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转变 “3大变化”恐致美国放弃台湾
美中贸易战日益白热化,牵动台海局势。 英媒《经济学人》1日以台湾为最新一期封面,指出美中之间的角力将升高台海紧张局势,美国的决心很可能在台湾问题上受到考验,且可能比许多人想象的还要快。
《经济学人》1日刊登题为“超级大国因台湾问题的争斗即将到来”(A superpower crunch over Taiwan is coming)一文,分析指出美中关系正处于历史低点,双方加征的关税都远远超过100%,导致彼此贸易濒临脱钩,在人工智能(AI)等科技领域的争夺战也日益激烈。 报道特别点出三项重要变化,可能导致美国在台海议题上的立场产生重大转变。
第二项变化是大陆对台策略的转变。 除了持续进行军事部署外,中方也开始采用“灰色地带”战术,包括临时封锁、对台湾周边船只实施海关检查等手段。 报道指出,这些行动主要依赖大陆近年大幅扩张的海警部队,目的是削弱台湾的主权感,并动摇台湾民众对美国援助的信心。
第三项变化则是台湾政界长期以来的功能失调,也成为北京灰色战术试图加以利用的弱点。 报道指出,虽然多数台湾民众不愿接受共产政权统治,但岛内政治陷入极化与自满交织的恶性循环。 去年选后,总统赖清德必须与国民党主导的国会以及新兴第三势力共同运作,导致政治僵局,使台湾难以果断提升防务预算、降低能源依赖,或强化应对危机的能力。 赖清德对大陆渗透行动的强硬反制,也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立与政治分裂。
《经济学人》特别提到,这些因素可能在台湾内部引发恶性循环。 如果美国对保卫台湾的承诺动摇,台湾的抗战意志可能随之减弱; 反之,若台湾不愿自我防卫,美国也将更难有动力出手援助。
报道也提到,面对这种情况,川普可能会选择让台湾“悄然滑走”,甚至与大陆达成某种实质放弃台湾的协议,而非冒着与大陆爆发核战的风险。 这不仅将对台湾民主造成重大冲击,也可能影响全球芯片供应链的稳定。
《经济学人》认为,习近平可能认为目前面临“稍纵即逝的机会”,不得不采取行动。 报道强调,川普的保护主义与对盟友的强势态度,原本是为了让美国再次强大,但实际上却可能削弱了美国保卫台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