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屈膝而活” 川普与科米8年恩怨迎爆点

今日特读 2025-09-26 20:50+-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5日,美国司法部正式对联邦调查局(FBI)前局长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提起诉讼。根据华盛顿一家联邦大陪审团公布的起诉书,科米面临两项刑事指控:

向国会作出虚假陈述和妨碍国会程序。

此次起诉的法律核心,源于科米在2020年9月向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提供证词时,被指控他在是否曾授权FBI内部人员向媒体泄露有关希拉里·克林顿“邮件门”或川普“通俄门”调查信息的问题上撒了谎。

然而,这起诉讼的背景远比指控本身更为复杂。

就在几天前,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公开发出呼吁,敦促司法部对其长期以来包括科米在内的政治对手,采取起诉行动。随后,此案的前任检察官因拒绝起诉而被迫离职,川普迅速任命了自己的一位前私人律师接任,并在短时间内推动了大陪审团的投票。

消息公布后,科米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坚称自己无罪,并表示“多年来,我和家人都知道,敢于对抗川普会有代价……我们不会屈膝而活。”“我的心为司法部感到破碎,但我对联邦司法系统充满信心……让我们法庭上见。”

这究竟是一场迟来的正义,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清算?《今日特读》为您深入解读。

外媒观察:暗示川普利用总统权力,对“宿敌”进行最终清算

科米的起诉书一经公布,便在全球媒体界引发地震。各家媒体的分析均超越了案件本身,而是普遍将其置于川普与美国“深层政府”长期斗争的语境之下,指出其对美国司法独立性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深远影响。

一场“虽迟但到”的政治复仇,还是艰难的司法正义?

多家媒体不约而同地将焦点对准了起诉背后强烈的政治干预色彩。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详细披露了此案幕后的“换帅”风波。报道指出,负责此案的前任联邦检察官埃里克·西伯特(Erik S. Siebert)因认为证据不足以定罪科米,而拒绝提起诉讼。然而,在来自川普政府的巨大压力下,西伯特于上周被迫辞职。接替他的,则是川普的前私人律师、缺乏检察经验的白宫助理林赛·哈利根(Lindsey Halligan)。这一戏剧性的人事变动,让外界普遍质疑起诉的动机是否纯粹。(相关报道:华盛顿邮报 | 川普施压起诉政敌之际,前FBI局长詹姆斯·科米遭正式起诉)

该报还指出,即便是在哈利根上任后,其办公室内的多名资深检察官也对证据的可靠性提出了严重关切,但最终她还是选择将案件提交给大陪审团。

《卫报》的分析则更加直白,其认为川普长期以来毫不掩饰地公开表达对科米的憎恶,并反复要求将其送进监狱,这使得检察官未来将极难说服陪审团,相信此案的提起完全是出于法律而非政治报复。(相关报道:卫报 | 深度分析:詹姆斯·科米如何一步步成为川普的头号公敌)

避开“通俄门”,国会证词到底说了什么?

与外界预期不同,此次起诉巧妙地避开了案情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通俄门”调查本身。

美联社分析称,这份仅有两项罪名的起诉书,内容相当“稀疏”。它指控科米在2020年向国会作证时,就“是否曾授权FBI内部人员向媒体匿名泄露有关川普或希拉里·克林顿调查的信息”这一问题上撒了谎。值得注意的是,《华盛顿邮报》提到,检方原本试图提出第三项指控,但被大陪审团驳回。(相关报道:美联社 | 在川普施压起诉宿敌之后,前FBI局长詹姆斯·科米遭正式起诉美联社 | 深度解析:川普与科米的漫长恩怨,如何最终走向一纸诉状?)

这些细节或许暗示,即使在检方极力推动下,相关证据也未能完全说服大陪审团。这种“精准打击”式的诉讼策略,一方面降低了检方的举证难度,另一方面也使其看起来更像是在寻找一个能够将科米定罪的“技术性”突破口。而这一起诉过程的混乱与仓促,也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检方迫于政治压力而“强行”推进案件的印象。

从“忠诚”考验到“叛国”指控,一部个人恩怨的编年史

美联社(AP)则将这起诉讼定位为川普与科米之间长达数年紧张关系的“最新篇章”。其在报道中,使用长篇回顾了两人从盟友到死敌的演变过程,为读者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恩怨时间线。

二人关系破裂的起点始于2017年初,川普在与科米的私人会面中,要求时任FBI局长的他宣誓“效忠”,并要求他放弃对前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弗林的调查,但均遭到科米拒绝。数月后,科米在公开证实FBI正在调查川普竞选团队的“通俄门”事件后,被川普闪电解职。

