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妞不牛:冷战年代不朽的和谐钢琴插曲

作者:阿妞不牛
发表时间:
+-


  今年二月27日,一位美国钢琴家在德州去世。这位终年78岁的钢琴家,不但是世界古典钢琴的大师,更是曾经在苏联和美国名声同赫鲁晓夫总书记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并驾齐驱的少年英豪。说并驾齐驱,并不准确。实际上,他获得的拥戴,至少是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之和:因为苏联美国两个国家,从政府到民众,都视他为英雄,都把鲜花和荣誉争相敬献给他,一直到他去世。他的名字与琴声,成为冷战时代绝响的和谐之声:美国著名古典钢琴家范克莱本Van Cliburn.

  范克莱本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瑟维港市。三岁时被其做钢琴教师的母亲发现其音乐爱好与天才,开始培养他练琴。6岁时随在石油业工作的父亲移居德州东部小镇。12岁因为参加德州钢琴比赛成绩优异,被推选参加休斯敦交响乐团首次表演。20岁时获得钢琴比赛的莱温特里特大奖the Leventritt Award,进入音乐殿堂卡内基音乐厅首演。而他在世界名声雀起,则是23岁时参加1958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

  1957年,苏美国际竞争进入激烈高峰,一个标志是苏联先于美国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俄文“斯皮尼克”从此成为英文人造卫星专有名词。美国人和世界都受到强烈震撼。尼基塔赫鲁晓夫成为世界顶尖名人。社会主义阵营,尽管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已经在每次热烈拥抱之后,都要用丝瓜筋涂满肥皂疯狂擦洗半个钟头来去掉对方的异味,但是中苏战斗团结姿态在世界几乎好像毛赫鲁泽东晓夫就是一个人。赫鲁晓夫兴高采烈红光满秃顶自不用说,毛主席也是一提起人造卫星就喜气洋洋,告诉中国与世界,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东风压倒西风。同时,毛主席也发动了伟大的史无前例的大跃进,开始在《人民日报》每天发射亩产万斤十万斤的中国式人造卫星, 同时教育赫鲁晓夫同志,不要对美帝心存幻想,要着手准备开始同美帝核大战,中国可以让给苏联做战场。

  就在这种情势下,在斯皮尼克上天六个月之后,苏联举办了首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不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有选手与代表参加,西方美国都接到了开放式邀请。赫鲁晓夫与苏联人要向世界和宇宙展示,伟大苏联作为地球人当之无愧代表的博大胸怀精深艺术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无可争议的优越性。美国人不需要政府和总统批准,也没有经过层层政治考察选拔,就让这个23岁既没有加入共和党也没有加入民主党青年团的范克莱本,象登月的壮士一样到莫斯科深入敌人心脏耍手艺去了。

  这个黄毛美国佬可曾了得。在莫斯科音乐大厅,面对黑压压一大片西装革履气派非凡的苏联党政军文化艺术精英,他十指流泉,娃娃脸一派深沉老练,把俄罗斯民族音乐巨匠的杰作化作龙爪掏心,居然让全体在场的俄罗斯精英如醉如痴。他手落琴止,满场苏联文武幡然忘却世界之方圆,全场起立,掌声雷鸣长达八分钟,超过尼基塔同志五小时激动人心讲话严厉要求的起立鼓掌总和加一倍!在场的艺术总监以及各位评委,通通忘记了自己还是俄罗斯人还是苏联人还是苏共党员的身份,一致评定这个美国佬是天下第一!

  慢着,主席团主席还是不愧为党性存留的优秀布尔什维克,这样的大事儿,不请示尼基塔同志可不成!作为党和国家元首,亲爱的尼基塔不但就是当然的世界最伟大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当然最权威的艺术鉴定家!

  亲爱的尼基塔同志,不好意思。这个美国佬不知吃了什么药,把我们老柴理解诠释得好像比对他老爸老妈还了解深刻。。。。

  亲爱的,你们不就是说他最柴吗?赫鲁晓夫声音平和兴奋,而且坚定:我看了电视实况转播,他是第一就是第一!

