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之“东京梦华”之都——旅行撷趣录165
开封市,简称汴,古称启封、大梁、汴京、汴梁等,今是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东部,华北平原腹地,黄河流经北部边缘,贾鲁河、惠济河从西北向东南流经境内,分别注入颍河、涡河。全市总面积6,24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69万人。
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相继在此定都,北宋称此为东京开封府。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北宋时开封府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
大相国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公元555年),最初名为“建国寺”,后来在北宋时期(公元960年)更名为“大相国寺”。在北宋时期达到鼎盛,是全国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欧阳修等人都与此寺有深厚渊源。大相国寺现今的建筑是清代重修后的格局。
山陕甘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旅居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三省商人共同出资,在明代开国功臣徐达的旧府邸遗址上兴建而成。 最初为山西商人所建的“山西会馆”,后因陕西、甘肃商人的加入,逐渐演变为“山陕会馆”及“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以其精美的“三雕”艺术(砖雕、石雕、木雕)闻名,被誉为“雕刻艺术的博物馆”。
铁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原为开宝寺内的舍利塔。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采用仿木结构的琉璃砖砌成,外观呈褐色,远观如铁,故被称为“铁塔”。其砖雕装饰精美,图案丰富,包括佛像、飞天、麒麟、伎乐、花卉等50余种。历经近千年,铁塔依然屹立。
龙亭最初为唐代宣武军节度使的衙署。五代时期,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朝等六个朝代的皇宫所在地,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北宋时期龙亭则是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1642年毁于黄河大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此地改为贡院,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在贡院内的煤山上建一座小亭,称为“龙亭”。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建为万寿观,成为一座道观。1953年对大殿等建筑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称“龙亭公园”。龙亭大殿:位于13米高的青砖台基之上,台基由明代周王府花园中的煤山包砌而成。
开封延庆观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重要宫观之一。始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原名“重阳观”,为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在此传教并羽化而建。明洪武六年(1373年)更名为“延庆观”,与北京白云观、四川常道观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观。延庆观是开封市唯一的元代建筑
繁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代时期,繁塔为六角九层楼阁式砖塔,高达80余米,是当时开封最高的建筑之一。然而,元末明初时期,繁塔遭遇雷击和人为破坏,原有的上层结构被毁。明代洪武初年,为“铲皇气”,将塔身三层以上部分拆除。后人在残留的三层塔身上加建了六级小塔,形成了如今“下粗上细”的独特造型。塔身外壁镶嵌有数千尊佛像砖雕,共计108种,包括菩萨、罗汉、乐伎等,雕刻精美,形态各异。塔内设有螺旋式楼梯,可通至第三层。内部墙壁上镶嵌有178块宋代佛经碑刻。
清明上河园,是一座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1:1实景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园区占地600余亩,水域面积约120亩,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分为南苑和北苑两大区域,通过双亭桥连接。南苑主要展示北宋的市井风情和民俗文化,北苑则呈现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主题。园内设有驿站、民俗风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等八个功能区,以及校场、虹桥、民俗、宋都等四个文化区。 2005年,日场成人票:120元/人,夜游成人票:100元/人。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B区票:249元/人A区票:299元/人。贵宾区票:499元/人。御座票:999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