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可以看到中国的上升 与西方的相对衰退
汪志雄观点:从九三阅兵看东方崛起与西方焦虑
大陆今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九三阅兵”,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 这场阅兵不仅是一场军事盛典,更是一场国际政治的宣言。 从这场阅兵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东升西降的历史脉动以及中国的上升力量与西方的相对衰退,这在阅兵方阵的步伐、核导弹的展示与国际嘉宾的站位中表露无遗。
大陆将九三定位为抗战胜利日,既是历史的回顾,更是政治的动员。 阅兵背后传递的信息很清楚:中国不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的弱国,而是能在国际秩序中发声、甚至塑造格局的大国! 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同台的画面,本身就是一种新时代同盟的象征,提醒世人另一个国际秩序正在成形。
中国崛起,在这次九三阅兵中体现在三个层面。 军事上,中国已不再依靠旧式陆军数量,而是依靠核武、高超音速、人工智能等新时代军备。 政治上,习近平以“不再受欺辱”的民族叙事,凝聚国内共识,并向世界传递“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自信。 外交上,普京与金正恩的同台,传达了中国正在凝聚新的东方联盟,挑战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同盟体系。
相较于中国在这次阅兵中所展现的的整齐方阵,西方世界显得分裂与疲弱。 美国陷于政党恶斗与对华战略摇摆,既要遏制又不敢决裂,战略定力不足; 欧盟在俄乌战争后持续面临经济困境,自顾不暇,对中国的战略立场缺乏一致性。 可叹的是西方曾自诩的民主与自由,如今在内部分裂与治理失效的现实中,在国际上早已失去说服力。 而这正是东升西降的体现,说明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并不是突然崩塌,而是逐渐失去主导权。
从中国的九三阅兵,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未来走向。 第一,印太均势将重构,南海、台海将是未来大国角力的核心战场。 第二,科技将成为驱动军事的主力,中国正以AI、无人化与精准打击武器加速追赶甚至超越西方部分优势。 第三,东方联盟已然成形,中俄朝的战略互动,虽然不等同于冷战式的军事同盟,但确实已形成某种反西方联盟。 第四,西方的战略焦虑将会加深,因为美国与其盟友一旦无法形成有效的集体应对,将会在东亚逐步失势。
中国的“九三阅兵”是一场军事盛典,更是一场时代的风向球。 中国以强调“不容被欺”的姿态,昭告世界自我捍卫的决心与能力; 而西方则在犹豫与焦虑中,显得相形失色。 历史并不会停止在某一刻,但九三阅兵无疑已经成为“东升西降”的鲜明注脚。
*作者为美国伊利诺芝加哥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