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的爷爷 ---- 足利义满
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
幕府时期始于1185年,日本天皇的权利在仓廉幕府的时候被架空
足利家族在镰仓幕府执政时备受屈辱。传说足利氏先祖义家曾有遗书,希望自己的第七代孙取得天下,以雪屈辱之恨。可是,到第七代孙家时(即尊氏的祖父)之时,未能实现先祖遗言。一天,家时祈求八幡菩萨,愿他的三代子孙中能有人实现先祖的遗愿,然后,含恨剖腹自杀。
正庆二年(1333年),足利尊氏受镰仓幕府之命出征。尊氏到达三河后,暂时停止进军,密派心腹细川和氏与上杉重能到伯耆船上山谒见后醍醐天皇。后醍醐天皇遂颁旨让尊氏速起兵倒幕。尊氏接旨后于丹波国八幡宫向全军明确宣布讨幕,并于五月七日与赤松则村、千种忠显配合,一举攻下京都六波罗府。五月二十五日,幕府在九州的的据点亦被彻底消灭,镰仓幕府灭亡。
建武政权建立后,尊氏要求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未获批准。建武三年(1336年),尊氏率军攻入京都,拥持明院统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改年号为延元元年,并受封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在尊氏进京前,后醍醐天皇已逃入吉野山,并建立了南朝政权,与室町幕府相对抗,被史学家称为“南北朝时代”。
后小松天皇雄心勃勃要统一日本,1392年10月,足利义满致函南朝的后龟山天皇,提出南北统一的三个条件:(1)南朝将神器交还给北朝后小松天皇;(2)今后皇位仍由大觉寺派和持明院派轮流继承;(3)诸国领地由两个皇室分别管辖。后龟山天皇对此表示同意,返回京都大觉寺,被足利义满封为太上皇。并在京都举行了后龟山天皇将神器让渡给北朝后小松天皇的仪式,南朝交出了三神器(草剃剑、八咫镜和八坂琼曲玉)和政权,后小松天皇成为唯一的天皇,对峙了56年的南北朝完成统一。南朝权臣的女儿成为后小松天皇的夫人,他的儿子是一休。
南北朝统一之后,足利义满并没有履行自己当初的诺言,即仍旧恢复大觉寺派与持明院派天皇迭立的传统。南朝的皇族、公卿、将士异常愤慨,后龟山天皇也后悔不迭。1410年,后龟山逃出京都,再次在吉野山区建立南朝,史称后南朝。南朝的皇室后裔和臣子们为了恢复旧业,又不断地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半争。1443年9月,曾在一伙强徒潜入皇宫,将神剑、神玺抢走,并以此拥戴南朝的皇胤反对幕府,事败后南朝皇族后代多人被杀。1457年,又是一起类似事件,牵连得南朝皇族几乎灭绝。
足利义满于1394年,让位给9岁的足利义持。他自己任太政大臣,在京都修建巨大的豪华宅邸--其中有讲究的鹿苑和辉煌的金阁寺,穿着中国明朝皇帝赠送的龙袍优哉悠哉。后出家为僧,仍掌握实权。1402年中国明朝朱棣夺取帝位后,派郑和出使日本。郑和统督水师10万到达日本,向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足利义满宣旨:“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足利义满同时受明朝封赏,并派遣使节献上抓获的倭寇,与明朝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日本以属国的名义对明朝进行朝贡贸易。明朝赐足利义满“日本国王”金印一枚,足利义满回书自称“日本国王,臣源义满”。
1408年足利义满圆寂。死后被封为太上天皇,
1412年8月,后小松天皇让位给12岁的皇子实仁亲王,即称光天皇。
足利义满为让自己的儿子做天皇养子,进而做到太子、天皇,因而后小松天皇就不能有自己的亲生继承人。
但是,后小松天皇的妈妈藤原严子(后圆融天皇妃、后小松天皇母亲)在入宫为上臈女官之时,就和足利义满之间有情爱关系,传说当时还有过非正式的婚约(即夜这,类似走婚关系),据说后来入宫之后,还与义满颇有联系,因此,后圆融天皇为此曾羞愤自杀,年仅36岁就辞世,与此也不无关系。足利看在老情人的面子上,硬生生的逼后圆融的另一个皇子早早的出了家,让后小松天皇登了位。但没有想到,藤原严子在重病忏悔时,居然向法师透露,后小松天皇有可能是她和义满之子,而非圆融天皇骨血!
