示,即便是先进的坦克,也难以抵挡从空中或者远程发射的精确打击。
台湾之所以耗费405亿元新台币向美国采购108辆M1A2T坦克,除了解决装备老化问题外,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旨在增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提升与大陆对抗的“威慑力”。然而,现实中,台军的“固守待援”战术能否成功,仍取决于台军在战场上的综合应对能力,而非单一装备的提升。
面对解放军日益强大的全域打击能力,台湾的防卫战略如果继续依赖昂贵但性能不对等的武器系统,那么无论是M1A2T主战坦克,还是其他装备,都很难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起到决定性作用。
总的来说,M1A2T主战坦克虽然在台湾陆军的装备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解放军的现代化装备面前,实际作战价值受到多方面限制,M1A2T的优势未必能转化为实际的战略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