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极严重腐败 传刘志军将难逃一死

星岛日报 2013-03-13 10:34+-

    

刘志军任铁道部部长期间,中国铁路事故频发。图为刘志军在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工作。中新社资料图片

  熟知北京高层政治动向的观察人士近日透露,因腐败落马的中国前铁道部长刘志军,将在「两会」后不久出庭受审。刘志军家人已为其物色好了辩护律师,刘志军本人将受到极为严重的腐败指控,并被检方要求判处死刑。

  习李从去年11月开始,多次高调喊话「既要打老虎,也要打苍蝇」,刘志军成为两会后被打的大老虎之一。刘志军,1953年出生,2003年接任铁道部长,他在公开讲话中常用「跨越式发展」来定位中国铁路发展的方式,业界称其「刘跨越」。在他担任铁道部长期间,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动用多种资源使中国高铁实现了「大跃进式」的发展,但也造成了铁道部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并引发民众对中国高铁质量和安全的担忧。其在任铁道部部长期间,中国铁路事故频发,铁道部成为众矢之的,公信力降至历史最低谷。

  列车职位送礼十万

  2011年,刘志军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据财新网当时报道,中国铁路系统内部通报了原中国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涉嫌违纪的六大问题,通报称刘志军其人道德败坏,曾玩弄多名女性。

  2011年,当时的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到腐败调查,据一位知情人告诉《每日电讯报》,如果想得到一份列车员的工作,需要送礼10万人民币。而网友「违心乱情」日前爆料,「有退休厅级铁路官员表示,刘志军时代,铁路官员的收入之高,令人咋舌,当时刘志军为所有的铁路局局长都在北京置备了一套房子,这些房子大都位于南二环北京西站和六里桥之间的区段,户型很大。后来刘志军倒台后,有些房子被退回去了。」

  拿铁道部开刀证反腐决心

  刘志军案件始终未宣判,对刘志军的审批也被外界视为习李新政府反腐的动向之一。目前,正值两会召开期间,熟知北京高层政治动向的观察人士牛泪在他于多维博客开设的专栏中发布独家消息称,「刘志军将在「两会」后不久出庭受审。刘志军家人已为其物色好了辩护律师,但这些努力恐将白费。刘志军本人将受到极为严重的腐败指控,并被检方要求判处死刑。」

  习李的反腐大刀不仅指向高官,铁道部在两会期间也被大改革。从中国转向市场经济的1980年代起,各界一直在讨论分散铁道部垄断的巨大许可权。

  2000年左右,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试图将铁道部列为重组部门;胡锦涛政权也于2008年进行了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这两次失败均被认为和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强烈反对有关。而这次首拿铁道部开刀,证明了习近平大力反腐的决心。

  此前,英国《每日电讯报》就发文评论中国铁道部改革,认为取消铁道部是中国政府反腐之举。文章说,中国的铁道部体系庞大,权力也巨大,多年以来一直以「国中之国」的方式运营。

  习近平承诺要精简政府机关,削减开支,减少官僚程式等。中国铁道部是世界上体制最庞大的部门,共拥有员工210万人,并且腐败盛行。铁道部还有其自己的法院和员警。而且铁道部的预算要比官方公布的国防预算还要大。拿去年为例,铁道部的预算就达到7450亿元人民币。

