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美贸易战谁先让步

BBC中文网 2025-05-02 16:55+-

周五上午,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宣布,北京正在评估与美国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的可能性。

这是一项全球期待已久的消息——美国对中国征收高达245%的进口关税,正在大幅压缩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引发经济衰退的阴影。

“美方多次表达与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的意愿,”发言人对媒体表示。

“中方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打,中方将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美方想谈就应拿出谈的诚意,要在纠正错误做法、取消单边加征关税。”

这一声明发布前一天,中国官媒相关的微博帐号曾表示,美方一直在寻求对话。而在这一周前,川普声称双方已经开始谈判,但这一说法遭到中方否认。

“中国没有必要与美国对话,”与中央电视台(CCTV)有关联的微博帐号“玉渊谭天”于周四发文表示,“从谈判角度看,目前更着急的应该是美国。”

类似的评论是在中美之间不断的互相试探与否认之后出现,中美双方皆不愿意主动在公开场合提出对话。

问题不在于会谈会否发生,而在于何时、在什么条件下、以及由谁主动提出。

“胆小鬼游戏”

专家将这场较量比喻为川普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之间的“胆小鬼游戏”(game of chicken),双方试图在不失面子的情况下,悄然寻求互利的结果——也就是让贸易战降级。

“我预期双方会来来回回,因为华盛顿与北京都不希望被看成先让步的一方,”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庄嘉颖(Ja Ian Chong)表示。

“但整体而言,贸易战降温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因此双方有共同的动机。”

澳洲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学者宋文笛(Wen-Ti Sung)则用另一种方式说明:“就像两辆赛车迎面而去,看谁先转弯就被视为较弱的一方。而这一刻,双方都不想显得软弱。”

率承认自己启动关税谈判的领导人,可能被视为在谈判中妥协。

“谁显得更绝望,谁就在谈判中丧失筹码,”宋文笛说,“双方都希望塑造对方才是更急于谈判的那个。”

一名女士在沃尔玛购物

沃尔玛等严重依赖中国进口的美国零售商,已发出价格上涨和货架空置的警告。

这种双方都想要同一结果,但谁都不愿先开口,这种奇怪的僵局促使所谓“建设性模糊”策略——故意使用模稜两可的语言,令各自都能声称自己是对的。

宋文笛用这种策略解释“玉渊谭天”的微博贴文。

“这是北京正在探索利用语言游戏,来给双方一个下台阶的可能性,这样双方能逐步摆脱升级的对抗。”

摆脱这场“胆小鬼游戏”的方式之一,是由第三方出面调解,为双方创造下台阶。宋文笛说另一种方式,则是对“对方已经伸出援手”采取更宽松的解释。

在这方式,率先上谈判桌的一方也可以将此举定义为“回应”,而非“主动”。

对川普与习近平而言,这也意味着双方可以同时宣称自己在贸易战中取得了胜利,并进入谈判。

内部胜利

在这场对峙中,视觉观感至关重要。庄嘉颖指出,贸易战降温是一回事,但川普与习近平还有另项首要任务——“对内交出一份胜利的成绩单”。

“川普当然希望展示自己让北京屈服;而对中国而言,习近平很可能也想让国内民众与国际社会看到,他成功让川普变得更加理性、温和与可商量,”庄嘉颖说。

然而在国内,两位领导人都面临关税带来的经济压力。川普本周试图平息外界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因为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出现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收缩。

与此同时,习近平在关税问题出现前,就已在处理低迷的消费力、房地产危机与失业问题。他必须向中国民众证明自己有能力应对贸易战,守住在疫情后迟迟无法回升的经济。

“到了这个阶段,双方都明白这不再是‘赢者全拿’的局面,”宋文笛指出。

“川普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完全达到目标,所以他在寻找一个让中方做出适度让步、但又足以对内证明自己胜利的平衡点。”

他补充,尽管中国并非不愿意,“但他们纠结于找到合适的价位。”

对习近平而言,宋文笛形容这是一场“双层博弈”。

“中方必须应对中美双边谈判,同时在国内,北京又要保持足够的面子,让中国领导层能继续维持‘东升西降’的叙事,”宋文笛说。

“若东方要向西方低头,那就不是东升。”

截至本文发稿时,美国并未否认中方所称的美方已试图接触谈判。庄嘉颖分析,双方如今都声称对方先开口,这也意味着“某种形式的接触已经存在”。

“双方确实有在沟通,”他说,“这说明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但谈判的启动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将会稳定下来——毕竟早在川普发动贸易战前,双边关系就已颠簸不定。

庄嘉颖对此并不乐观。他认为双方的“姿态”表明,谈判仍未达到“双方共同寻求出路”的阶段。

“(双方)或许都希望对方率先让步,因此将继续僵持下去,看谁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