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间歇性断食疗法 (四)

作者:曾华
发表时间:
+-

浅谈间歇性断食疗法 (四)

曾华 写于二零一九年十一月十日

关于间歇性断食疗法,这个名字并没有准确的反映真实的意义,让很多人产生误解,以为是饥饿疗法或是减肥治疗。间隙性的说法也太笼统了,让人一头雾水,而且“疗法”两个字也让人望而生畏,我又没有生病,为什么要给我強加上治疗方法呢?所以这个观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其实间隙性断食疗法并不是让你受饿,也不是只为减肥,更不是医疗中的什么治疗手段,它只是一个生活方式或更准确的说是一种饮食习惯而已,没有那么神秘!

相比于如穆斯林教的斋戒月即每年有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太阳下山后才能吃东西,但一些特殊人群例外如老人,病患,孕妇,产妇等,即连续30天持续性的白天至少12个小时不能进食,间歇性的含义即不是连续,也没有严格规定什么时间段,什么人群,与信仰无关。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来选择一天吃两饨或三饨饭,是每天执行还是只是周末两天执行或者间隔一天执行,每次断食的时候长短都是与你当天的身体状况和日程安排而定,关键在于你对间隙性断食的理解和认可度。这是一个你与你自己定下的契约。

间歇性断食疗法是一种人们为了健康长寿摸索出来的一个饮食习俗,也就是说是一个人长年累月的饮食规律和生活理念,不是现代流行只需实施一定时期如三个月或6个月减肥餐或减肥计划,时间一过又回到以前的生活方式,往往前功尽弃,甚至反弹得更快更坏。

间歇性断食疗法是人们自愿选择把每日进食的时间尽量局限于8至10个小时内完成,剩余的14至16个小时除了饮水以外尽可能不吃食物,尤其是有热卡的食物及饮料,每日的饮食总量并没有严格限定,因人而异,体重正常的人可以与你以前的一样,偏重的人适量减少,也就是说对热卡没有太多的限制。食物的种类和烹饪方式也以健康食材搭配为主(这个是另外的话题,这里只是解释断食疗法的概念而已)。

所以你现在放心了吧!断食疗法不是要断你的食物,只是让你每天在一定长的时间段内不要进食,这样的话让机体的消化系统有充足的时间去轻轻松松地帮助你完全消化吸收你吃喝下的饮食,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胰腺不用随时合成分泌过多的胰岛素,而尽可能的减轻或免除了胰岛素抵抗及引发的一系列疾患。

胰岛素抵抗在医学界公认是现代人因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导致的非常普遍的亚健康及代谢功能紊乱性疾病的罪魁祸首。这些包括二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硬化,中风,心肌梗塞和老年痴呆等等常见,高危险,致残致死疾病。而且或多或少都会与一些器官部位的肿瘤癌症,与退行性或风湿性关节炎有关。

既然医学界及公众都有这个共识,那么现代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的健康隐患尤其是代謝性疾病上是同步上升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所谓的富贵病,无疑都是因为吃喝得太多太杂太频繁了,远远超过了机体所需所能承受的能力,说直白一点就是你自己在“享受着美味佳肴“时不知不觉的把自己给压垮了!

比如说,我认识的一些患二型糖尿病的朋友,明明知道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风险,但就是贪吃忍不住嘴巴。可怕的是还专门喜欢吃甜食,其他朋友好心提醒相劝,他或她说“我知道不对,但就是想吃,不行我一会儿多加一粒降糖药,或多打几个单位的胰岛素就是了“ 我真的无语!

其实任何疾病都应以预防为主,就是现代医学再发达,进行干预性的药物治疗,也是治表不治根,一大堆药物,难免会有肝肾功能的损伤,关键是你的病并没有治好,只是数据上的“控制“,如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没有去除,任何药物都是不会解决最终结果的,受苦受累的人是你。原理是淸楚的,原因更是明确的,只是你要不要去做,去改,或自欺欺人的装睁眼瞎,尤其到了后期治疗效果非常有限。坏消息是温水煮青蛙似的浸吞你的身体,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晚期患者痛不欲生。好消息是如果极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引起血糖持续升高的原因,至少有助有盼头,前途是光明的,最可喜的是,你的身体你是可以作主的,只要你愿意!

