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的大获全胜,帮了川普一个大忙?

兰犀锐评 2025-11-09 10:46+-

最近美国地方选举结果出炉,催生了两个新的说法:一说民主党大胜,迎来一场“蓝潮狂欢夜”,一些媒体和分析师乐观地认为民主党将锁定中期选举胜局,从共和党手里抢回国会控制权。另一说马姆达尼胜选纽约市长意味着美国出现第三势力,民意走向正在脱离传统的民主共和两党。这两种说法恐怕都是言之过早、言过其实。一方面,民主党的赢只是预期内的赢,反而刺激共和党加强团结。而民主党内斗不止,共和党围剿不停,明年谁输谁赢还不确定。另一方面,和此前马斯克宣称成立“美国党”类似,马姆达尼这次胜选纽约市长,只是美国政治生态变化的一个信号,并不能简单认定其代表第三方势力的崛起或美国民意全面脱离传统两党。相反,这些事件更可能让民主共和两党紧张起来、更加垄断政治资源,客观上其实有助于巩固两党制。不过他的胜选,确实也可能迫使民主共和两党调整政治策略,进而影响美国政治格局。从长远看,如果没有重大历史性危机打破僵局,两党挟私恶斗的场面还将持续下去,而这也为政治极端势力和投机势力打乱格局、以小博大留下巨大空间。

问:2025年11月4日,美国地方选举迎来一场“蓝潮狂欢夜”,民主党在弗吉尼亚、新泽西两个州的州长选举,以及纽约和辛辛那提两个市的市长选举中,都以大比分胜出。媒体和分析师们称,按照目前势头,明年中期选举民主党就要锁定胜局,从共和党手里抢回国会的控制权了,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答:这种说法恐怕言之过早、言过其实。对于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美国民主党地方选举胜利,应该全面、实事求是地看到五大变化因素:

第一,必须看到地方选举的局限性。此次民主党获胜的州(如弗吉尼亚、新泽西)和城市(如纽约)多为传统民主党的优势地区或摇摆州,这些地区的胜利部分反映了民主党基本盘的稳定性,但不能直接推断为全国性趋势。例如,新泽西州一直是民主党票仓,弗吉尼亚州近年也有向民主党倾斜的趋势,而纽约市长期是民主党传统势力范围。因此民主党的赢只是预期内的赢,而不是完全意外的突破。

第二,必须看到选民情绪与短期因素影响。当前选民对川普政府的不满情绪(如政府停摆、经济民生问题)可能在地方选举中起到了助推作用。民主党候选人关于降低生活成本等政策主张迎合了选民对改善民生的期待。但中期选举涉及全国范围的选民,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社会议题和选民偏好差异较大,还需观察后续选民动员和政策议题的演变。

第三,必须看到共和党政治布局特别是选区重划策略的影响。今年以来共和党一直在重塑政治布局,形成了压倒性声势,这次地方选举结果表面上是共和党的挫折,但也刺激其进一步强化阵营、调整策略。同时,共和党在选区划分上仍有一定优势,通过选区重划,共和党可能调整选区边界,以巩固自身在国会的席位。选区划分之争是影响中期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仍需观察。

第四,必须看到民主党内斗仍未平息。民主党内部分歧并未完全解决,建制派与进步派矛盾还在,将影响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团结和政策协调。例如,马姆达尼等进步派候选人的崛起虽为民主党带来活力,但也引发党内传统势力担忧。如果民主党还是没法有效整合内部力量,可能在中期选举中面临分裂风险。

民主党的大获全胜,帮了川普一个大忙?

第五,必须看到中期选举的复杂性。中期选举通常是对执政党的“公投”,现任政府政绩是重要影响因素。尽管民主党在地方选举中取得胜利,但川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的施政效果还在显现过程中。共和党后续肯定会强调经济成就、国家安全等议题,来争取选民支持,而民主党如果想赢,就得在这些问题上提出更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看,地方选举胜利给了民主党信心,但中期选举的胜负仍取决于全国范围内的选民动员、政策议题、选区划分以及两党策略的综合较量。目前的“蓝潮”势头距离真正锁定中期选举胜局还很远,需审慎评估。

问:今年以来,美国两党如何通过重新划分选区争夺众议院控制权,是否存在变数?其中涉及的少数族裔问题、多州法律挑战问题等等,将如何影响重划选区结果,进而改变选情格局?

