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57叛逃日本?网友恶搞的PS图片?
最近网络上掀起了一场“俄罗斯苏-57叛逃日本”的小风波。一张疑似被PS过的照片在军迷圈流传,声称一架俄罗斯苏-57战机叛逃至日本北海道的函馆机场。由于图片风格和内容极其逼真,甚至被模仿成了日本NHK新闻的报道,连一旁的车辆都被印上了“函馆空港”标识。很多网友见到这张图的第一反应就是“俄罗斯战机又叛逃了吗?”更有人联想到当年引发轰动的“别连科叛逃事件”。然而,事实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不妨来细细分析。
▲网友PS的疑似日本NHK新闻的截图
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疑似是一位日本网友的恶搞。网络上传播的“苏-57叛逃日本”的图片实际为PS版本,原图则来自最近俄罗斯苏-57战机参加珠海航展期间在中国太原某机场中转时的照片。从照片的细节上可以看到原图中的车辆是中国江铃的加油车,背景为中国机场环境;而PS版本中,这辆江铃被改成了日本的五十铃车(ISUZU),车身还加上了“函馆空港”字样。乍一看,这PS图还真是“以假乱真”,让人误以为“俄罗斯战机叛逃”了。
▲被PS的照片原图
其实,日本网友恶搞苏-57叛逃的PS图片有着某种讽刺意味。近年来,乌克兰在俄乌冲突期间常常利用PS手段营造“战果”以提振士气,日本网友似乎也在学习这种“P图胜利法”。对苏-57的恶搞,可能是受了这种风潮的影响,意图嘲弄俄军装备。然而,这样的恶搞却让人联想起了历史上真实的苏联飞行员叛逃事件。
毕竟,40多年前的“别连科叛逃事件”可是真事一桩。这场事件在冷战时期震动世界,原因就在于苏联战机叛逃到了美国盟友的地盘——日本。
1976年9月6日,苏联空军飞行员维克托·别连科驾驶当时苏联最新锐的米格-25“狐蝠”战机,突然偏离原定的巡逻航线,直接飞往日本的函馆机场。别连科的这一举动完全出乎苏联和美国的意料,因为在冷战期间,苏联一直将米格-25视为“空中利器”,这款战机拥有极高的高度和速度,堪称空中力量的象征。而别连科这一飞,直接把米格-25的机密送到了美日手中。
▲当年苏联飞行员别连科驾机叛逃
当年别连科飞到函馆机场时,米格-25几乎用尽了燃油,险些坠机。这次叛逃使得美国获得了极为宝贵的苏联空军装备情报,特别是米格-25的设计、材料和航电系统等核心机密。随后,这架米格-25被美国拆解、分析,苏联空军一度因此大动干戈,米格-25的设计也因此暴露。可以说,“别连科事件”在冷战时期直接影响了美苏军备竞赛,成为冷战史上的经典事件之一。
此次PS事件表面看是网络恶搞,但却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俄乌冲突背景下,各国舆论战和心理战的普遍化。这张PS图片的恶搞和讽刺意图其实不言而喻,表露出一种对俄方航空技术的“无声调侃”。当年的米格-25在技术上确实是苏联的骄傲,但在别连科叛逃后被证实其性能与预想存在落差,如今的苏-57虽为五代机,却在国际市场上屡遭冷遇,一些国家对其关键的隐身性能也颇有质疑。此次恶搞,似乎意在表达某种对俄罗斯航空技术“虎头蛇尾”的批评。
▲苏-57一直被诟病的制造工艺
网络时代,真假难辨的图片信息已经成为舆论战的重要工具。PS图像之所以会产生影响,原因在于其通过现实与虚构相结合、迎合公众对某种“戏剧性事件”的兴趣。就拿此次事件来说,苏-57战机近年来风头正盛,尤其是在俄乌战场上的几次实战,似乎就要洗脱自己身上的质疑了。而叛逃事件自冷战以来就自带神秘色彩,这种融合给了PS图片很大的吸引力和传播力。同时,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或媒体在没有核实的情况下迅速转发,进一步加剧了这类“假新闻”的扩散。
这种传播现象也揭示了现代信息战的一个特点:通过简化的信息引导舆论,利用公众对某些国家或事件的固有印象,诱导误读或误判。例如,一些西方媒体在俄乌冲突期间,借助虚假图像来渲染乌方的“胜利”场面,就是典型的利用PS“营造舆论”的案例。因此,民众在面对各类网络图片时,保持警惕、独立思考尤为重要。
▲别连科当年驾机叛逃的报道资料
归根结底,疑似日本网友恶搞的“苏-57叛逃”事件只是一次网络PS恶作剧,与真实的“别连科叛逃事件”没有任何关系,却也暴露了信息战和舆论战中不良风气的泛滥。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仔细分辨信息,才能不被轻易误导。正如这次PS事件告诉我们的,“眼见不一定为实”,而信息战的较量才是背后真正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