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创业2025:从demo战役走向流程战争

作者:xiaoshaihao
发表时间:
+-

2023~2024年是 AI 项目比demo、讲故事的时代,2025年开始,真正的竞争已经转向“流程真实价值”的比拼。吃瓜网

如果你现在还在做AI创业,不妨自问三件事:

未来成功的AI产品,不一定“惊艳”,但一定“稳定、融入、不断进化”。

AI技术不断演进,但企业客户的需求始终是:谁能用AI为我节省时间、降低风险、提升决策质量

2023年有一家做财税AI的项目,曾主打“自动生成财务语音播报”、“AI 老板日报”等炫技功能,市场反响平平。后来他们改为聚焦“税务风险预警”,即在企业记账过程中识别潜在违规开票、重复报销、税率异常等行为。

这些功能看起来没那么“炫”,但是真有用。客户不仅愿意为它买单,还要求接入更多账务数据源,升级为“AI风控顾问”。2025年,这家公司在港上市企业中实现了10家客户落地,单客户年费超30万元。

AI 的最佳定位,可能不是“加一点聪明”,而是“少出一点错”。社会奇闻


  • 当前共有1条跟帖
  • xiaoshaihao:重庆一大学老师回应被学生吐槽“刻薄媚男”

    对于网传的内容,李同学承认是自己所发,该老师在微信群里回应“这位同学请拿出证据来证明,否则我会起诉你侵犯名誉权,并已联系‘工商秘密’后台要求提供发信人信息,保全证据”。老师喊话学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会起诉你”。该教师明确表示自己在出差,“回重庆第一件事就是去南岸区法院起诉”。黑料不打烊

    随后,李某紧急道歉:“很抱歉,我昨天在气头上,做了这些事”。李某解释吐槽缘由是上课被抽背未做好准备,且觉得老师上周对抽背的男生态度温和,自己却被老师批评了20分钟,感到十分难堪。对于李某的道歉,老师回应称“你的道歉我不接受”“道歉这么容易,要法律干嘛”。

    这是重庆工商大学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事情,大学生是否对其老师构成侵犯名誉权,需要看大学生所发内容是否属实,如果内容不属实,老师为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二是要看学生发表的内容是否公开发表,传播范围是否广泛,如果公开发表不实内容而且被广泛传播,是构成名誉侵权的。陈律师表示,发表内容不管是以投稿的方式到其他账号公开发布还是自己公开发布,只要内容不真实,并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也算对他人名誉造成侵权。

    如果只是出于吐槽,而不是故意传播是否能减轻侵犯名誉权的责任,陈小虎表示,这需根据吐槽的具体内容来确定。比如虽然没有提全名指明是哪位老师,但是周围熟悉的人都知道说的是谁,同样构成侵害名誉权。爽文短剧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