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派正经55. 抽空使用价值,是资剥论所有谬误的源头

作者:luis
发表时间:
+-

 

刘派正经55. 抽空使用价值,是资剥论所有谬误的源头

 

前面顺着资剥论的章节,先后分析了,它的两个组成部分:劳动价值说,与剩余价值说,是如何在实然与应然,双重因素的误导下,既违反了事实,又背离了逻辑的;由于跟着老马的节奏走,有关的论述,免不了迂回曲折,弯来绕去,看着有点烧脑,让各位耗精费神啦。歉意。

 

作为弥补矫正,现在回过头来,围绕这些批判,做个打乱章节顺序,单看逻辑线索,相对简明扼要的小结,将资剥论的谬误,排成一个系列,重在加深印象。

 

本来么,只要如实承认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存在密切关联,资剥论的某些论述,无论是界定它们的语义,还是考察劳动的有用性,或者指出商品要对别个有使用价值,才有交换价值,以及肯定买卖双方,都想通过交换,获取更有用的好东西等,尽管没多大原创性,毕竟中规中矩,凑合能看,偶有启发,可以接受,因此也没必要全盘否定,把小孩子一块儿泼出去咧,不是?

 

问题仅仅并且完全出在,资剥论里层出不穷,前面还没仆下呢,后面就继着来的,种种原创不原创,一环套一环的二元架构上。首当其冲,孕育后生的那个,便把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截然分开了,断言它俩木有一个原子相关,几乎以前脚跟后脚,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无愧的极音速,不费一丢丢吹灰之力,就自败地毁灭了,自己刚刚针对交换价值,做出的清晰界定。

 

于是乎,这个罪魁祸首,便让事情不可收拾了:将劳动的二重性,升级成了具体与抽象的二元性后,又瞒天过海,不惜背离重具体,轻抽象的一贯理论偏好,单单彰显了,抽象人类劳动中,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却把具体人类劳动的实质内容:生产能满足需要,有使用价值的,对路适销产品,抽得比真空还要空,让它只剩下一个,流汗流血,费劲费力,受苦受累,光想付出成本,不想获得收益,苍白枯燥还干瘪的空壳,甚至还因此反戈一击,控诉古怪的商品拜物教,充满了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

 

打好了这样子的,扭曲地基后,资剥论又将,源远流长的劳动价值说,纳入了上述二元架构,并往极端处猛推,更空更抽象地鼓吹:产业领域的,任何生产活动,只要耗费了,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劳动力,无论它们是不是,帮人得到了,神马使用价值,都能平地一声雷,空对空地创造商品价值,好像猪皮牛皮马皮羊皮全木有,毛儿也照样能,无中生有长出来那样子。奇迹。

 

再将博大精深的等价交换说,也嵌进上述二元架构后,资剥论就水到渠成地,把它转型成了,等价劳动交换说,明确主张:人们去市场做买卖,不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等量交换,彼此在抽象劳动中付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性耗费,仿佛不如此,就不足以彰显,各位这一辈子,活得有多累似滴。泪目。

 

接着又借助唯物史观,弄了个同样子虚乌有的,质料性与理念性的,二元劳动架构,抽刀断水,硬不让水流地宣称:商品的所有价值,全是由改造质料的,产业打工人创造的;相比之下,产业资本家从事的,旨在决定生产哪些商品,帮消费者得到,什么使用价值,并且同样要耗费,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理念性劳动,简直一无是处,啥贡献也木有,因此一文不值,所以不值一提。

 

至于产业资本家,监管生产过程的,理念性劳动,更是罪孽深重,恶贯满盈,因为这种监管的目的,仅仅并且完全在于,怎样以绝对或相对的方式,尽可能延长,产业打工人的劳动时间,逼着他们在能够购买,再生产劳动力的,等量生活资料的,必要长度之外,再多劳动一段剩余时间,越长越好。

 

据说哦,等量劳动交换的原则下,产业资本家就是靠着,必要与剩余的二元架构,强行拉出来的,这段剩余时间,无偿占有了产业打工人,流汗流血,费劲费力,受苦受累,创造的剩余价值,将其变成了,自己的丰厚利润,结果一边维系自己,养马,猎狐,品酒,开爬梯的奢侈生活,一边让产业打工人,不是生活在绝对贫困中,就是生活在相对贫困中。

 

更有甚者,同一条原则下,由于不抓生产,只促流通的资本家,连同其雇佣的打工人,从事的所有非生产劳动,统统创造不了,任何商品价值,以及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家残酷压榨,产业打工人的同时,又以大公无私的慷慨方式,将后者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无偿转让给了,不抓生产,只促流通的资本家,连同其雇佣的打工人,让他们一边过着,奢侈不奢侈的生活,一边和自己一起背上了,剥削阶级的黑锅,远比炮连炊事班长,背的那口黑多咧。

 

听着不像话吗?可是吔,资剥论的文本如此,逻辑如此呀,俺老汉一搞学术的,木有法子,只能并且必须,按照尊重文本,符合逻辑的方式,将其中隐含的,文本逻辑线索,条分缕析地展现出来,最终推导出,哪怕资剥论木有明说,但依据语义分析,以及因果逻辑,照样会用门板,也挡不住的强大势头,一定推出来的种种结论;至于像不像话么,那就留给各位,自主做评判啦。敬请。

