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时代:日本“敬老日”迎来新思考

作者:芨芨草
发表时间:
+-

人生百年时代:日本“敬老日”迎来新思考
申文

2025年9月15日,星期一,是日本国定假日“敬老日”,也是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并祈
求老年人健康长寿的节日。
日本的“敬老日”由来已久,从传说到现实,已成为社会共识。不过,在诞生过《楢
山节考》的日本,依然推崇“养老”的传说和“敬老”的节日,确实呈现出矛盾而复
杂的民族心理。《楢山节考》有小说也有电影,讲述了在日本信州深山,当老人70岁
后就会被儿子背到山上遗弃、任其自生自灭的习俗,在日本和世界上流传甚广。
其实,早在公元593年9月15日,传说圣德太子就在大阪四天王寺建造了悲田院。悲田
院是一所庇护和救济病人、孤儿、贫困者的机构,也具有现在所说的养老院功能。人
们普遍认为,悲田院建造的9月15日就是日本的“敬老日”。
另一则“元正天皇参拜养老瀑布”则传为“养老”的起源。岐阜县一位贫穷樵夫将瀑
布的泉水送给了年迈的父亲,父亲饮用后变得年轻,身体日益健康。元正天皇听到故
事后,在公元717年9月15日亲临岐阜,将瀑布命名为“养老”,还将年号改为“养
老”。养老瀑布在日本成为治愈百病、长生不老的象征。为了纪念这次来访,9月15日
成为了日本的“敬老日”。
现代“敬老日”源于兵库县多可郡多可町野间谷村(现八千代区),自1947年(昭和
22年)起,该村就将9月15日定为“老人节”,作为村里的节日来庆祝。时值1947年,
战争刚结束不久,当时的门胁政夫村长为了鼓励在战争中失去子女的意志消沉的孤寡
老人,根据“养老瀑布”的传说,在9月15日为55岁以上的村民们举办“敬老会”活
动。这项倡议最终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被认为是如今“敬老日”的起源。
在日本,“敬老日”在1966年(昭和41年)设立为国定假日,旨在“向多年来为社会
做出贡献的老年人表达敬意,祝贺长寿”。在2002年(平成14年)之前,敬老日一直
是每年的9月15日,但自2003年实施“快乐星期一制度”以后,敬老日改为9月的第三
个星期一。然而,由于熟知9月15日的人们反对声高涨,2001年《老年人福利法》进行
了修订,9月15日被指定为老年人日,主要目的是敬老祝寿,提高人们对老年福利的兴
趣和认识。比如,每年对于百岁老人的统计,就是值得期待的重要节目之一。
2025年的最新统计显示,日本百岁以上老人达99763人,连续55年呈现增加。厚劳省基
于9月1日的居民基本登记册,统计了《老年人福祉法》规定为“老人日”的9月15日之
际的百岁老人数量。全国百岁以上老人达到创纪录的99763人,较去年增加4644人,连
续55年增加。其中女性有87784人,约占总数的88%,男性为11979人;与去年相比,男
性增加了818人,女性增加了3826人。日本的百岁老人将近10万人,真正迎来了“人生
百年”的时代。
日本对百岁以上老人的调查从1963年开始,当时仅有153人,1981年突破1000人,1998
年超过10000人,2022年突破90000人。据统计,2024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女性87.13
岁、男性81.09岁,均位于世界前列。现时点,最年长的女性是奈良县大和郡山市的贺
川滋子,生于1911年5月28日,现年114岁。最年长的男性是静冈县磐田市的水野清
隆,生于1914年3月14日,现年111岁。
在日益老龄化的日本,每年的“敬老日”也会引发复杂的社会观感。一方面,百岁老
人激增、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这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的必
然结果,值得祝贺;另一方面,老龄少子化社会加速到来,正常的人口结构发生偏
移、合理的社会平衡无奈打破、良性的消费模式逐渐崩溃,高新产业发展缺乏支撑,
很多预想不到的经济障碍、文化代沟、社会问题正在萌生,带来冲击。所以,每年9月
15日的“敬老日”,与5月5日的“儿童节”一样,都成为思考日本社会未来走向的重
要节点。
目前,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严重、步入超高龄社会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的
社会现状呈现为,出生率低迷与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正加速推进老龄化社会;日本人口
总数减少,而老年人口数量与比例持续创纪录并不断上升;老年人口比例接近30%,老
年就业人口创新高,以应对劳动力短缺的现实;老年人的福利保障不足,介护行业需
求激增等。
日本是全球第一个进入超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诸多新生的社会问题和负面影响,只有
独自面对,没有前车之鉴。例如,养老金、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不断
增大;医疗费、护理费增多,医疗护理人才严重不足;地方人口流失,自治体财政恶
化,劳动力短缺,家庭养老负担沉重;医疗机构压力增大,年轻一代的税费和保险费
负担加大;日益严峻的少子化带来新生儿数量、劳动力人口数量、社会总人口数量下
降,缴纳养老金人数随之减少,社会保障体系难以为继,等等。
在“人生百年”的时代,“敬老日”是值得庆祝的节日,也是需要全民思考处境、社
会规划未来的日子。观察现状,日本满足于对症下药,治标难治本;展望未来,日本
何去何从,依然是云里雾里。由此,“敬老日”的祥和气氛难掩日益深重的社会焦
虑,也提醒着日本社会需要引入源头活水,才能延缓闭塞和枯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