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汪精卫
作者:ccplie+-
发表时间:
汪精卫(1883- 1944),原名汪兆铭,字季新,号精卫,是孙中山领导国民革命时期的亲信秘书和得力助手,也是中国国民党初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当时在党内的地位及威信, 要比蒋介石高得多。而毛泽东(1893 – 1976),字润之(原为咏芝、润芝),是中国共产党派入国民党的干部,比汪精卫年幼10岁。汪精卫和时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毛泽东,曾经在国民党高层机关共 事,汪“慧眼识英雄”,很看得起且器重培养这个湖南“小弟弟”。 (博讯 boxun.com)
上个世纪初叶,中国便于1921年建立了苏俄“共产国际”扶植的共产党。由于孙中山采取“联俄容共”的方针政策,共产党得以在苏俄指挥下,采取集体加入国 民党的“附体”战略,藉以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那时,有一批共产党人渗透到国民党的各级组织担任领导干部,毛泽东就是其中的骨干之一。在第一次“国共合 作”的年代,毛泽东便以国民党员的身份,1924年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5年又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被委任为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领导国民党的全盘宣传工作。
咱们过去只知道这一点毛的历史,殊不知他当年才三十出头,又没有什么资历,竟然能当上国民党的“中央候补委员”,接着又提拔代理“中央宣传部”部长,背后 都得力于汪精卫的支持。汪当年在国民党的党政高层,是仅次于孙中山的权倾一时、说一不二的人物;没有他的提议,毛泽东哪能取得这些头衔高职。尤其是宣传部 部长是由汪氏亲自担任执掌的重要职务,因孙中山病重,他忙于替总理稳定局面,便交给毛泽东来代理,足见他对毛的信任。但是,因为后来汪氏在1927年由反 对蒋介石“清党”,转而在武汉跟着捕杀共产党人;后来在“坑日战争”中又和日本当局合作,蒙上“汉奸”的污名,所以在谈到毛某的“光荣历史”时,就避而不 提汪精卫了。这段历史尚需有关史学界精英,今后继续加以挖掘。
综观汪精卫和毛泽东两人经历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略举一二为例:
相似之一,汪和毛都是胸怀远大抱负的理想主义者。汪精卫年青时思想就相当激进“左倾”,所以对孙中山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思想主张(后来形成的“三民主 义”)以及他的“联俄容共”政策十分拥护。汪氏于1910年间就与革命党同志采取“恐怖主义”手段,图谋以炸弹暗杀满清帝国摄政王戴澧,事败被捕判死,旋 改终身监禁;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后获释。汪氏在苏俄方面的声誉也颇为良好,屡屡受到称赞。这些都给毛泽东深刻的印象。而汪精卫也很欣赏毛的才华横溢,能 说会写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志向宏图。因此,他们哥儿俩一拍即合,早就结下深情厚谊。 不同之处是汪精卫后来看到“共产国际”指示共产党夺取国民党政权的秘密文件,从“亲共”转向“反共”,走上曲线的“和平救国”道路,采取“亲日”方针政 策,另立一个同名的“中华民国”政府。而毛泽东则始终坚持直至实现自己深藏心中的真正理想,在1949年夺得大陆政权后成立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 晚年亲自领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成为货真价实、“万寿无疆”的皇帝。
相似之二,汪和毛在“抗日战争”时期,都是破坏及分裂“世界上唯一合法代表中国”的中华民国的“祸首”。如果说汪精卫投靠日本是“显性汉奸”,毛泽东投靠 苏俄,表面上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实际上要利用日本侵华摧毁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也应该算是“隐性汉奸”。诚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 军”队伍中,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生命抵抗日本侵略军的爱国将士大有人在;但是,毛泽东嘴巴上尽管也喊几句“抗日”的口号,骨子里充斥谋略消灭的目标 不是日本军队,而是中华民国。现在许多历史真相陆续曝光,人们才得以比较清楚了解其中内幕。
做过毛泽东秘书的李锐,在他亲身参加全过程所写的《庐山会议实录》(1999年出版),记录了毛泽东一段“批彭讲话”:“彭德怀主动出击日军是帮了蒋介 石。当时是共产党、国民党和日本人三国鼎立,我们就是要让国民党和日本人斗个你死我活,而我们从中发展壮大。一些同志认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后来才统一认 识:让日本多占地,才爱国。否则爱蒋介石的国了。百团过早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日本军对我们力量的注意;同时,使得蒋介石增加了对我们的警惕。”结合毛 某在“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的“洛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真本”原文讲话里提出的“‘一分抗日,二分敷衍,七分发展,十分宣传’。任 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得违背这个总体方针。”以及后来多次会见日本客人,一再感谢“日本皇军”侵略中国是救了共产党,帮助共产党夺取了政权的讲话:其“大汉 奸”的丑陋面目昭然若揭。
不同之处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1945年8月15日宣告投降;汪精卫却在投降前一年,因病在东京治疗无效死亡。他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也 跟着被蒋介石领导的正统中华民国政府接管了。而毛泽东则利用“抗日”的时机,大量扩大占领的地盘和军队,终于在苏俄大力支援下,于1949年成功夺得了大 陆的政权。幸得蒋介石在危急关头当机立断,决定中华民国播迁台湾,才得以保持国体,延续至今,度过百年。这是“不幸中之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