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三招教你拆穿AI图片套路
如今,AI技术让图像生成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只需输入几个提示词,就能生成看似真实的照片,甚至连专业摄影师都可能一时分辨不出。但别担心,人类其实有天然的“破案”本能,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就能提高判断力,下面我们就来教你三招!
抢先说明:AI假图,早就不是“新手村”水平
你可能以为“图片合成”是AI时代的新产物。但其实早在1860年,就有人把Abraham Lincoln(亚伯拉罕·林肯)的脑袋“P”到别人身上。
只不过那时候做出一张这样的图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但现在,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做到这件事情。只需要对着AI说一句话,分分钟就能给你生成你想要的各种图片,虚假内容传播的风险也随之大大增加。
第一招:盯紧AI“死穴”:手、眼、衔接处
我们整天都被大量的信息淹没,处理每张图片仅需要13毫秒。虽然这足以让我们识别出图片内容,但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它是否真实。当一张图片让你觉得“不可思议”时,请相信直觉,停下来仔细看。你可能遇到AI生成图了!这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三个区域:
看图片里的手:AI是天生“手残党”
AI并不擅长生成逼真的手,所以它们生成的人像中,很可能有六根手指,或者手指长度都相同,又或者手指呈现奇怪的姿势。
看眼睛:真实的眼神从来不会骗人
人类对眼睛的敏感度极高,就像我们进行社交时,会本能地看对方眼睛,以此判断对方的情绪状态。但AI不懂,所以生成的瞳孔,有时不是正常的圆形,要么会出现不规则阴影,要么双眼的反光点位置不同。
看“衔接处”:细节决定成败
图片验假师Paulo Ordoveza提出,AI的破绽往往会在衔接处展现出来。比如衣服袖子和皮肤边缘融为一体,或头发没有真实的层次感等等,像眼镜、头饰、珠宝、背景等也会经常出现诸如此类的衔接bug。
第二招:光影与纹理是关键
一般来说,AI很难准确还原出图片或视频里的光线和阴影。尤其是当里面有窗户或反光面时,可能会出现不该有的光影。
更甚至,AI生成的图像经常会磨皮感拉满,本该有纹理的地方呈现不自然的平滑感,而本该笔直的物体,可能会有轻微的弯曲。
第三招:请工具来帮忙
鉴于AI的发展异常迅速,当我们需要严谨鉴别时,只靠肉眼还是没办法做到100%准确分辨的。所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Hany Farid教授建议我们偶尔可以让工具来帮忙鉴别图片是否AI生成。比如反向图片搜索,看看是不是用户上传过的图片,或者是让专业的付费工具帮忙检测。
就目前而言,免费检测AI图片的工具还是比较少且不太靠谱的。未来呢?就不好说了。
随着AI生成图越来越多,相关讨论也越来越深入。Hany Farid教授指出,AI创作者有责任在作品中添加标识或水印,以便在传播过程中更容易识别来源,减少误导风险。随着技术的发展,制作复杂的音频、视频和图像内容变得越来越容易,这也意味着它可能被用于不当目的,AI公司有义务尽力降低这种风险。
基于这种讨论,国家也针对AI正式印发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同时配套发布《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从2025年9月1日开始,不管是文字、声音、图片、视频,还是文件数据,所有AI合成的内容,都必须打上显式或隐式的“电子水印”。
而我们也要保持理性,不轻信、不随意传播存疑内容。当我们在社交平台看到一张令人惊讶的图片时,花几秒钟停下来观察,或者核实来源,就能避免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