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竞的战役 习近平“攻心”美国
北京时间9月30日,习近平访美回国后即于国庆前夕参加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仪式,并在晚间参加国庆招待会。之前连续几天里,他都在美国参加历史性的中美对话议程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统峰会。习近平美国行已经结束,很多积极观点曾给予此访较高预期,认为可与邓小平1979年“旋风九日”相比。以目前呈现出来的结果来看,中美此次握手确实取得了较多的成功,但可能并未达到预期,或者是中方的预期本就有所保留。与当时不同的时代环境、中美所处的不同形势和较为焦灼的关系,大体上决定了此次双方握手成果的大小。
不可否认,美国民间和主流舆论对中国看法整体较为负面,而且表现得比官方更为偏激。这有中美两国必然存在的一些矛盾问题的因素,另外还受到了自身傲慢与偏见情绪、意识形态论、媒体等方面的民族主义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怀有特殊目的势力的误导。媒体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缺乏客观深入了解的陈旧批判论调,候选人在竞选时为迎合普通民众而对中国大放厥词,智库屡屡证伪却长久不衰的悲观预言,都反映了美国的这种对中国十分不利的状态。
媒体指出,很多偏见都是因为双方缺乏了解而导致的,很多敌视也都起源于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对于这种情势,习近平此行就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在出行前,习近平会见新闻集团执行董事长默多克(Rupert Murdoch),后者旗下著名媒体《华尔街日报》不久前曾公开呼吁奥巴马承认钓鱼岛属日本,而此次则对习近平进行了书面采访。另外,中国新闻代表团还于9月13日至18日赴美参加中美记者交流活动。这些沟通与交流正是消弭未知、误解和戒备的唯一正确方式。
美国一方的变化也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奥巴马就在近日指责时下总统候选人们对中国的“胡扯和辱骂”,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Susan Rice)也在同一时期表示,“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存在许多聚焦中美两国分歧的新闻大标题,这很容易让人看走眼,忽视两国关系积极正面的大方向。的确,中美有分歧,美国有关切。(但)同时,重要的是认清支撑起这一复杂双边关系的长期趋势。”
另外,中美双方将在未来3年互派5万名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去学习,并在2016年举办中美旅游年,些做法都有助于解决中美两国和人民之间的隔阂。而且这些说明,善于自省的美国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问题。即使是从意识形态和竞争博弈的视角来看,也需要双方相互了解。
中国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对与自己同一体量的对手缺乏了解,最终结果往往是使自身受其伤害。中国兵法还讲,“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强调了心理精神层面应当被重视的作用,而且提醒了强硬手段两面性,尤其是会对自身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当然,中美之间的关系远远达不到敌对作战的程度,也不应过多地从该角度去思考问题,更需要的是双方的相互尊重与合作。正如习近平所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增进两国民众、媒体舆论和文化层面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是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更为坚实的基础。为此,需要中美两国都抱持更多的善意和诚意,作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