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31岁金正恩成大赢家
作者沈泽玮:记者坐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九三阅兵,深刻感受到阅兵式磅礴气势的震撼力。不过,在人跟手机都中暑的情况下,记忆最深刻的仍是天安门城楼上的金正恩。
没听懂身旁一排韩国记者在讲些什么,只见他们轮流手拿摄影器材紧盯前方城楼,唯一听懂他们用韩语频频念出的名字:金正恩。
根据公开资料,41岁的金正恩比中俄领导人小31岁,但智慧和权谋不输人,懂得以朝鲜的战略价值作为搅动对俄、对中关系的战略杠杆。
他通过派兵援俄与俄罗斯结成“血盟”,也懂得朝鲜能利用中美博弈加剧的时机成为中国对美缓冲,而非闹事小孩或麻烦制造者。于是乎,被美国和国际制裁的国家领导人,跃身成为地位比肩中俄领导人的要角,不仅仅是个“小弟”,这本身就是一大外交成果。
他此次赴北京的最大看点,是携爱女金珠爱亮相国际舞台,让外界瞧瞧金家潜在第四代接班人。
他出席阅兵式产生的最大效应,是拼凑中俄朝领导人历史性同框画面。这个“政治三角”的视觉冲击,远超中俄哥俩好,向美国和西方阵营传达极具震撼的信号:中俄朝肩并肩相互支撑。西方媒体纷纷发出警讯,这个站位复刻了冷战“联盟”想象,1959年毛泽东、金日成与赫鲁晓夫就同登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式。
根据安排,中俄朝领导人刻意与其他逾2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保持距离,以领导人站中间的三巨头在前排领队浩浩荡荡前行。三人边走边聊,时而驻足,这样的画面可被金正恩用在朝鲜国内宣传个人与国家获国际承认的素材,证明朝鲜领导人非矮人一截,朝鲜并非孤立无援。
金正恩在阅兵式当天还分别与马来西亚首相安华、白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等人交谈,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表现得游刃有余,借“老大哥”的场子初试身手就取得外交胜利。
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与领导人互动频繁,有媒体算出,双方一度在镜头前交谈15秒。朝鲜也通过“车牌外交”唤起上世纪60年代中朝签署《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的历史“血盟”关系,向中国表达敬意。金正恩在中国乘坐的专车车牌为“7.27.1953”,这正是朝鲜签署《朝鲜停战协定》的日子,朝鲜和中国都将7月27日定为“抗美援朝胜利纪念日”。
朝鲜与俄罗斯的“血盟”关系也获得巩固,金正恩与普京从人民大会堂一同乘车前往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晤。双边会谈和一对一交流加起来,普金两人谈了两个半小时之久。俄媒报道,普京感谢朝鲜军队所做的牺牲;金正恩则称,视此为兄弟职责,一定尽己所能。
中朝领导人时隔六年后再举行会谈,领导人与金正恩整晚会谈、茶叙、晚宴不停歇。新华社报道,领导人在朝鲜半岛问题的表述是:“”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愿继续同朝方加强协调,尽力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
部分美韩媒体留意到,这是金正恩与领导人自2018年会晤六次以来,中方首次没有使用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表述,被视为是金正恩又一外交胜利。他掌权以来,就坚持国际要承认朝鲜的核武国地位。包括中俄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在2017年曾一致赞成对朝鲜实施制裁,反对平壤发展核武,但中俄的立场在2022年出现松动,两国否决一项针对朝鲜的制裁提案。
《纽约时报》引述韩国学者称,北京不会正式承认朝鲜为核武国,但最新表态显示,中方不再坚持要求朝鲜无核化。这对金正恩希望国际承认朝鲜拥有核武是既定事实的战略而言,是一大收获,多年的坚持有了初步成果。
金正恩即使不是中国“阅兵外交”的最大赢家,也肯定是赢家之一。 按惯例,朝鲜中央电视台会在结束外访回国后,播出赞颂伟大领袖的纪录片,这次相信也不例外,而且素材满满,单是与中俄领导人并肩的画面,就能大大强化伟大领袖英明形象。
九三阅兵仪式最后,现场升起8万个气球和8万只鸽子,呼应纪念活动珍爱和平的主题。
但和平的前提又是什么?能拥有核武威慑,能“秀肌肉”吗?
如果金委员会长手中没有核武,朝鲜会不会早成另一个利比亚,他还能不能获高规格外交礼遇? 但小孩玩大车的金正恩,如果在核武问题上玩出成果,是否又会引发区域国家如日韩等竞相提出拥核要求的效应?这预示着区域和平,还是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