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韩国人

作者:吓了一大跳
发表时间:
+-


以前有网友说韩信是韩国人,落英大妈还笑话人家无知,
看看这文章才明白落英大妈丢人了!
..............................................................................
韩信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F%A9%E4%BF%A1

西漢初年有另一名人亦叫韓信,是舊韓國王族,參看韓王信。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韓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却也因此引起刘邦猜忌,项羽自杀后,其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後由于被控谋反被呂雉(即呂后)及萧何骗入宫内,處死于长乐宫钟室。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

目录 [隐藏]
1 從軍初期
2 將台拜相
3 暗渡陳倉
4 大敗諸侯
5 齊王
6 助漢滅楚
7 改封楚王
8 一代功臣的下場
9 逸事


[编辑] 從軍初期
韓信後來加入項梁軍,西元前208年,項梁死後便成為項羽部下,曾經數次向項羽獻策,但項羽沒有採用。

西元前206年,漢王劉邦進入巴蜀時,韓信逃離楚營,投奔漢軍。韓信最初未被漢營重用,後來因為涉嫌犯軍法被處斬,在行刑時,有十三人已被斬,臨到韓信時,他見到夏侯嬰,便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夏侯嬰感到驚奇,釋放了韓信,後來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任韓信為治粟都尉,但韓信並不滿足於這個職位。


[编辑] 將台拜相
韓信有數次與蕭何談話,蕭何覺得韓信是一個人才,準備推薦給劉邦。韓信估計蕭何已經向劉邦推薦自己,卻沒有音訊,感到不受重用,於是離開漢營,準備另投明主。蕭何認為這樣的人才不能輕易流失,於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終於勸得韓信留下。不久,在蕭何的推薦下,劉邦終於拜韓信為大將,令漢營士兵皆感驚訝。


[编辑] 暗渡陳倉
項羽分封諸侯後不足一年,齊國已經發生內亂,項羽於是親率楚軍北上平亂。此時,劉邦接受韓信的建議,表面上復修棧道,另外派韓信領軍暗渡陳倉,突襲雍王章邯,漢軍大勝,很快便攻佔咸陽,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投降。韓信首次領軍便立下奇功。


[编辑] 大敗諸侯
楚漢戰爭開始後,劉邦聯合其他諸侯,趁項羽還在齊國時,領聯軍56萬人攻佔項羽首都彭城。前205年,項羽領兵三萬回師彭城,劉邦這時還在沉迷享樂,結果大敗。劉邦在彭城慘敗後,退至滎陽,韓信發兵會合劉邦。

魏王魏豹附楚反漢,劉邦派韓信領兵攻魏,韓信突襲魏國都城安邑,擒魏豹。隨後韓信率軍擊敗代國,這時漢營調走他旗下的精兵到滎陽抵抗楚軍。韓信繼續進軍,在井陘背水一战,以少數兵力擊敗號稱二十萬人的趙軍,擒趙王趙歇。韓信派人出使燕國,成功遊說燕王歸附漢王。


[编辑] 齊王
前204年,劉邦派酈食其遊說齊國結盟,齊王田廣答應,減低了防備,可是不久韓信攻齊,田廣大怒,烹死酈食其。韓信擊敗齊軍,田廣引兵向東撤退,並向項羽求援。韓信在濰水擊敗田廣和楚將龍且的聯軍,龍且戰死,韓信陸續平定齊地。前203年,韓信自立為“假齊王”,劉邦最初不滿,但從大局著想,仍封了韓信為齊王。

項羽自知形勢不妙,派人遊說韓信叛漢,蒯通也勸韓信脫離漢王自立,韓信以漢對他有恩而不接納。


[编辑] 助漢滅楚
前203年,劉邦與項羽議和,兩分天下,以鴻溝為界,不久劉邦毀約,出兵追擊東歸的項羽,但韓信及彭越沒有派兵助戰,漢軍在固陵被項羽大敗。劉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答應韓信及彭越事成後封地為王。韓信及彭越終於帶兵會合劉邦,韓信以十面埋伏之計大破楚軍,最後迫使項羽撤退到垓下,項羽突圍到烏江,卻不肯渡江,自殺而死。


[编辑] 改封楚王
項羽死後,劉邦迅速收了韓信的兵權,徙齊王韓信為楚王。


[编辑] 一代功臣的下場
前201年,有人告發楚王謀反,漢高祖劉邦親自來到陳(今河南淮阳),韓信前來拜見時被擒,韓信後悔不已。高祖在半路上赦免韓信,改封淮陰侯。

後來韓信因涉嫌謀反,被呂雉誘入皇宮中殺害,死後被誅三族。傳說中,高祖允諾只要韓信頂天立地於大漢,絕不以兵器殺之。故韓信被殺時,是吊於鐘樓大鐘下,頭為大鐘所罩,腳懸空於地面,無法頂天立地;使用竹刀,另一說是用桃木劍殺之,以合乎當年的「承諾」。


[编辑] 逸事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以韩信的典故为名的成语。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因其成敗也和蕭何有關。
“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是其一生之概括。
韩信早年在家乡曾忍受胯下之辱,也曾受一位妇人的帮助。今天在淮安还有汉韩侯祠、胯下桥和漂母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