被解雇后的科米并未沉默。他通过朋友向媒体泄露了自己与川普的谈话备忘录,并于2018年出版了回忆录《更高的忠诚》,将川普描绘成一个“与事实脱节”、“如同黑手党老大”的非道德领袖。

作为回应,川普在社交媒体上对科米展开了长达数年的猛烈攻击,称其为“不诚实的黏液球”,甚至指控他犯有“叛国罪”。美联社指出,虽然科米在此前的多项内部调查中受到过批评,但直到此次起诉前,没有任何检察官认为有足够理由对他提起刑事诉讼。

这篇报道暗示,此次起诉更像是川普利用总统权力,对自己“宿敌”的最终清算。

历史的回旋镖?科米的角色反转与2016年大选的幽灵

此外,这起事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反讽意味,一记历史的回旋镖从2016年而来,正中当下法庭上这起混乱诉讼的眉心。

《卫报》评论称,此案最大的讽刺之一在于,科米本人在2016年大选中的争议性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为川普的胜选铺平了道路。

当年,作为FBI局长,科米先是公开批评希拉里·克林顿使用私人邮件服务器的行为“极其粗心”,随后又在选举日的前几天,突然宣布重启对“邮件门”的调查。这两次干预重创了希拉里的选情,被认为是帮助川普意外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报道还重提了2016年总统辩论中的经典一幕:当希拉里说“一个像唐纳德·川普这样性情的人没有执掌我们国家的法律,真是太好了”时,川普脱口而出:“因为那样你就会进监狱了。”《卫报》认为,九年后,川普似乎正在将当年的这句竞选口号,实践在曾经间接帮助过自己的科米身上。

Axios也回顾了这段历史,强调川普在2016年曾对科米重启调查的决定表示“尊重”,但当FBI的调查对象转向自己时,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一览无遗地揭示了川普将司法工具完全服务于个人政治利益的行事逻辑。

法律与政治的角力:一场艰难的定罪之战

综合各方信息,媒体普遍认为,即使成功起诉,检方想将科米定罪也面临重重挑战。

可以预料的是,辩方律师几乎肯定会将“政治迫害”作为核心辩护策略。从检察官的离奇更换,到川普总统本人的公开言论,都为这一策略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同时,《华盛顿邮报》详述了起诉过程中的混乱场面,包括法官对检方同时提交两份内容不一致的起诉书感到“困惑”,以及科米的女婿——同在弗吉尼亚东区担任联邦助理检察官的特洛伊·爱德华兹(Troy A. Edwards Jr.)——在岳父被起诉后愤而辞职。这些程序上的不规范,都可能成为辩方攻击的重点。

这场即将到来的法庭对决,无疑将是法律程序与政治叙事的一场激烈碰撞。

结语展望:动用司法清算政治对手,可能成为潜在常态?

对詹姆斯·科米的起诉,远非一个孤立的法律事件。

它不仅象征着川普与美国“深层政府”长期博弈的延续,也映射出个人恩怨与政治权力的复杂交织,更严重的是——

其折射出了司法体系中立性面临的潜在侵蚀。

外媒的观察普遍指向一个核心担忧:

当司法部被怀疑成为服务于总统个人意愿的工具时,其公信力将荡然无存。

案件的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科米的辩护团队极可能利用程序细节和证据问题,将审理拖入漫长的拉锯战,力图向公众和陪审团证明这是一场源自白宫的政治报复,而非公正的法律追诉。

而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整个审判过程都会成为政治极化的新燃料,被两党反复利用进行攻讦,进一步削弱社会共识,加深民众对政府机构的不信任感。

与此同时,更深远的影响或许在于,这一案件可能打开一扇危险的潘多拉之门,为未来政治操作提供先例,使得动用国家司法机器清算前任官员或政治对手成为潜在常态。

一旦这种趋势固化,美国的政治生态和权力交接的稳定性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无论结局如何,科米案都已在美国的法政史上刻下了深刻的一笔。

它提出的核心问题振聋发聩,且至今无解。

  • 最新评论
  • 吴敬中

    就算是司法清算又如何?还没有封口令不许辩解,没有抄家刺杀,多大点事。

    屏蔽
  • g2j2

    恶有恶报!电邮门不了了之,那是庇护;通俄门不了了之,那是莫须有。

    屏蔽
  • jinpingxi

    暗示川普对政治宿敌进行清算???这话科米你也有脸说的出口?!不是你诬陷川普通俄门,你也不会有今天,活该!到底是谁诬陷谁你他妈心里比谁都清楚!

    屏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