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一角 资本大鳄中植系高管首例获刑

时代周报 2025-11-11 17:27+-

  中国私营资产管理公司中植集团旗下核心财富管理平台的一名高管,近日正式被上海法庭判刑,被外界视为北京整肃中植系的破冰第一锤。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了一份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显示中植系旗下核心财富管理平台“大唐财富”的上海第一分公司总经理、省级区域总经理于某,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五个月,并处罚金二十万元(人民币,下同)。

  根据这份裁判文书,检方指控以于某为首的一个团队,在2018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采用差额补足函及承诺7%—9.5%年化收益率等方式,向359名客户销售一款非标准化定向融资理财产品,涉及资金约20.7亿元。项目崩盘时,该项目未兑付的投资人本金约为4.14亿元,而于某的定融税后收入达139.8万元,案发后实际仅退缴约84万元。

  法院方面称,于某违法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数额特别巨大,已构成(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且犯罪情节和社会危害性严重,故作出上述判决。

  资料显示,大唐财富由中植科网控股82.75%,另外两大股东分别是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唐鼎盛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植系巅峰时期资产超万亿,战略控股或参股多家持牌金融机构。中植系爆雷后,该集团债本息规模总计超过4200亿元,涉及近5000家企业客户及众多个人投资者。

  迄今中植系已有近100名人员,涉嫌违法犯罪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其中有16人已进入司法程序。而在涉案高管中,于某是首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人,被陆媒视为具有“标志性意义”。

  中植集团与恒大并称中国民营资本“两大帝国”,最终却都以大规模债务暴雷导致集团崩溃而收场。与恒大创始人许家印的高调作风截然不同的是,中植系的创始人解直锟鲜少在公众场合发表言论,在中植集团创下兆元金融帝国后,他本人更长期神隐匿踪,低调得近乎神秘。

  据公开的资讯,解直锟生前以分散股权的方式掌控了十馀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上海电气、佳都科技、中南重工等知名企业。他通过培植大量的融资租赁公司以及并购上市公司等途径,让中植集团一步步发展为中国最大的私营“影子银行”。在中植系大暴雷后,陆媒深挖发现,该集团与“光大系”以及恒大等集团关系相当密切。

  例如:解直锟的哥哥解植春,曾在黑龙江省委办公厅工作,后来成为光大集团执行董事、副总经理,还曾经在中投、中央汇金等重要金融机构担任高管。

  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2016年恒大试图收购当时的房地产巨头万科集团时,其收购资金中有91.1亿元,是由“中植系”的信托平台中融信托成立的信托计划提供的。

  更令人乍舌的是,尽管解直锟个人在商界一直保持低调,但他一手打造的中植集团却把许多曾在重要部门任职的中共高官纳入麾下,其中最为媒体津津乐道的是所谓“八大首席”,他们分别是:

  原最高法院审监庭庭长颜茂昆(曾任中植集团董事局总裁);原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曾任中植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原中国证监会法律部副主任刘辅华(曾任中植首席合规官);原北京税务局副局长张磊(曾任中植的首席财务官兼新闻发言人); 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罗音宇(曾任中植首席资源官);原证监会机构部法律部副调研员武建华(曾任中植首席财富官); 原公安部经侦局司局官员陈海波(曾任中植集团首席风控官);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牛占斌(曾任中植集团首席运营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陆媒体报道称,大唐财富的于某当初带领团队,在5年间售出了20.7亿元定融产品,由此吸纳的资金“多用于填补中植系内部资金缺口”。如今,于某这样的中层管理人员锒铛入狱,但中植系那些真正的高层大佬以及他们背后的政治靠山,却未见被撼动。

冰山一角  资本大鳄中植系高管首例获刑

(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