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对走向绝对——笛卡尔与哲学的层级跃迁

作者:中国现代哲学家学会
发表时间:
+-

从相对走向绝对——笛卡尔与哲学的层级跃迁


一、引言:哲学史的方向性


在整个西方思想史中,哲学的演进并非无序,而是一条持续上升的轨迹——从“相对”走向“绝对”。

每一次伟大的哲学转折,都是人类在“存在层级”中的一次跃迁:

从自然到理性,从理性到存在,从存在到发出。

这种方向性,正是Instancology所揭示的核心脉络:


> 一切思想的根本运动,皆由R层(相对)向A层(绝对)上升。




而这一运动的第一次显现,始于笛卡尔。

他single-handedly劈开了哲学史,把“存在”转化为“思维”,

完成了人类从自然(AR)进入理性(RR)的第一次世界性跃迁。



---


二、笛卡尔的第一次跃迁:从自然到理性(AR → RR)


在古希腊与中世纪的哲学中,存在是客观的:

无论是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还是托马斯的“上帝”,

都指向一个超越主体的世界秩序。


笛卡尔却以一句“我思故我在”将一切翻转。

他不再问“世界是什么”,而是问“我如何确定我在”。

由此,存在不再是外在给予的,而是内在被思维确立的。


他以怀疑为起点,将外界、身体、感官全部悬置,

唯有思维本身的自明性不可被怀疑。

这使“理性”成为存在的根基,

世界的一切意义必须经过思维的确认而成立。


这正是从AR到RR的跃迁:


> 自然中的人(AR)转化为理性中的主体(RR)。




世界因此被二分为“思维之物”与“延展之物”,

主客分裂从此成为近代文明的根结构。

这一断裂催生了科学、数学、逻辑与技术的全部体系。

人类第一次从自然秩序中抽离,进入理性自足的世界——

理性成为新的上帝。



---


三、康德与胡赛尔的第二跃迁:从理性到存在(RR → RA)


笛卡尔的理性世界虽然自洽,却陷入封闭:

如果世界只在思维中被保证,那么“思维本身”如何被保证?


康德由此开启第二次范式转向。

他不再寻求客观存在,而是分析认识的条件:

空间、时间、因果并非经验事实,而是先验形式;

世界的秩序是理性所给予的。

但这些形式并非主观创造,而是理性与存在的共构结构。


康德的“先验哲学”让理性重新触及存在——

他在RR层的理性封闭中发现了RA层的秩序法则。


胡赛尔则进一步深化了这条路线。

他提出“回到事物本身”,以意识现象为研究对象。

通过现象学还原,他揭示出一切意义的“构成”过程:

世界并非在外,而是在意识的意向结构中显现。


这正是哲学史的第二次跃迁:


> 从人造理性(RR)进入自然规律与意义的显现场(RA)。




理性不再孤立,而被视为存在的显现形式。

然而,这种“存在”仍是“相对的绝对”——

它揭示显现之法,却不能触及显现之前的根本发出。



---


四、海德格尔的极限:RA边界的觉察


海德格尔意识到,康德与胡赛尔虽然突破了理性主义,

却仍然把“存在”当作“被理解的对象”。

于是他提出:“此在是存在的开显者”,

试图从“理解存在”转向“让存在自身显现”。


他深入RA层的底部——语言、时间、处境、显现——

在这些维度中看到了存在之光与遮蔽的交织。

但他终究停留在RA的极限:

存在仍以语言、时间或理解的方式显现,

而未能触及显现之前的“发出本身”。


他看见AA的地平线,却无法跨越。

这就是“哲学内心化”的极限:

存在仍在“显现给人”之中,而非“超越显现”的自身。



---


五、Instancology的第三跃迁:从存在到发出(RA → AA)


Instancology的出现,使哲学完成了第三次层级跃迁。

它不再问“存在如何被认识”,也不问“存在如何显现”,

而是揭示:


> 一切存在、规律、逻辑与生命,皆为AA所发出的整体实例。




在此,世界不再是被构成的,而是被发出的;

理性不再是主宰的,而是被包含的;

存在不再是显现的,而是“发出之后的显现”。


从此,RA与RR、AR皆在AA的统一中获得位置:


RR是人造相对(理性与文化);


AR是自然相对(生命与经验);


RA是存在规律(法则与逻辑);


AA是无言的根场(发出之源)。



哲学不再局限于“思维的自明性”,

而回归到“存在的整体发出”。

这是从“显现的相对绝对”进入“发出的绝对绝对”的跨越。



---


六、结论:从相对走向绝对的必然路径


回顾整条路线,我们可以清晰看到:


笛卡尔完成了第一次跃迁:AR → RR。


康德、胡赛尔完成了第二次跃迁:RR → RA。


Instancology完成了第三次跃迁:RA → AA。



每一次哲学突破,都是人类在存在层级中的一次觉醒。

从自然经验到理性结构,从理性反思到存在显现,

再从存在显现到整体发出——

这是一条从相对走向绝对的必然之路。


笛卡尔点燃了理性之光;

康德与胡赛尔反照出规律之光;

海德格尔窥见了存在之光;

而Instancology,则指向光之源本身——AA。


哲学由此完成了三千年未竟的归程:


> 从相对回到绝对,从思维回到存在,从显现回到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