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庄子》十三天道4道为说
新解《庄子》十三天道4道为说2020-06-04-19-点场
视频讲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4mLx5HVTYs&list=PLIIlVXhpt_DzPLLmH4TA3aNZ22ZKXyjnU&index=221&t=780s
相关文案: 主话题:道为说 解析:《庄子》十三、天道之—— (四)、道为说——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得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下,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 即自作主之人品,把人文公礼作为宗旨,把公道公德作为最重要及基本原则,把规范自己不该纵欲妄为或戒欲不为于自律作为常态之习惯。不纵欲也不戒欲,自作主原则乃应用公礼自上而下绰绰有余;纵欲或戒欲,作人主或被作主原则乃被应用于私礼自上而下且其远远不够。所以古代人文历史之宝贵经验乃不纵欲也不戒欲于自律。居于长上之高位者自律,那么居于幼下之低位者也效法自律,便是幼下者主观自愿参与和长上者相同之人品,幼下和长上齐同人品乃人权平等原则而不存在臣子臣僚臣民之臣服;使幼下者戒欲,那么长上者也随之会纵欲,便是长上者主观臆想参与和幼下者苟同之兽畜品性于私道,长上和幼下苟同私道乃等级制度原则而不存在能管得了他人者、被他人管得了者及能管得了自己者之真正作主。人品必然在上乃自律于运用客观法理而下行实践,兽畜之品必然在下乃被动于被王者法则下行实用,盛世公天下在上、乱世私天下及动物世界在下即人品在上而兽畜之品及虚构之神品在下乃亘古不变之道理。所以历史上自作主之公天下,管理者即使归属于公权天下,也不由此而发愁;有关人权之辩论虽然是雕琢刻画人品于社会公众,也不由此去勉强说服他人;所耐受公众之权利义务虽说穷尽脑海当中所容纳之公益理念,也不由此充当兽畜之品。宗教礼仪如果不能够落实于学问和技术而创造物质及精神财富那么便是人类社会之迷信其神话,人之头脑如果不能够与代表先进理念之学问和技术其人文种子二合一而生长出觉悟那么人类社会之教育便等同于动物世界之养活,自主者自律乃公权天下之功效。所以说礼仪当中没有神品,人之头脑当中也没有先知先觉之先天财富,管理者更没有特权。所以说管理者其德能贤品要对上符合公义且对下够得上仁爱。居于长上之高位者凭借公义和仁爱之贤品,传播人文觉悟于人类社会,便是在延用远古公祭其人类群居之社稷公道于繁衍与传承模式。 公权之公道在于自主者大有作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