  • 最新评论
  • 极右派

    穷小子贪了杀头,太子党更贪更是官上一层楼。

    屏蔽
  • qwertee66

    大好事儿!说明查处温贪正式启动〉〉〉

    屏蔽
  • qwertee66

    《刘志军案:温家宝的话点穴正是胡锦涛的顾忌所在》 2011年10月10日 即将出版的《外参月刊》披露,刘志军案使胡锦涛掌握了温家宝家族腐败的直接证据,但胡锦涛显然陷入了犹豫之中,这个中共的最高当权者,其实正陷入到进退维艰的可怕困境当中,他若出手严查温家宝的家族腐败问题,则面临经济腐败问题政治化的风险;他若不处理,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则又会成为国家罪人,别人收获荣誉与尊重,而别人的经济问题却演化为胡自己的政治问题…… 温家宝在大连突然高调批判“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即使再有不明真相者或混淆视听者高唱什么“胡温一体”,大家也都不太信了:明摆者,温家宝这一箭射,是射向胡锦涛的。温身为一国总理,当然是行政首脑。能代他的“政”的,除了胡,还有谁? 温说这些“大胆”的话,是因为他知道胡手里有对他十分不利的证据,他担心胡会有所动作,他要给胡加一道锁,这道锁叫“政治化”。 温家宝谈政改的目的,其实就是将经济问题政治化。这里的经济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混乱不堪的问题,一个是温家宝家族被曝光的越来越多的腐败问题。显然,这方面温是个成功者,一个政治高手。在他坚持不懈,一有机会就谈论政改的话语引导下,不仅是将任何关于他家族腐败的指责变成了“不怀好意”的政治攻击,而且更重要的是,将胡锦涛推进了一个狭窄、阴暗、左倾、保守的政治牢房中,独自承担着不改革的罪责,甚至还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失败的责任。 十七大后,胡温一体逐渐出现分离迹象,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温的形象达到顶点以后,温显然是主动地,并且是有条不紊地拉开了与胡的距离,并适时将胡远远抛在了身后。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纪念胡耀邦引发人们的政治想像,通过政改言论营建党内孤独者形象。树立了亲民、开明、民主形象的温,独得阳光与赞誉,而胡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一样,木讷、迟缓,饱受指责。温一句“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将中国经济社会问题频出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经济发展好,是我的功劳;经济搞不好,是你的责任。 仅此还不够,对于身陷左倾保守指责的胡,温更进一步借吴康民之口,说出:“当前中国有两股势力令人不敢讲真话:封建思想遗风和文化大革命荼毒。”很多人以为这是指责薄熙来,但深知中共高层纠结的,都明白这话是说给胡听的。 温说这句话的时候,温的夫人也在一边,夫妻俩向世人展现了难得一见的患难与共的恩爱形象。其时,刘志军入狱不久,温家宝妻子及儿子和原国务院办公厅副秘书长、总理办公厅主任丘小雄、总理秘书田学斌等都被牵涉入内。因为事实确凿,党内高层震动,对于温而言,大有山雨欲来之势。脱出生天,成为那一段时间温家宝最为关心的问题。温说这句话,是为了自救。 他的手法,是更加强化加重自己的“民主改革”形象,借此形象,使自身的经济问题政治化,令对手有所顾忌而不敢妄动。他其实是在进一步提醒胡及其他党内反对他的力量,借刘志军案打击我及家人,你们就要冒着被看成“整人”的风险。 --所谓文革遗风,不就是扣帽子,打棍子嘛。 与这段话同时传出的,还有难得一见的温与夫人张蓓莉的合影照片罕见地公布于众。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温的这句话是在点穴,因为他深知这正是胡的顾忌所在。 (《外参月刊》第18期)## 《刘志军一进去,就和盘托出了》 2011年10月13日 《外参月刊》据中纪委的可靠消息,刘志军一进去不久,其实就和盘托出了。刘的事情并不复杂,也没有外界传得那么深奥。刘通过“钱库”山西女商人丁书苗,向温家宝的夫人及亲信输送了大量利益,包括直接行贿、高价购买温夫人手上的珠宝、高铁项目输送等方式,将温夫人等总理家属,丘小雄、田学斌等总理亲信,全部绑定在高铁利益集团内,其中以京沪高铁为代表的项目,实际上工程交给谁完全由温的夫人说了算。这也是刘能以大跃进方式,高举高打搞高铁的重要背景。 但胡锦涛显然有所顾忌。这种顾忌也是十七大以后,温家宝越来越强势,越来越意气风发,而胡越来越弱势,越来越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胡担心,以温家宝所拥有的改革形象,人们肯定会认为他是在找个借口清理一个改革者,一个党内的不同政见者,简单的经济腐败问题,会演化成政治问题。 据中办知情人讲,长期以来,胡就一直有这种忧虑。现在随着温的改革派形象进一步树立,胡的忧虑更甚,处理温家宝的难度更大。 但如果不处理,任由温家宝一意孤行下去,总有一天,这些问题会大白于天下,到时揭开了温家的盖子,他胡锦涛作为党魁,也因为包庇而被天下指责,成为国家罪人而留下昏弱不堪、贻害国家的骂名。 胡的困境,典型体现在丘小雄一事的处理上。刘志军腐败案火烧到温家宝身上,其中亲信丘小雄涉事很深。胡的犹豫使温有了闪转腾挪的机会,丘小雄被调至国务院,转任国家税务局副局长,表面上看温是失了一招,但实际上换来的是温保护了直接与夫人事涉刘志军案相关的秘书田学斌,并有机会进一步控制高铁案向自身的延伸。 即将出版的《外参月刊》披露,就在丘小雄“败”走国家税务局之后半个月,温高调出席京沪高铁首发仪式。以丘的被处理,换来了对高铁案的掌控权,这就是温家宝的所得,也是温的高明之处--你们不是想拿夫人身涉京沪高铁的事为难我吗?现在为难不了了。 被别人握有把柄的人,反而成就了哀兵之胜;握有别人把柄的人,反而收获了骄兵之害。一进一退之间,谁是政治高手,也就清清楚楚了。##

    屏蔽
  • 吃屎都能想起毛泽东

    屏蔽
  • T

    罪行比毛泽东差远了。

    屏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