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下台前兆 中南海突祭新规内幕
李燕铭评论分析文章:2025年6月30日,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共喉舌新华社报道称,会议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中共党魁习近平主持会议。之前,2025年5月下旬至6月初,习近平异常隐身;而新华社也未按惯例报道5月份的政治局会议。
新华社关于这次政治局会议的通稿仅331字。而2025年1月至4月召开的四次政治局会议通稿分别为1060字、520字、833字、1254字。
所谓“字越少,事越大”。北戴河会议前夕敏感期,中南海出台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不仅佐证习近平失势,更潜藏多重政治信号。
其一,半公开否定习近平“小组治国”与“一尊”地位
中共“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在2018年2月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中正式提出,经《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而细化。《决定》称,中共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方案》中列举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包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等。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提到,新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及中央科技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习近平通过“小组治国”,架空了中共政治局常委以及国务院等职能部门,强化集权;习因此被“定于一尊”,成为所谓的“习核心”。
另一方面,习近平集权后,“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中共政治、经济、外交危机全面爆发。尤其疫情爆发后,习近平坚持实施极端清零政策,令中国社会陷入空前危机。
就在极端“清零”政策引发民怨沸腾之际,中共党喉《人民日报》、新华社曾先后发文称,对于疫情防控,习近平“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确定了‘动态清零’总方针”。
习近平通过“小组治国”集权,至今十余年后,中共政治局突然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新华社通稿中强调“做到统筹不代替、到位不越位”,“提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其潜台词其实暗批习近平以前“小组治国”越俎代庖,不合实际、行之无效,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严重。
通稿中还强调“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暗批习以前的独裁,形同半公开否定习的“一尊”地位。这也进一步佐证习已失势。
其二,反习元老或介入中南海决策机构
习近平“小组治国”,凌驾政治局及常委会之上,为所欲为,至今十余年。如今,中南海突然出台“工作条例”,为习上“紧箍咒”,显然背后有强大的反习势力操作、推动。
另外,新华社通稿中强调“规范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职责和运行”。这意味着习近平的“小组治国”模式面临全方位整顿。
习近平各“治国”小组成员多由其分布在政治局常委、委员及各部委中的亲信组成。要对现有的“小组治国”模式进行有效整顿及监管,无疑需要引入非习嫡系势力,进行相应的人事变动,乃至撤销或新设机构。反习元老等各路反习势力或将介入中南海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事实上,2025年4月初,习近平清华系亲信李干杰异常由中组部部长调任统战部长;团派大员李克强、胡春华的北大校友、仕途与胡锦涛密切关联的石泰峰转任中组部长。
中组部长异常换人之后,习福建帮心腹蔡奇、王小洪、何立峰的副手接连被调离中南海核心机构,隐现习家军势力正在被有部署地分散、瓦解。同期,胡锦涛之子胡海峰、团派大员胡春华等习政敌势力高调活动。(详情请参看:李燕铭:蔡奇副手被贬 习家军三大员副手调离)
其三,中南海新规出台时间点敏感
2025年5月底至6月初,习近平异常隐身两周。中共党媒罕见未公开报道5月份政治局会议。而社交媒体上传出,5月中旬召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元老与老军头通通出席,集体逼宫习近平。
中共重大决定几乎都是高层幕后达成妥协后,再通过政治局会议、中央全会乃至全国人大会议走过场,形成官方正式文件。《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很可能是近期反习势力幕后达成协议后,此番在政治局会议上走过场通过。
《工作条例》仅是纲领性文件,具体操作尤其涉及人事调整部分,可能还需要经过中共各派势力幕后交锋,达成妥协后,才能进一步实施。另外,新华社通稿最后提及政治局会议“还研究了其它事项”,或攸关重大人事变动等秘密议题。
按惯例,中共北戴河会议将于7月至8月初登场,中共元老及中南海高层将就重大政治议题达成幕后协定;随后将于中共四中全会上走过场。
中共政治局会议出台《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或为后续北戴河会议及四中全会出台重大政治决定埋下伏笔。
示意图(自由亚洲)
其四,政治局会议通稿暗示“将有大事”?
值得关注的是,新华社仅300余字通稿中,出现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要“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坚持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对重大工作实施更为有效的统领和协调”等敏感字眼,令人联想。
按惯例,即将召开的中共四中全会攸关下一届高层人事布局。近期有关习近平在四中全会卸职乃至下台的传闻不断。
另外,中共军队清洗持续升级,习军中心腹、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已隐身三个多月,先后传出被抓、病危乃至自杀的消息;中共高层需对何卫东案作出公开交代。
与习近平失势及中共高层政治震荡息息相关,中美、中俄外交以及台海政策处于关键十字路口。
上述敏感事项都是中南海迫在眉睫、需要尽快决断的大事,很可能是北戴河会议与四中全会的重要议题。
结语
伴随习近平军中心腹被大规模清洗,习丧失军权、人事权等党政军大权的迹象不断浮现。早在2025年2月传出习退位只待官宣的消息。
2025年6月26日,独立评论人杜政在台湾《上报》撰文透露,最近,北京一位颇有知名度的反习政治老人传来一句话,大意是要大家静待一下,秋天有变,到10月可见眉目。
6月27日,美国陆军退役中将、前国家安全顾问麦克‧弗林(Michael Flynn)在X发文说:“中国显然正在发生权力更迭。”并配图暗示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及军委第一副主席张又侠将接掌中共党政军大权。
6月28日,前美国高级外交官格雷戈里‧斯雷顿(Gregory W.Slayton)在《纽约邮报》发文表示,从过去几个月的情况来看,习近平下台的局势可能已迫在眉睫,中共元老们正在幕后操纵一切,包括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上被习近平羞辱的胡锦涛。
北戴河会议前夕敏感期,中南海出台《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佐证习近平失势,隐现中南海最高权力更迭信号。
诸多迹象显示,中南海正在酝酿政治风暴,中共党魁习近平的权力危机或超外界想像。中国变局的临界点正日益逼近,重大敏感事件或将连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