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支持上海自贸区 比较温和

华尔街日报 2014-05-25 20:46+-

  1984年,当邓小平南巡并视察那里的一个经济特区时,他对改革开放的支持很明确: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现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认可了另一个可能的后续改革项目——上海自贸区。他的支持态度并不是那么响亮:他表示防控风险是底线。

  新华社报道说,习近平上周五在考察自贸区时称,建立上海自贸区是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新华社在总结习近平对自贸区的考察时指出,自贸区应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把扩大开放同改革体制结合起来,把培育功能同政策创新结合起来。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主要新闻节目也头条报道了上述消息。

  习近平对自贸区的支持虽然比较温和,但应该会带来相应的政府行动,让自贸区的定位更加明确。此前企业管理人员大多对此感到灰心。

  汽车公司高管、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驻上海最高代表萨克(Stefan Sack)说,象征性的举措令人期待。他表示,即便是国家主席的一次短暂视察,也会带来额外的价值。

  上海自贸区去年9月份成立时,政府进行了高调宣传,把自贸区和深圳的改革试验相提并论。深圳从大约1980年开始推出了相应的商业规则,后来获得了邓小平的批准,促使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摆脱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现在,这些措施被视为孕育出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是这种体制让中国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缺乏强有力的政策,这些政策可能会从根本上给整体经济提供动力,或者开放中国受到严格监管的金融体系。即使是支持者也对缺乏相应政策而感到灰心,许多人都在怀疑政府部门对待改革的认真程度。此前,中国最高层领导人似乎无暇视察上海自贸区,一些观察人士将此视为政府内部在此问题上存在争议的迹象。

  经济学家有理由怀疑这种官僚斗争带来的影响。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似乎有点太长了。超过1.6万家企业已经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但许多申请营业执照的公司都是那些已经在该地区经营业务的公司,有关部门鼓励这些公司在自贸区重新注册。

  习近平此前对上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他在快要结束上海之行时参观了自贸区。在访问上海期间,习近平和亚洲几十国领导人召开了安全峰会,和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签署了价值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天然气进口协议,同时还观看了中俄两国的联合军演。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习近平还参观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 Ltd.)在上海的飞机制造厂,并试坐了国产C919样机。

  上海自贸区被视为是以金融业为导向的,它也是习近平改革意愿的试金石。

  金融分析师称,积极改变的迹象正在显现,尤其体现在通过自贸区商业实体让资金进出中国市场这一点。这些调整主要是技术方面的,其中一组规定和“现金池” 有关,这是一项企业资产负债表管理策略,在中国其他地区不允许使用;另外一组规定和部分银行账户的使用有关。但在分析师看来,这些调整确实意味着政府开始小试牛刀,推行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政策。

  法律公司Hogan Lovells在近期对这些实验性规定做的分析报告中表示,政府在上海自贸区实施的金融改革显然是朝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最终的全面市场化更近了一步。

  习近平的来访应当能够减少人们有关他从来都不喜欢自贸区构想的疑虑。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hanghai Advanced Institute of Finance)执行院长张春称,习近平是中国的头号人物,此前有报道称他担心风险控制的问题。

  此外,习近平的谨慎表态和邓小平当的一个观点互相呼应。当年邓小平在推行可能会造成不稳定的经济改革时倾向于“摸着石头过河”,这让中国经济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