答:美国两党通过重新划分选区来争夺众议院控制权是一场持久战,变数很多,但最大的定数是促使两党相互紧逼、必然挤压美国政治的中间地带。

从共和党方面来看,其在得克萨斯州、俄亥俄州、密苏里州等共和党主导的州推动选区重划。例如,得克萨斯州通过拆分民主党高票安全区,将休斯敦、达拉斯等城市民主党票仓稀释进多个郊区红区;在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人试图通过中期人口普查排除非法移民,同时进行选区重划,以增加共和党席位。

从民主党方面看,其在加州、犹他州等州进行选区重划。加州州长纽森推动的选区重划方案,若通过全民公投,可能为民主党增加5个国会众议院席位;犹他州因法院强制重新划分选区,可能重新出现一个竞争激烈的选区。

这里面主要有四个变数:

一是选民支持率变化。共和党在得克萨斯州的选区重划依赖拉丁裔选民对川普政策的支持,但近来一些民调显示,拉丁裔选民对川普的支持率在下降,这可能导致共和党无法从新划分的选区中获得预期席位。

二是历史中期选举规律作用。自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以来,只有两次总统所在的政党在中期选举中没有丢掉席位,且这两次例外中总统的支持率都很高。如果后续反川普浪潮加剧,则对共和党不利。

三是民主党到底能不能行。如果民主党一蹶不振、继续分裂下去且拿不出回应选民核心关切的政策主张和解决方案,则撼动不了共和党的主导地位。

四是种族因素与法律挑战。路易斯安那州的选区重划案件正在美国最高法院审理,若最高法院裁定种族不能成为选区划分的主要因素,可能会影响各州的选区重划方案。因为两党在选区重划时都试图利用少数族裔的分布和投票倾向做文章,共和党通过将少数族裔选民打包或稀释,削弱民主党在少数族裔集中的选区的优势;民主党则通过集中少数族裔选民,增加在这些选区的胜算。在路易斯安那州的选区重划案件中,民主党人称共和党人主导的重划稀释了非裔选民的投票权,而共和党人则认为民主党搞的选区新地图违反了平等保护条款。所以关键看法院如何裁定。

问:从十年一度的选区重划变成五年一度、政府停摆持续等现象看,两党博弈是否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历史上有没有比这更激烈的博弈,当时是怎么化解的?党争持续下去,对美国民众的直接伤害有哪些?

答:这些年美国党争一年比一年激烈,当前更是发展到某种极点,但历史上的党争也曾有过极端情况甚至更激烈的武装对抗。

第一,从当前看,美国党争主要有三个突出表现:

一是选区重划激进化。传统上每十年一次的选区重划,如今因两党争夺加剧,出现了“中期重划”现象。共和党在得克萨斯等州通过激进重划,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扩大党派优势,民主党则在加州等州进行反击。这种“以牙还牙”的重划策略,不仅破坏了选举公平性,还加剧了政治极化。

二是政府停摆常态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因两党分歧导致停摆已发生20多次,且停摆时间逐渐延长。2025年10月到11月的这场政府停摆已持续36天,打破历史纪录。停摆期间,几十万名联邦雇员无薪休假,食品救济、医保、交通等民生领域受到严重影响,已经对美国社会经济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是政治对抗僵硬化。美国两党在税收、移民、医疗等关键议题上分歧巨大,议员为迎合本党选民和初选压力,拒绝妥协,导致政治僵局频现。选区重划进一步强化了“安全席位”,使议员更倾向于极端化立场,中间派空间被挤压。

第二,从历史看,美国党争有过更激烈的时候:

例如南北战争前的奴隶制争议。19世纪中叶,当时的美国两党代表南北双方,围绕奴隶制问题矛盾激化,最终引发内战。战后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奴隶制,重建联邦政府,但种族问题遗留影响至今。

又如大萧条时期的政策分歧。20世纪30年代,民主党推行“新政”,与共和党保守派发生激烈对抗。最终美国通过大规模经济干预政策缓解危机,但也引发关于政府角色的长期争论。

再如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20世纪50-60年代,两党在冷战策略、民权运动等问题上分歧严重,最后是通过《民权法案》等国内立法等逐步缓和部分矛盾,但冷战思维仍对美国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历史上这些极端党争的化解,往往依赖于重大历史事件推动、宪法修正或妥协性立法。当前两党博弈虽然激烈,但是暂未达到内战或大萧条时期的系统性危机程度。目前这种对抗如果持续下去,最大的后果就是瓦解美式民主、加剧美国内耗。

第三,这些年来,美国民众实际上成为党争的直接牺牲品。例如在民生领域,政府停摆导致食品救济中断、医保补贴停滞、交通系统混乱,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受影响最大。长期来看,党争还可能导致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投入减少。而在经济层面,政府停摆和政策不确定性会抑制投资、消费,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联邦雇员薪资拖欠、企业运营受阻,可能引发失业潮和经济衰退。从社会层面来说,党争加剧社会分裂,民众对政府和政治体系的信任度下降,对生活的信心受挫。

问:当两党的选区重划之争日益白热化,纽约市长选举突然杀出一匹“黑马”——带着90后、印度裔、穆斯林、乌干达出生、民主社会主义者等标签的马姆达尼胜选纽约市长。据媒体分析,他与川普的立场几乎对立,而且这次是以“民主社会主义者”的身份挑战老牌政客,因而也不代表民主党的胜利。此前马斯克宣称成立“美国党”时也获得很高支持率。马姆达尼的胜选是否意味着美国出现第三方势力,民意走向正在脱离传统的民主共和两党?这将如何重塑美国政治格局?

