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开门七件事” 四中全会是“开会三件事”
中国传统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说的是日常所需。中共召开重要会议,也会理出个轻重缓急,今次开廿届四中全会,预计是“开会三件事”,即举旗帜、画蓝图、修框架;这三件事分别代表思想理论、方针政策、国际战略。
中共建政以来,旗帜甚多,主义有马克思列宁,思想有毛泽东,特色主义有邓小平,重要理论有江泽民,发展观有胡锦涛,大多时候要列出前人,以显示其历史传承和发展。今次四中全会将打出的旗帜是“习近平思想”。
“习近平思想”在今次四中登场,有三个不同,一是没必要去讲来源和传承;二是不再加前缀,也不找替代,就是跟毛泽东看齐;三是今次“习近平思想”出台,有一波波理论准备,直到四中前夕,还在整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历史思想”,说明是一个理论工程。再看画蓝图,今次如何画呢,主要还是定目标、定方针、定政策、定任务,可称为四定。
再看定方针,将突出三个理论提法,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力量之源;二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超大规模市场和创新驱动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是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强大引擎。
再看定政策有三点,即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人才红利、消费扩容升级等政策。至于任务,都是跟著目标、方针和政策,通常会有九大或十大任务。
最后看看修框架。这不在议程内,但会贯穿会议始终,这有领导人的要求在先,即今次制定第十五个五年规画,都要以“全球视角”进行,最终修复甚至重搭国际战略框架。
资料图
学者促重搭战略框架
引北京学者判断,一是美国霸权正缓慢而持续衰退,但仍透过关税、技术封锁等全力打压中国。另一是指美国经济正站在衰退边缘,政府停摆、贸易保护主义、政治内耗与市场信心脆弱形成恶性循环。中方需保持警惕,平衡风险与机遇,守住防线。
问题在如何修复甚至重搭国际战略框架。老学者有新建议,一是对美以规则对规则、逻辑对逻辑、行动对行动;二是以战时状态紧迫感,采取紧急措施补短板,避免被卡脖子,也增强对美优势领域反击。仔细品,这些已落实国务院各部,特别是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发改委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