既然明知代谢性疾病是由于饮食习惯导致的,除了饮食结构组成即吃什么喝什么以外,习惯也很重要。习惯的养成除了文化传统模式,家庭承传的方式,怎么吃,吃多少(这个也很重要,碳水化物蛋白质脂肪的组合及比例),如何搭配,食品饮料摄入前后顺序等因素外,什么时候吃就与本文主题密切相关。

怎样解释什么时候吃与健康或疾病有关呢?这又得再回到胰岛素的分泌功能上来讲。人类慢长的进化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半饥饿状态,所以很少会出现胰岛素分泌过剩或胰岛素抵抗的问题,没有像现在这样各种食物堆放在家里冰箱里,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到“可口”的东西,所谓可口是因为我们可以随意选择购买到自己喜欢并认为是“健康”的食品。虽然大多数种族釆用一日三餐的传统方式,但是实际上却是一日无数餐更趋普遍。

所谓的餐,即是指除了白水和单纯的绿茶这种没有任何热卡的东西以外的饮料和食物,如果汁,豆浆,牛奶,咖啡,鸡汤及含糖饮料等各种液体状食物;和稀饭,干饭,各种面食,蔬菜水果,肉类食品等半液体及固体食物。这些饮食无论是怎样的烹制方式,都或多或少的带有热卡,尤其是米面果汁饮料含有大量的糖分,进入人体后机体一系列生理性反应带动整个糖代谢机制,冲锋在前的就是著名的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尽快的把血液中的糖(人体供应能量的首选)释放到相关需求能量的组织器官的细胞里去,这样既保证了能量供应,又不会让血液里的糖份过高,因为血糖水平过高尤其是长时间过高(比如糖尿病患者)就会引起一系列代谢性疾病。人体对能源的需求是糖第一,脂肪第二,蛋白质不能直接被利用为能量,但它可以经过机体内的代谢过程被转换成糖的形式而被利用,所以就是要用也不那么便利快捷。

胰岛素像是手持钥匙的开门人,血液循环的血糖水平一升高,机体分泌相应数量的胰岛素,拿着钥匙去把需要用糖为能量的细胞一个个敲开门,糖进入后,门就关上了。如果那个时候没有多少细胞需要糖或糖过多了,没有用完的血糖就被运往肝脏和肌肉组织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等到你沒有进食的时候,但机体又需要能量时,糖原就会被转回血糖的形式来供应机体的需要。糖原主要在肝脏合成,合成的总量有限,再剩下的多余的糖就只能转化为脂肪的形式存积在脂肪细胞里,久而久之就出现肥胖症了。

一般来讲,用餐后6到8小时,血液里的糖及储存的糖原就用得差不多了,这之后机体还需要能量的话就只有动用第二能源的脂肪燃烧来提供热量。但是如果我们不断的在进食,尤其是直接就是糖或容易快速转换成血糖的饮食如果汁,含糖饮料,精白米面制品,含糖高的水果,高淀粉食物及各类甜品等,机体就只好也不断的分泌胰岛素,而且就一直没有任何机会去燃烧脂肪作能量,因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嘛。说不定还有过多的剩余的糖转化为脂肪呢,这就造成脂肪越存越多。

这还不够,长期的“少吃多餐“,尤其是睡觉前吃夜宵,是不是真的是“少吃“?谁也不知道。胰岛素分泌越来越多越频繁,它再怎么敲门,那些细胞烦它了,一是本身也用不了那么多的糖了(过量过频吃喝造成供应过剩),二是老这么“碰碰蹦蹦“的敲门,把细胞给搞烦了,不理睬你了,胰岛素揣着那么多过剩的糖苦苦的站在细胞门口徘徊,以为声音不够大,多派几个哥们儿来(代偿性胰岛素水平升高)还是不管用,这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使劲打门,气得把锁砸烂,哦嚯,这下更麻烦了,几整几整,整成二型糖尿病,一方面看着血糖高,另一方面许多部位的细胞需要用能量的时候,门又打不开了,糖进不去,细胞组织眼睁睁地被受饿受损,糖在血管里干着急,乱打乱踢,与路过的氧化蛋白和胆固醇结合,引发异常的糖化蛋白和糖化胆固醇,粘贴在血管内膜,诱发血管内壁增生,血流受阻,钙离子沉积,血管硬化。一步棋走错,就步步错!

间歇性断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过度频繁进食,如果你把进食的总时间控制在8到10小时内,那么最后一餐到第二天的第一餐间隔了14至16小时,这样最后一餐8小时后在血糖和糖原用得差不多了,机体有6至8小时的时间去动用脂肪,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你减肥,还可以阻止胰岛素过度分泌造成的胰岛素抵抗。久而久之,胰岛素分泌逐渐趋于正常,细胞组织对血糖的利用也恢复正常,尤其是门锁还没有被砸烂完时,有望细胞在新成代谢过程中渐渐修复,至少部分修复。

这样对正常的人来说,从源头减少了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性,预防了患糖尿病的风险。对糖尿病前期或轻度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可能阻止或逆转胰岛素抵抗,对二型糖尿病中期患者而言,可以降低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当然,已经在用降血糖药物和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制定一个根据你个人具体可行的方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这里只是讲述我对间隙性断食疗法的理解。

且等下篇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