答:必须看到,在民主共和两党之外,美国一直都存在第三方或更多方的政治势力,而且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中间选民。但他们都没有达到撼动美国传统两党制政治格局的程度。无论是此前马斯克宣称成立“美国党”时一度获得很高支持率,还是马姆达尼这次胜选纽约市长,这些都是美国政治生态变化的一个重要信号,但目前也只是一个信号,还不能简单认定其代表第三方势力的崛起或美国民意全面脱离传统两党。

第一,马姆达尼的胜利还是在民主党框架内实现的,他并未脱离民主党参选。尽管他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但美国目前尚未出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第三方政党。而此前马斯克宣称成立“美国党”虽有一定热度,却缺乏组织基础和广泛支持,难以与传统两党抗衡。

第二,美国选民对两党不满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多数人仍会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选择,而没有脱离两党框架。马姆达尼的胜利更多是民主党内部左翼力量的突破,而非第三方势力的兴起。民意的分化更多体现在对两党政策的不满,而非对两党体制的彻底否定。

第三,从美国政治格局来说,马姆达尼的胜选作为一个刺激因素,最大的作用是让民主共和两党紧张起来、更加垄断政治资源,客观上其实有助于巩固两党制。但他的胜选,确实也可能迫使民主共和两党调整政治策略,进而影响美国政治格局。

从短期影响来看,马姆达尼可能在纽约市推动一系列激进政策的实施,如住房改革、公共服务免费化等,从而影响纽约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可能引发其他一些城市效仿。同时,他与川普的对立可能加剧两党之间的政治斗争,影响联邦与地方的关系。

从长期影响来看,如果马姆达尼的胜选在民主党内引发效仿,如果马姆达尼的政策在纽约取得成功,则可能刺激民主党政治转型和路线调整,往更加“进步派”的方向转变,而这也可能迫使共和党调整策略以应对选民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总的来看,马姆达尼的胜选是美国左翼力量重振和转向的标志性事件,反映了选民对传统政治的不满和对变革的渴望,但目前尚未出现第三方势力取代两党的趋势,其影响力更多体现在促使民主党内部调整、促使两党政策调整等方面。美国两党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短期内难以被打破,如果没有重大历史性危机打破僵局,两党挟私恶斗的场面还将持续下去,而这也为政治极端势力和投机势力打乱格局、以小博大留下巨大空间。

  • 最新评论
  • three_knivies

    美国东西两岸拉丁化是基本实施。voter id 是关键,红州执法比较严格,没拿公民的拉丁非洲哥穆斯林姐姐不敢去投票。不要ID你看他们去不去

    屏蔽
  • 破棉袄

    民主党,穆斯林,搞社会主义,这三个标签一帖,摇摆州就等于放弃了

    屏蔽
  • Sans2000

    Virginia 的共和黨候選人輸掉也不奇怪,因為共和黨人都不喜歡那個反MAGA的黑女人,所以都不願投票。前州長Youngkin本來就不是川普支持者,而且大搞政治正確與DEI, 他挑的那個女黑人就是DEI的典範,所以必敗。Youngkin也只是到了川普回白宮後才挺川。VA本來就是深藍區,翻紅的機會與紐約差不多。

    屏蔽
  • Sans2000

    民主黨大勝?我看不過是自家後院踢足球。像紐約這種地方,實際上就是民主黨內的兩派在爭奪,許多共和黨人還跑去投葛謨,依我看更應該投那個共產黨員。紐約只有徹底搞爛了,共和黨才有機會,比如上一次丁勤時搞爛了才出了朱利安尼。因此,紐約是大勝嗎?我看是民主黨慘敗,因為黨內被共產黨可佔領了…極端化的左派,才對共和黨中期選舉有利,這就是否定之否定的道理。

    屏蔽
  • 吴敬中

    中期选举,美国整个历史上,现任总统只赢过三次。其实没啥大不了的。白左和大外宣如此不遗余力夸大中期选举的影响力,其实就是主动寻找难得的胜利,聊以自慰罢了。以奥巴马为例,中期选举输了,之后以总统令治国,坏事少干了?

    屏蔽
  • emil

    提先警告。

    屏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