 

大概齐有多少,二元架构呢?随便列举一下: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质料性劳动与理念性劳动,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生产性劳动与流通性劳动……

 

暂且不管它,像话不像话,也不去管它,有多少二元,资剥论的文本逻辑,问题出在哪儿呀?就是首先在实然层面,把原本内在相关的,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截然割裂开,将前者单独抽出来,无论它孤零零一个人,怎样在风中凌乱,也抓住它大做文章,然后极力在应然层面,拼命抬高产业打工人,却大肆贬低其他所有人,尤其是各类企业家,非要在他们之间,硬生生拉出,某种莫须有的职业仇恨,文言又叫“阶级斗争”。

 

真相不太复杂:按照前面依据交换通义,针对市场经济,展开的全部分析,以及马克思本尊,不时给出的有关论述,商品的交换价值,与狭义使用价值,尽管不可等同,却又是密切关联,永远纠结在一起滴,以致撇开使用谈交换,要比撇开剂量谈毒性,更有无厘头的搞笑意味。

 

一步错,步步错,越错越严重。下一步错在哪儿呢?就是把各种劳动的有用性,一并抽空了,不再考虑它们,是为了生产怎样的使用价值,满足怎样的需要,单单看它们,作为抽象人类劳动,量上耗费了多少,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劳动力,再将商品的交换价值,等同于这些耗费的结晶,结果有意抹煞了,自由平等的市场秩序下,一个不要太关键的要害:

 

消费者买任何商品,肯不肯接受它的价格,决定性的因素,并非它物化了多少,抽象人类的劳动量,而是它能不能,提供特定的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高权重需求,如同织麻布者,拿2镑钱买圣经,不会瞎琢磨,里面结晶了印刷工,多少抽象人类的劳动量,只会关注它能不能满足,自己受教化的需求那样子。

 

正因此,在劳动虽然不创造,但会影响交换价值的前提下,决定商品价格的高权重因素,当然也首推企业家,围绕经营具有怎样的使用价值,不仅合格,而且对路,还能适销的商品,从事的设计规划,监督管理等理念性劳动,而不是生产第一线上,打工人服从指令,改造物质,制成产品的质料性劳动;否则的话,倘若企业家的理念性劳动,走火入魔,出了差错,打工人的质料性劳动,也会跟着沦为,光开花,不结果的无用劳动,结局势必是双方,都没法接受滴。

 

同时呢,也是由于抽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单单咬住了交换价值不放,资剥论才在虚构出,抽象与具体的二元对立架构后,又接连推出了,质料性与理念性,必要与剩余等,二元对立架构,背靠劳动价值说,和等量劳动交换说,实然上就不正的,两棵歪脖树,得出了一系列严重扭曲,灰常荒诞的应然结论:产业企业家的理念性劳动,非但木有正面价值,反倒都是负面内涵,单单旨在无偿占有,产业打工人在剩余时间中,辛苦创造的剩余价值,然后再将其中的一部分,无偿转让给了,流通领域的企业家,及其雇佣的打工人,结果有意抹煞了,自由平等的市场秩序下,两个不要太关键的要害:

 

第一哈,如同任何市场交换一个样,特别是如同任何其他从业者,接受了任何机构,开出的薪水一个样,任何打工人,接受了任何企业家,开出的工资,同意转让自己的劳动力,就意味着他认为,这种转让能让他,进入更好更有益的生活状态,因而是正当的;不然的话,考虑到转让之后,要付出服从指令,受累干活等代价,他就会把这种转让,看成不可接受的,而予以拒绝了。

 

第二哈,更重要的是,如同任何市场交换一个样,任何消费者,接受了任何企业家的定价,同意付钱购买,他们经营的商品,就意味着他认为,这种购买能让他,进入更好更有益的生活状态,因而是正当的;不然的话,考虑到购买时,要付出一叠钞票的代价,他就会把这种定价,看成不可接受的,而予以拒绝了。

 

所以呢,倘若经营过程中,木有侵犯权益的不义行为,企业家通过雇佣打工人,经营商品服务,赚到的一切利润,无论多么丰厚暴发,不管怎样让人眼羡,统统是正当的,非但无可非议,反倒值得赞扬。为毛呀?因为他们的经营行为,不仅让打工人,而且让消费者,满足了高权重的需求,过上了更好的日子,所以他们的获益,不过是他们的辛劳,理应得到的回报,如同打工人领到工资薪水,消费者享受商品服务,不过是他们的辛劳,理应得到的回报那样子。

 

这样子瞅,资剥论通过,抽空使用价值,剥离消费者需求,建立的种种二元架构,目的相当明晰,就是为了得出,一个实然谬误,应然扭曲的结论:既然资本家,剥削了打工人,全世界无产者,就应当团结起来,推翻资产者的统治,砸烂私有制的市场秩序,建立公有制的指令(计划)经济;至于后果嘛,立场不同,结论不同,这里就不评判了哟,亲,等有功夫再讲,嗯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