  就这样,通过赫鲁晓夫同志的专业艺术鉴定,通过苏维埃电视与广播以及报章杂志,几乎所有苏联人都立马被这个嘴上无毛的美国德州佬所俘虏。看着他回美国,多少苏联少女痛不欲生!回到美国,在纽约一下飞机,小范就立即陷入了美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美国人从少男少女到老翁老妪,都要争抢这个“征服俄国的德州佬”,恨不得都把他带回家藏到自己保险柜里。小范作为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古典艺术家,大大超越了斯皮尼克,风头甚至盖过后来首次登月的美国宇航员。

  小范的古典钢琴曲也就全球热卖:苏联东欧美国西欧日本甚至香港台湾,唱片销售过百万,粉丝亿吨。当然,全球肯定是夸张。朝鲜不知道知道不知道这么个小伙子,中国是肯定没有一个字的报道。苏联文化部宣传部管不着北京。毛主席是毛主席,赫鲁晓夫不姓毛,毛也不姓赫。美国佬,不管德州佬还是养鸡佬,鬼子就是鬼子,进不了中国人的视野。中国人民整天价沉醉在亩产五万斤棉花小麦水稻以及钢铁元帅升帐的盛大节日狂欢之中。在几年之后,到了文革,柴可夫斯基和钢琴也一起当柴烧了。

  小范后来成了老范。赫鲁晓夫后来成了戈尔巴乔夫成了普京,艾森豪威尔后来成了老小布什和奥巴马,老范都是他们的至爱亲朋,克宫白宫演奏常客,星条旗和镰刀斧头勋章彼得大帝奖章挂了一大排。美国人和苏联人和后来的俄罗斯人,都记得他这位杰出的世界钢琴大师,国际和平使者,铭记他在冷战期间两大对立阵营战斗口号尖叫声中演奏出的一首难得的国际和谐曲,一组让人类相通的上帝的音符。

  在他去世之际,这样的英文俄文同声传颂:「范-克莱本,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杰出音乐家,光芒将继续闪耀」。俺冒险在这里翻译成中文,让中国人很难看懂的中文。




Van Cliburn

  

  

 


  • 当前共有8条跟帖
  • 衣冠禽兽:要归功于苏联的艺术家评委们。

    领头的本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Richter, Gilels。


    Held in Moscow in late March, the contest wa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ever to be held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included 50 contestants representing 19 countries. Each entrant was scheduled to give three performances before a jury comprised of world-renowned musicians who would cast ballots to select the winner, including pianists Sviatoslav Richter and Emil Gilels, Lev Oborin, modern composer Dmitiri Kabalevsky, Sir Arthur Bliss, and composer Dmitri Shostakovich. But with the world watching as the competition unfolded, Moscow was center stage for the scandal that some said was taking place. 

    After the competition, rumors ensured that the panel of judges had already selected Russian pianist Lev Vlasenko as the winner, attempting to placate Russian political leaders with a show of national pride. Fearing Khrushchev's reaction, several members of the competition's jury "boycotted" Cliburn, giving him scores of 15, 16, and 19 (on a 0-25 scale) despite a flawless performance. However, Richter and others discovered the bias in scoring and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final tallies, awarded Van Cliburn with scores of 25 while giving his competitors zero points. When questioned about his idiosyncratic scoring, Richter replied: "People either make music or they don't." 


    By the third round of the competition, word had spread of Cliburn's performance and the controversy surrounding the judges' voting. Tickets were sold out for his final performance, where Cliburn was accompanied by an orchestra directed by Kiril Kondrashin to perform two pieces: Tchaikovsky's Concerto No. 1 in B flat and Rachmaninoff's No. 3 in D minor. After delivering a masterful performance, Cliburn was personally led back on stage by Gilels, who publicly embraced him. This unprecedented gesture represented a turning point in Cliburn's career: only a year or two before had Cliburn admired Gilels's piano mastery from afar as a member of the audience at Carnegie Hall. Astoundingly, Cliburn received a standing ovation that lasted for an entire eight minute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other finalists had not yet performed. Cliburn later told reporters that during his ovation, he could see Krushchev's daughter as well as Queen Elizabeth of Belgium joining the audience in their applause. Cliburn had won the competition, but more importantly, he had won the admiration of the audience. 

