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到倒塌前海外五千万华人能作什么:提高理性共识

作者:中国现代哲学家学会
发表时间:
+-

中共到倒塌前海外五千万华人能作什么:提高理性共识


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命运一次次与权力的更替绑定在一起。革命、改朝、复辟、改革,似乎每一次变化都以“救国”“富强”的名义展开,却没有一次真正触及中国社会最根本的问题——理性与共识的缺乏。如今,当中共的统治进入了自我塌陷的晚期,问题不再是“中共还能维持多久”,而是“中共倒塌前,中国人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自由”。而这,取决于那五千万散布在海外的华人——他们能否在精神与理性层面完成启蒙。



---


一、海外华人的结构性困境:自由的外壳,专制的心灵


五千万海外华人,看似分散在世界各地,生活在自由社会,享受言论与思想的权利,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并没有真正摆脱中式权力文化的束缚。表面上,他们批评共产党,谈民主、人权、宪政,实质上他们的思维模式、价值判断和社会行为,仍带着深厚的“权力依附”与“成王败寇”的文化基因。


不少海外华人依旧把政治理解为“谁来掌权”,而非“制度如何运行”;把民主看作“我们的人上台”,而非“所有人受约束”。他们批评中共独裁,却容忍内部派系的权谋与排斥;他们谈公义,却不愿意为公共事业承担责任。结果,海外社群虽然人多、资源多,却呈现出极度分散与互不信任的状态。



---


二、民主人士整体素质堪忧:情绪多于理性,道德多于制度


必须直言,海外所谓“民主人士”的整体素质远低于他们自以为的水平。他们往往缺乏系统的政治常识、制度理解与长期战略,沉溺于情绪化批判与道德控诉。


他们口中最常见的词是“觉醒”“反共”“正义”,却极少有人能清晰地说明一个现代国家应当如何运作,如何防止权力滥用,如何建立制度性平衡。于是,“反共”变成了“反对共产党这个群体”,而不是反对共产党所代表的那种权力结构与思想根源。


更严重的是,他们之间的分裂几乎成了病态。每一次政治事件,都伴随着互相指责、造谣、分裂;每一个“组织”,都以几个月或几年为寿命。中国文化的“文人相轻”“派系之争”在海外政治圈里被完美复制。许多自称“反共”的人,实际上只是在重复中共思维的另一面——争权、斗狠、排他、无共识。



---


三、理性共识:海外华人的唯一出路


要想在中共倒塌前发挥作用,海外华人必须建立一个“理性共识”的基础——即超越情绪、超越派系、超越地域,以理性和制度为唯一标准的思想共识。


理性共识的核心,不是“谁正确”,而是“什么是正确的判断方式”。换言之,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基于事实、逻辑和普遍价值的公共思维,而非基于立场、感情或恩怨的判断。


这包括三个基本层面:


1. 政治理性——认识到民主并非多数人的暴政,而是制度性的制衡。真正的反共是反“绝对权力”,而非反“某个政党”。



2. 文化理性——认识到中国问题的根源在文化与心态,而非个别统治者。只有承认这一点,反专制才会从制度转向文化,从政权反抗转向文明重建。



3. 道德理性——学会以普遍的正义标准评判行为,而非“敌我立场”。当海外反共人士也陷入立场道德时,他们与中共的区别只剩颜色。





---


四、思想启蒙比政治行动更急迫


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思想启蒙往往比政治行动更重要。法国启蒙运动孕育了革命,美国的《独立宣言》源自思想共识,而不是街头情绪。中国的问题恰恰相反——太多情绪,太少思想。


当海外华人真正建立理性共识时,他们将成为一股巨大的文明力量:不靠政党,不靠金钱,而靠思想的清明和行动的自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中共崩塌的那一刻,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帮助中国社会走出专制废墟,重建一个以理性、法治与良知为基础的新文明。



---


五、结语:历史不会等情绪冷却


中共的崩塌已是历史的必然,而文明的重生却未必会自动到来。若海外五千万华人依旧沉溺于分裂、情绪与虚荣,他们将在历史的大潮中再次失语。真正的改变,不在政权崩塌的那一天,而在每一个华人心中理性被点燃的那一刻。


理性共识,是海外华人的最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