藤原严子搞不清楚,自己的儿子后小松天皇倒底是天皇之子还是将军之子。但这个消息由法师传到了足利义满耳边。想除掉一休的足利义满将军不得不停手了,因为,如果后小松天皇真是他的儿子,那么,一休就是他的长孙!在这种情况未明的状况之下,足利义满就以一休的妈妈要叛乱为名,逼迫后小松天皇将一休的妈妈逐出宫廷,并且令一休从小就在京都安国寺出家,以免一休有后代。
义满只能让一休在安国寺出家,这样,既避免了亲手杀死自己孙子的业报,又能防止为一休和自己全无关系,也不会继承皇位。此时,足利义满改变了让后小松天皇无后的想法,把自己的小姨子资子送入宫中为妃。
所以,后小松天皇的长子一休就不能生活于宫廷。而因为后来朝议过大,足利义满不得以才让小松天皇娶了日野资子(光范门院)为妃,而这位资子,正和足利将军的正室是亲姐妹,而资子的儿子就是后来继位的东宫。相对于一休这个南朝公家余孽而言,资子之子躬仁无疑是一个更好控制的对象,因此,足利将军一直想方设法,要把一休在成年之前害死。因此,在动画之中,就有许多足利义满迫害一休之母的情节。
所以,在此后的相处中,义满经常召见一休,虽然有时候因为怀疑而流露杀意,但大多数时候,他在对一休的刁难和相处中,流露的,却是祖父辈对聪明孙子的喜爱之情。此后一休成年,四处游学,诗中不无反对足利家之意。而且,他作为一名庶出的皇子,在反对将军统治的人中本来有很大的号召力。按照足利义满的性格,应当将他至少幽禁起来才是。但义满一直放任一休云游四方,对他并无任何限制,甚至准许他与后小松天皇会面。个中情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在他们之间,是否真的有传说中的祖孙之情存在。
一休宗纯,法号一休,讳宗纯,曾自称狂云子、梦闺、瞎驴等。被后世称为日本三大狂僧之一(另两位是以淫乱宫闱出名恶僧道镜,和有日本佛祖之谓的空海),是日本第100代后小松天皇的第一皇子
明徳5年(1394)元旦,照子在京都嵯峨天龙寺附近的一所民宅里生下一休,取名为千菊丸。
一休6岁时成为京都安国寺长老象外集鉴的侍童,赋名周建。天资聪颖的一休极得象外集鉴喜爱,后来被正式收为门徒。一休的寝处是寺庙的书库,他在幼年时就近水得月地阅读了许多经典著作。就是因为这一段经历,他后来成为了聪明的一休被后世所传诵。
11岁时,满腹经纶的一休开始游学,师从于宝幢寺的清叟学习维摩经。12岁时,师从于建仁寺的慕诘学习诗文。1408年,十五岁的一休以“吟行客袖几时情,开落百花天地清。枕上香风寐耶寤,一场春梦不分明”一诗,博得诗名。
16岁时,周建遇到了西金寺的谦翁,于是他离开了安国寺跟随了谦翁。这之后,他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追求谦翁的境地。
谦翁用自己的名字“宗为”中的一个字给周建起名为“宗纯”。宗纯跟随师傅在极其贫困的生活下修行。这其间,宗纯不仅修习了佛家内典与俗家外典,还从谦翁那里学到,僧人应该连追求悟道的那种“追求”也应该舍弃掉。
21岁时,谦翁离世而去。一休宗纯迷失了方向,曾自杀未遂。走投无路的一休叩响了大徳寺华叟禅师的大门,因为他认为,这世间只有华叟禅师才能理解他的想法和作为(谦翁和华叟均为非正统禅宗)。华叟的生活比谦翁的生活更加贫穷困苦。在华叟那里,宗纯听到了乌鸦的声音而得到大彻大悟。华叟认为他是自己的继承者,要给予他继承人的证明,但是宗纯认为以一纸证明来委任继承人的作法,是把纯洁的精神信仰加以物化的庸俗行为,从而予以拒绝。这个证明宗纯本人没有接受,而一直保存在华叟那里。
25岁时,华叟禅师以他所做的一首偈诗(欲从色界返空界,姑且短暂作一休,暴雨倾盘由它下,狂风卷地任它吹),为他取法号“一休”。
1428年,华叟病故。宗纯的师兄养叟,立即在大德寺大兴土木,建造豪华禅堂,并自称是华叟的继承人。宗纯十分厌恶这一行径,认为这既不符合华叟本意,且违背纯洁信仰。于是他脱离大德寺,云游四方。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休的足迹隐藏在民间之中没有了消息。据说,只有在他38岁的时候,在父亲后小松上皇临终前曾经和他会过唯一一次面。
直到1471年,一休78岁时,迷恋上了一位盲歌女森。森照顾了一休大约10年,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情诗,袒露自己的爱情生活。在题为《梦闺夜话》的诗中,这样写道:“有时江海有时山,世外道人名利间。夜夜鸳鸯禅榻被,风流私语一身闲”。
81岁时,一休接到后土御门天皇的诏令,让他担任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这是为了以他的威望在平民中筹集金钱,重建由于应仁之乱等战火而荒废的大德寺。一休做了大德寺挂名的主持,并没有在那里居住,而是仍然住在他简陋的小屋里。
文明13年(1481年),大德寺重建工程大体竣工。11月21日卯时,为大德寺重建操劳过度的一休禅师在森和几个弟子的看护下病逝,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