    屏蔽 举报回复
  • 无为村姑:怪不得不知道,原来中国没介绍
    屏蔽 举报回复
  • 阿妞不牛:谢谢。俺来几句正经的。
    俺这篇胡言乱语,其实许多朋友,无论左右,都可以看出俺骨子里想说但是想留给大家说的话。既然大家不愿说,俺除了一再说反话反动话之外,不得不正经说出来:
    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无论如何反动荒谬,都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产物。这就是说,这样的垃圾里面也总会有些文明残留物。希特勒无论怎样残暴狂妄,他本人以及党卫军一直对艺术保持着珍爱甚至敬畏。他们虐杀犹太人,但是从来没有焚毁甚至禁止过古典艺术,从音乐到绘画雕塑,包括著名犹太人的作品,都被保留甚至展示演奏。列宁斯大林也类似。布尔什维克可以枪决沙皇全家,但是对于沙皇欣赏的俄罗斯经典文学艺术,从来没有毁灭甚至进行批判。
    赫鲁晓夫代表着共产党人里面的某种文明残留:他在极力保持共产党统治极权的同时,从本身的经历发出保留甚至拯救俄罗斯与世界基本人道文明的良知呼唤,反对并清算斯大林的极端残暴无良冷血。因此,在苏联国力提升之下,他不是咄咄逼人同美帝进行挑衅决战以暴力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而是转而比较关注国内民生和人文生态,同西方和平竞争竞赛,力求在真正实现人的理想生存条件的情况下以苏联模式取胜。这就是毛泽东闻之如狗屎的“修正主义”。这里的狗屎核心,就是共产党人居然同帝国主义者有着任何共同的东西,譬如什么柴可夫斯基。
    毛泽东空前绝后的伟大思想,就是对人类一切文明要象对待狗屎一样决裂,(他其实也不可能,比如他虽然坚持睡硬板床不刷牙,但是不拒绝用电坐火车甚至飞机)。他要带领中共与中国走向最现代化的蛮荒愚昧——波尔布特同志就终于为他种了一块试验田。这就是中苏决裂的根源:毛泽东同赫鲁晓夫拥抱几次之后,互相闻到了对方的狗屎味。
    这也是戈尔巴乔夫同里根和平终结冷战的根源:他们几次近距离交往之后,互相嗅出了对方的人味。
    而毛泽东同尼克松的惺惺相惜,也是某种人类悠久文明点的交集:冷酷的理智计算谋略,孙子兵法马基雅维里博弈棋逢对手。

    范克莱本就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刻,成为了人性人道良知艺术和平以及竞争竞赛的代表。人性良知,是这里的内涵。无论苏联美国政要怎样换马,无论后任怎样攻击诋毁前任,美国苏联没有人来攻击打击范克莱本。范克莱本不需要巴结任何这样的政客,而相反,是这些政客需要巴结他——他比这些政客更深刻广泛地代表着民众与人性。

    而与此表面类似但是实质大相径庭的另外一个案例,是庄则栋与乒乓外交。在这里,体育明星与体育运动,都成了赤裸裸的政治利益工具,谋略算计,披上人性的外衣。这也从庄则栋坎坷一生的境遇可以看出。
    屏蔽 举报回复
  • syw60:好文章。谢谢。
    屏蔽 举报回复
  • 阿妞不牛:冷战简明史纲要(中央党校阿妞不牛版)
    冷战过去二十多年了。八零后就基本不了解。中国的50后,至少到今天应该了解一个大概。即使完全受的是党的教育,至少应该知道这么几个基本点:
    第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苏联列宁斯大林同志亲切关怀下建立的。
    第二,斯大林同志去世后,毛主席同赫鲁晓夫同志不对付。
    第三,毛主席同赫鲁晓夫同志不对付的原因不详,但是有一点同志们应该清楚:赫鲁晓夫不支持毛主席的大跃进。由于赫鲁晓夫捣蛋,戳破了中国的天,挖开了中国的江河湖泊,因此造成中国可怕的三年自然灾害,虽然没有饿死人,但是中国的计划生育运动不得不推迟很多年才进行。
    第四,根据毛主席党中央(包括邓小平总书记)的揭露,赫鲁晓夫不但不支持中国的大跃进,而且极为胆小懦弱卑鄙。在社会主义阵营取得惊天成就,在美国鬼子之前就发射成功人造卫星,根据钱学森同志的讲解,这就意味着苏联可以有能力发射导弹装上原子弹直接打到美国,而美国没有这个本事,所以美国佬吓破了胆。这时候完全可以一鼓作气,中苏团结一致,把红旗插上白宫。
    第五,这个可恶的赫鲁晓夫,不但不接受毛主席的教育,反而同美帝暗通款曲,搞什么三和主义,和平竞赛,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居然在东风完全压倒西风的时候,同帝国主义弹琴说爱。本文揭露的就是这样痛心的历史教训,说明俄罗斯人,哪怕是苏联共产党,骨子里同西方美帝一根筋。只有我们毛主席教育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完全没有这样的资产阶级钢琴软骨,有的只是钢筋铁骨花岗岩脑袋加冲天的革命干劲,不但敢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而且毫不犹豫地焚琴煮鹤,同人类一切传统文明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因此才有苏联倒台,中国蒸蒸日上。
    屏蔽 举报回复
  • rednose:1958
    屏蔽 举报回复
  • rednose:他在比赛中的确远胜刘诗昆
    屏蔽 举报回复
  • rednose:link to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