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公开的毛泽东辞职信
在1924年时,时年30岁的毛泽东在国民党党内担任了“中国平民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一职,后来书写了一封辞职信,被收藏在台北国民党党史馆档案室,并于最近被公开。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作为湖南代表的毛泽东不仅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还被孙中山委以重任,参与国民党改组工作。
这一时期,身兼多职的毛泽东展现了卓越的组织才能:他既是共产党湘区委员会书记,又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担任组织部秘书、代理文书科主任,同时还肩负着黄埔军校招生等重要任务。
平民教育实践与辞职始末
1924年5月26日的辞职信,折射出青年毛泽东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时任"中国平民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的毛泽东,在信中坦言"脑病日增",因组织部及秘书处事务繁忙请求辞去该职。
这个由教育家晏阳初主导的项目,旨在通过扫盲教育解决国民"愚、贫、弱、私"问题,与毛泽东重视群众教育的理念高度契合。信中推荐的接替者刘伯伦,反映了毛泽东即使卸任仍心系工作的负责态度。
1936年,保安县,斯诺摄
多重职务背后的历史意义
在国民党中央机关工作的三年里(1924-1927),毛泽东先后担任过:
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
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平民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
这些职务不仅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更使其深入接触各阶层民众,为后来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积累了宝贵经验。辞职信中的行草书法,既展现其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也折射出青年革命家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台北国民党党史馆珍藏的这封辞职信,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保存的毛泽东其他信函共同构成重要历史拼图。它们生动记录了国共合作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如何通过合法渠道推动革命工作。这种在复杂环境中坚守理想、灵活斗争的精神品质,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