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时刻来临:习将连创3个“第一”

上报 2025-09-02 13:31+-

中国将于9月3日举行阅兵,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周迎来他的3个高光时刻,包括印度总理莫迪7年来首度访中、刚刚落幕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创历届规模最大,以及自1959年以来首度有朝鲜领导人观礼中国阅兵。然而,此时也正值中国经济下行之际,中共以铁腕手段维稳北京,许多国际记者被当局上门“关照”、北京居民连自家阳台都出不得,就是为了确保当天万无一失。

英国广播公司(BBC)2日报道,八面巨大的中国国旗在风中飘扬,簇拥著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肖像。城楼下方,整齐排列著为26为外国元首的座位,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他们的到场被视为习近平的一大外交胜利。广场对面靠近人民大会堂的地方,2座巨型花卉装置纪念二战结束,象征纪念二战结束,周边则设置了约5万名受邀嘉宾的观礼席位。

9月1日这一天,是阅兵典礼彩排的最后一天,贯穿广场的多线车道重新对外开放,许多汽车驾驶和机车骑士纷纷举起手机,捕捉彩排现场的盛况。

本周成习近平高光时刻 连创3个“第一”

表面上,这场阅兵式为了纪念日本投降80周年,和中国成功抵抗侵略者入侵。但对习近平而言,这远不只是单纯的纪念。这一周堪称是他的高光时刻,创下了3个“第一”。

他成功邀请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这7年来首次访华,借此重启重要的经济与战略关系。

还有刚刚落幕的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有超过20位世界领袖出席,创下历届规模之最。这场峰会让习近平得以展现权力,并勾勒出一个他所想要挑战美国的新世界秩序。如今,随之而来的阅兵仪式,也将展示中国在任何冲突中越来越具有与美国抗衡的军事能力。

同时,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将出席中国的阅兵仪式,这是1959年以来的第一次。习近平预计会跟金正恩与普京同框而坐。

经济低迷阴影笼罩阅兵盛典 北京如临大敌

这场阅兵如此重要,却正值中国经济低迷、青年失业率飙高、房地产崩跌等困境,国内民众充斥著不满,甚至是幻灭感,尤其是年轻人的这股情绪还透过网络蔓延开来。这也让当局在筹备阅兵仪式过程中特别谨慎的原因之一。

高光时刻来临:习将连创3个“第一”

在北京举行9月3日阅兵仪式之前,一名警察于8月31日在天安门广场撑伞监控。(美联社)

在准备阅兵的过程中,中共展现了对北京的绝对控制力。整座首都在阅兵仪式越来越近之际,也变得越来越安静。部分办公大楼入口安装了机场级的安检扫描仪、全面禁飞所有无人机;国际记者还被当局上门“关照”,当中有些人甚至被多次拜访,以确保他们“收到信息”。

高光时刻来临:习将连创3个“第一”

一名中国警察8月31日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站岗。(美联社)

为了防止抗议活动,高架桥和天桥的出入口全天候驻有警卫,其中一些人身穿军装。回想起3年前,习近平连任第3个任期时,一名抗议者在一条主要高架桥上拉起横幅,公开批评习近平并呼吁他下台,结果被当场带走,至今下落不明。这正是中共不愿再度重演的场景。

高光时刻来临:习将连创3个“第一”

中共二十大前3天,北京四通桥上于2022年10月14日出现抗议横幅,上面写著“罢课罢工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取自网络)

自家阳台也上不得 北京居民被习近平阅兵全面受控 

这场阅兵颠覆了北京居民的日常生活。每周深夜的彩排期间,坦克履带辗过街道的声音清晰可闻,士兵整齐行进的脚步声也远远回荡在在阅兵路线之外。住在通往天安门广场的长安街沿线的居民,被要求不要走上阳台,以确保彩排能在“保密”状态下进行。

阅兵路线沿线的学校、企业与饭店甚至将在接下来的2天关闭。多条道路改道与地铁线路停运,几乎瘫痪了进出市中心的交通。

就算是北京最方便的共享单车,如今也难以找到。平时地铁站外与人行道上总是排列著数百辆单车,但最近市政人员已将它们集中搬离阅兵路线。就算偶尔看见路边有漏网之鱼留在原地的脚踏车,也无法使用,因为单车根本无法启动。

如此谨慎的筹备这场阅兵仪式,就是为了确保当天万无一失,好让习近平能够展示他所掌握的权力与军事实力。

  • 最新评论
  • emil

    配合这个高光时刻,窜外粉红也是挺忙的。

    屏蔽
  • 莘莘游子

    连创3个“第一”?不仅如此,还有普京这一次访问,也很不简单,可称为“世纪之行”。 这不是外交赞辞。此前他对任何国家的访问从未超过72小时,即便是最亲密的盟友也严格控制在48小时内。但这一次,从8月31日到9月3日,整整4天行程表被安排得满满得,打破了他执政25年来所有外交惯例,这本身就说明:这不是一次寻常的出访,而是一场战略格局的交汇。 为什么重要?因为它发生在国际局势剧烈震荡的关头。俄罗斯承受西方的全方位封锁,中国直面美国的围堵打压。在这种背景下,中俄的会晤不再只是双边互动,而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宣告。它向世界展示,非西方世界正在形成自己的合作网络和话语体系。 普京此行的三大看点尤为突出:一是在上合峰会的平台上,俄罗斯宣示自己并非孤立,而是有着广泛伙伴;二是在能源合作上,俄方“东转”战略加速落地,中国成为其最重要的长期依托;三是在九三大阅兵的庄严场合,中俄并肩亮相,共同回应西方在历史叙事上的垄断与偏见。 这就是这一次普京之行的真正意义。它不仅是中俄关系的里程碑,更是全球格局的一道分水岭。來日回望,人们或许会发现,2025年的这个九月,是国际秩序主动加速重组的起点。

    屏蔽
  • SSS_69

    @lary 造谣也是多少需要点智商的。不适合你,别难为自己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屏蔽
  • lary

    中国的北京老百姓不许出门,不许开窗子,只能够在电视里面看精心剪辑过的片段,这是胡锦涛时代开创的阅兵模式。

    屏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