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行》:第一章 论题纲要

作者:吴有信
发表时间:
+-

   第一章 论题纲要

1.1宇宙作为一个过程,是由一个个前后相续的现行实体和机体所构成,现行实体和机体都是刹那生灭的。现行实体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种子,现行机体是由多个现行实体所组成的社会性团体。

1.2 每一个现行实体涉及二个量子性时间广延过程,玄生过程和玄命过程。玄生过程又包括二个平行的量子时间广延过程即成物过程和成心过程。这里的量子有两重含义:一指最小不可分的完整性;二指由量子广延所形成的时间序列是离散正整数集合而非实数连续统。

1.3 每一现行实体的现行都是由种子生成,并在现行结束时熏习成新的果子。前者也称为先行种子,后者也称为后行果子。以植物为例,后行果子并不总是天然就变成能够生根发芽的先行种子,其中还要经过一个脱离植株后的栽培阶段;以动物为例后行果子需要经过受精才能变成先行种子。

1.4 后行果子或先行种子是一种妙有存在,不同于现行,也不同于理念(永恒客体),类似于量子场论中的真空。

1.5 在现行实体的前后相续中前一现行的后熟果子生下一现行的先行种子。这个过程也是个量子绵延,这个量子绵延称为潜能量子绵延或种子绵延,也或称为妙行,其过程包括前一现行后行果子中的物理和心理存留分别映射为后一现行中先行种子的物理图像和心理图像。先行种子摄入其他后行果子的客观数据。建立彼此之间的间联关系,也称为因缘关系,间联关系的类别主要有三种:纳入,等联和无涉。无涉是被消极联结所排斥的种子或,拒绝联结的种子。后行果子到先行种子的变化,主要体现的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繁殖。

1.6 现行产生的主要形式分主观形式与主观质料。成物现行的主观形式和主观质料是间联结构和物质能量;成心现行的主观形式和主观质料是认知结构和认知情感。

1.7 每一个现行实体对外都是一个伺服功能体,简称为伺服体。伺服体分两种,主体伺服和客体伺服。主体伺服参与建构特定现行实体的内在功能结构;客体伺服提供特定现行实体的外在功能环境。

1.8 每一个现行实体对内都是一个自因的主体,可以实现自我建构和自我感受,这个自因的驱动力称为权能意志。

1.9 自由与必然:自由的本质是自因,必然的本质是他因。绵延个体的自因和他因与绵延个体的个体性定义有关。对于量子绵延实体来说,前一个现行的后行果子所生下一个现行的先行种子是他因,对于绵延个体来说是自因。

1.10 永恒理体简称理体,是一些纯形式。永恒就是没有生灭,不在时间绵延序列中,但是可以通过概念摄入或与质料相结合的方式进入一个有生有灭的现行实体之中。

1.11 永恒理体可以看作是上帝所创造的,是在上帝自身的客体化数据中所呈现的。

1.12 一般理体是纯粹的潜能,只具有现实的偶然性,是偶然地进入现行世界之中的。命则是这样一种永恒理体,它具有现实的必然性,是必然地进入现行宇宙之中的。

1.13 命则有三种:成知命则,如逻辑;规定认知的方式;成物命则:规定因果关系(种子相续关系,与种子间联关系);成德命则:规定道德评价的方式,如价值的分类和等级,是感受中的先天形式。由特定的命则所组成的集合称为范式。

1.14 本体论原理:现行实体作为全体(包括上帝)是某一特定后继现行实体的充足理由。

1.15 预定和谐:指成物和成心这两个实体内现行的并行不悖和前后相续上的和谐,例如后一现行的心理决定依据前一现行中物理现行所熏成的种子,后一现行的物理存留依据前一现行中心理现行所熏成的种子;又例如,描述中的成心现行若需要物理层面的支持,这个支持假定是预定和谐。同样描述中的成物现行若需要心理层面的支持,这个支持也假定是预定和谐的。

1.17 相对性原理:任何一个现行实体都有客体化的数据,而上帝的客体化数据就是永恒客体(包括永恒命则)。

1.18 现行实体在种子生现行的过程中共生性的失败和失能是机体生老病死的根本原因。共生失败包括资源竞争失败(空间关系的广延失败),或纳入不相容的侵害机体发挥正常效用的成分等。

1.19 非量子绵延的持存型现行机体称为绵延个体或持存个体。由持存个体所组成的种群称为持存种群或绵延种群。绵延个体从生成到消亡的持续绵延过程就是该绵延个体的生命过程,如不死细胞(Hela Cells)。

1.20 三层现实:永恒理体(永恒客体),妙有本体(潜能本体,种子),现象客体(现行)。

1.21 三重生灭论,一重生灭产生物质现行,称为物理极;

二重生灭产生精神现行,称为心理极;三重生灭产生种子变异,称为元命极。

1.22 三重和谐论,二重生灭之间的心物界面是主体的预定和谐,认知活动在主客对象之间的心物界面是主客的预定和谐,具体而言就是意向客体与行为对象之间的预定和谐。主观对象在个人的意识中,客观对象在集体的意识中,物自体在集体的意识之外。

1.23 三种组织结构:物理联络,社会联络,灵性联络。

1.24 用黑格尔的正反合辩证逻辑和扬雄太玄经的始中终三元论所表示的过程逻辑来标注玄生和玄命过程就是:后行种子生现行---正—始;现行生后行果子---中;后行果子生先行种子---合—终。

1.25 三种界别:理念界,本体界与现行界。本体界也称为种子界,现象界即生灭界。

1.26 知识系统就是关于现行界,本体界的,抑或理念界的语言逻辑命题。现行界可以外证,本体界可以内证,理念界可以逻辑验证。

1.27 感知分识心感知与道心感知两种。识心感知是对现行世界的澄明,道心感知是对种子世界的澄明。因缘是两种感知对于玄命过程的记忆。

1.28 对应于现行界的知识判断称为信念,对应于本体界的知识判断称为信仰。观念首先作为表象出现,分别代表理念,本体和感知材料的主观建构。信仰从理性的角度是决断,从意志角度是主体间性的诚服。

  1.29 存有分绵延存有和递归存有两种,无论哪一种都涉及到一系列的原子性的建构行为(Beings are sequences of atomic actions)。

1.30 四种社会结构:物质结构,生命结构,社会结构,灵性亲缘。灵性亲缘所形成的组织称为灵性组织,灵心组织的灵称为因缘灵。

  1.31 上帝的权能意志表现为无等差的爱。一般现行的权能意志表现为控制欲,爱欲与求知欲。一般现行的爱欲有等差,表现为价值判断的等级秩序。价值是对象的属性,类似于颜色。爱的法则即是成德法则。命题判断:那个东西是红的。价值判断:那个东西的价值是很大的。

1.32  按照亚里斯多德之四因说,也就是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与目的因来理解,上帝是第一推动,又是自因。

  1.33 安瑟伦的信仰寻求理解,牟宗三称其为教下明理,二者皆主张以信仰为前提,建构超越性的教义诠释体系。 

----

先行书系列之论道行:目录

总序... 3

前言... 7

目录... 14

第一章 论题纲要... 15

第二章 种子与诸行... 20

第三章 成身之现行... 25

第四章 成心之现行... 26

第五章 成命之妙行... 27

第六章 无行之体用... 29

第七章 灵机之绵延... 31

第八章 神道之弥密... 35

第九章 众法之融贯... 39

跋语... 59

三太文化出版信息... 60

...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