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A和歼-20 高低搭配还是平起平坐?

作者:岚少爷
发表时间:
+-

2024年珠海航展上,歼-20和歼-35A的同台亮相成为绝对焦点。

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同时展出这两款五代隐身战斗机,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两款隐身战机并肩作战的国家。

而这一幕也迅速引发了“高低搭配”模式的热议:有人将歼-35A定位为“低端机”,是歼-20的补充;但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歼-35A不仅不输歼-20,更有其独特的多用途优势。

那么,它会是简单的补充,还是并肩抗衡?

图片

歼-20和歼-35A的共同点首先在于它们的隐身能力。

隐身战机技术堪称航空工业的皇冠明珠,目前全球只有12个国家装备隐身战机,而拥有自主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国家更是寥寥无几,仅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国达标。

歼-20是中国首款隐身战机,也是目前最先进的重型隐身战斗机。

自2011年首飞后,歼-20已经成为中国空军制空权的中坚力量。而且,歼-20曾在东海上空与美军F-35“打过照面”

2022年3月,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司令威尔斯巴赫在一次视频采访中首次透露,美军F-35战斗机曾与中国歼-20在东海上空发生近距离接触。

图片

这是中美隐身战机首次公开确认的空中“较量”。

据外媒报道,F-35在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附近活动时,被空警-500雷达捕捉,随后中国空军迅速派出歼-20进行拦截伴飞。

虽然双方没有实际交火,但这次“打招呼”的较量展现了歼-20的专业飞行能力,让美军都评价其飞得“非常漂亮,非常专业”。

这次交锋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中国的五代机已经走出国门,具备与美军隐身战机正面交锋的能力。

这种背景下,歼-35A的公开亮相显然为中国空军体系注入了更多灵活性。

因此,歼-35A的出现,则补全了“隐身战机多用途”的拼图,首次公开亮相就让人们看到了它作为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的潜力。

2024年,这一组合的公开展示,也向外界传递了中国空军多层次作战体系的日益成熟。

歼-20的定位非常明确——制空任务。

图片

作为一款双发重型战机,它的强大推力和超远航程让它在复杂空域中拥有压倒性的空中优势。

据央视报道,军事专家宋心之曾指出,歼-20的主要职责是进入目标空域,驱离敌方战机,并确保空域绝对安全。

与之相对,歼-35A的任务更为灵活,强调“多用途”能力:除了对空作战,它还能执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

在实际作战中,歼-20完成清理空域的任务后,歼-35A会接棒完成对地面和海上目标的打击。而在较低威胁级别的场景中,歼-35A甚至能够独立完成整套任务,成为“全能选手”。

这一组合看似平衡,但争议也随之而来:歼-35A是否仅是歼-20的“低端机”?从具体任务和性能来看,这一结论恐怕过于简单化。

图片

歼-35A的诞生之路并不平坦。它的前身是沈飞的“鹘鹰”技术验证机,从2012年的首飞到2024年的正式亮相,整整用了12年。

在此期间,“鹘鹰”一度面临“黑户”的尴尬处境,直到被中国海军选中,开始向舰载机方向发展,这才奠定了其最终的定位。

歼-35A的设计选择了正常布局,与歼-20的鸭式布局不同。这种布局使它更适合舰载操作,也更符合多用途作战的需求。

在珠海航展上,歼-35A同时展示了空军型和海军型两个版本,进一步证实了它在作战任务上的灵活性。

相较于以制空为主的歼-20,歼-35A可以说走了一条“另辟蹊径”的发展道路。

图片

如果将歼-35A简单地归为歼-20的“低端机”,那可能忽视了现代战机的真正价值。

以美军为例,F-22与F-35的组合曾被称为典型的“高低搭配”,但实际上,F-35的研发目标是“多任务一机搞定”,并非单纯的低端型号。

反观中国的歼-20和歼-35A,前者以制空能力见长,后者则兼具隐身性能和任务灵活性。

军事专家指出,歼-35A的武器舱和任务配置甚至能够与一些重型战斗机媲美,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低端”,而是更侧重数量扩充和任务覆盖范围。

更重要的是,歼-35A的生产成本低于歼-20,这使它在未来的装备数量上占据优势。有外媒推测,歼-35A未来的产量可能远超歼-20,成为中国隐身战机体系中的“主力军”。

图片

歼-35A的外贸潜力也是其亮点之一。

作为一款全国产隐身战机,它的技术完全由中国掌握,这为出口版的研发提供了更大空间。军事专家宋心之认为,歼-35A具备出口条件,尤其适合那些希望获得隐身战机但预算有限的国家。

但歼-35A的“多用途”之路并非没有挑战。

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六代机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届时,歼-35A不仅需要在现有任务体系中证明自己,还可能面对更高端技术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