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

作者:中国社会经济
发表时间:
+-

战争与和平

——帝国思维与现代文明的最后较量

多伦多 李 郡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这场变局的主题,正是“战争与和平”的较量。

策划战争的一方,依旧延续着中世纪的帝国思维——他们试图以战争扩张疆域、以征服树立合法性;而另一方,则代表着现代文明社会,致力于维护和平、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战争与和平,其实是帝国制度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终极对决。

 

在当今世界的版图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和平力量的核心。美、欧、日等现代化社会早已进入高度文明阶段,成为福利社会的代表。文明社会受到舆论与道义的强烈约束——一旦卷入战争,必须极力避免伤及无辜、摧毁民用设施。这种道义自律,使战争的成本与风险急剧上升。再加上战后难民安置与社会重建的巨大负担,越是文明的国家,越懂得和平的珍贵;而反之,一些落后的国家,依旧停留在帝国时代,不受道义与舆论约束,不惜以牺牲无辜换取所谓“疆域复兴”。他们,正是当今世界动荡的主要策源地。

 

然而,历史的潮流终将向前。和平力量注定会取得胜利。

当代战争的形态已发生根本性转变,战争的本质早已超越了疆土与军力的比拼,而成为制度与文明的较量。现代社会制度在科技创新与组织效率上,远远优于帝国体制。近几十年来,推动人类进步的绝大多数科技发明,都诞生于开放的现代社会之中。而在现代战争中,科技几乎成为决定性因素。以色列在中东的战场上,凭借高科技屡屡以少胜多;俄乌战局的演变,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高精度制导武器——如“战斧”巡航导弹。事实证明,现代社会的科技优势,正是和平阵营最终取胜的坚实保障。

 

和平国家之间的价值观念高度契合——自由、法治、人权与理性,构成了共同的精神纽带。正因如此,它们能够在全球事务中形成坚固的同盟。而帝国阵营之间,没有共同的价值,只靠短暂的利益维系,一旦利益分配不均,便立刻相互猜忌、关系破裂。和平阵营因信念而坚固,战争阵营因私利而脆弱,这正是和平终将胜利的深层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帝国国家的普通民众,也正在成为反对战争的重要力量。互联网的普及,使他们看见了外部世界的真实与自由,对现代社会的向往日益强烈。帝国统治者依旧试图用国家机器绑架年轻人,把他们推上战场,充当炮灰;然而,高科技武器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过去的战争以层层防线为主,策划者可躲在远方指挥;如今的精准制导武器,能够直接越过防线,精准打击指挥中枢。战争的发起者,反而成为最危险的目标。科技让战争的正义一方效率倍增,也让发动战争的代价无法承受。

 

综上所述,当前世界的“战争与和平”,不仅是地缘冲突的延续,更是两种文明形态的对决:一边是向后看的帝国幻象,一边是面向未来的现代制度。

这场较量的结局早已写在历史的逻辑里——和平必胜,现代社会必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