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的前苏联风格!习四中提“十五五”规划
中共20届四中全会20日在北京展开,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十五五规划(2026至2030年)向全会说明,外媒解读此为外界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风向标,并剖析习近平如何透过此规划部署“安全大格局”。
新华社社评指,四中全会将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中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
BBC中文则访问不同背景的学者,分析出习近平“全面主掌中国经济后第一个五年发展蓝图”的四个看点。
其实,中国发改委早于2023年底已启动“十五五”前期研究;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决定于10月举行四中全会期间研究“十五五”,政治局文件指出“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策略机会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第二,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分析,“十五五”当中的指导方针是整个国家的“安全大格局”需要去统率“发展大格局”,带有“政治挂帅”意味。
夏明强调,目前的经济不给力为习近平带来政治危机,相信这次的规划将有非常强的政治色彩,亦是对相关危机的回应。他还指出,目前国务院总理李强、副总理何立峰是习的亲信,“十五五”是习班子“全面主掌中国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估会以混合经济为主导,将私营经济拼入国营,有更多国家控制。
第三,专家认为,“五年规划”带有强烈的前苏联政经风格。中共在其建政后的第四年、即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但从2006年起,“计划”一词改为“规划”。熟悉中国事务的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认为,因为计划不能够适应经常转变的经济状况,才改名为“规划”,相对有弹性、可调节。
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许成钢也称,“五年规划”不是坊间认为的“产业政策”。他强调,“党和国家在设计和执行这个东西时,都是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长远战略”。
最后一点,专家认为,“十五五”很可能将资源集中在发展技术,原因是要和美国竞争。但在国家赤字严重、地方欠债严重的情况下,仍持续投资在技术层面,并不能推动经济增长,因为目前问题在于“需求不足”,而非“供给不足”,亦与高端科技技术的发展无关。
四中全会将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图为今年3月,参观者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了解展示的大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