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复落空!更多接盘侠抢要波音新机
墙内自媒体火星宏观文章:中美贸易战升级下,中国拒收波音飞机后,马来西亚等国迅速表态接盘订单;欧洲则担忧中国商品借道电商涌入市场,冲击本土产业。这两种针对不同商品的不同态度,全因供求弹性差异:波音飞机全球需求刚性,替代有限;中国消费品产能过剩,转移市场易引发贸易失衡。我们应该优化经济结构,着力增加内需以应对长期挑战。
在川普针对中国商品发起三位数的关税攻击,中国针对美国的农产品、能源和波音飞机发出停购令予以反制的过程中,有两个新闻,充满了经济学的供求弹性原理,这将直接影响关税战攻防措施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个消息是,在我们宣布拒绝接收波音飞机后,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先后发声,宣布购买波音飞机。马来西亚直接表示,希望接盘所有被中国拒绝的这款新飞机。
我认为事实上对波音影响不大,因为该措施符合预期并且不可持续,特别是波音的产能供不应求,被我们取消的订单很容易分配到其他市场。我还在文章中提到,2024年,印度向波音下达了370架订单,波音已经宣布从中国暂停交付的订单中,在2025年向印度转移50架。越捷航空3月份也开始与波音洽谈增购100架波音737 MAX客机的新合同,以缩小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周末又传来新消息,4月21日的马来西亚新闻社报道称,马来西亚周五宣布订购 60 架波音737 MAX以对其机队进行现代化改造后,马来西亚航空的母公司马来西亚航空集团(Malaysia Aviation Group,MAG)的一位高层告诉马来西亚国营媒体马新社,若中国航空公司停止接收订购的波音飞机,他们有意购入那些释出的新机。
报道称,已有两架波音新飞机在4月20-21日从中国飞回美国,其中一架737 MAX 8 今天周一降落在美国关岛,另一架涂有中国厦门航空涂装的737 MAX新飞机昨天周日降落在西雅图波音机场。
马来西亚新闻社称,若美中关税战导致波音的交机出现空档,马来西亚航空集团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有望提前取得原本难以排到的飞机交机时程。
马来西亚航空集团常务董事、总经理伊扎姆-伊斯梅尔表示,该集团正与波音洽谈。他还称这些波音新飞机“燃油效率更高,航程更远,乘客乘坐更舒适”。
第二个消息是,美中掀起贸易战后,欧洲国家担心大批中国商品从美国转向欧洲,如海啸般冲击市场。
4月20日的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川普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后,英国零售商普遍担忧,大批中国商品会借助Shein和亚马逊等电商被“倾销”到英国和欧洲市场。
英国电子产品零售商Currys 的首席执行官博尔多克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有初步迹象显示,原本面对美国市场的中国商品库存正在被转运至英国,将以倾销方式涌入欧洲市场。“可能销售这些商品的平台包括Shein、Temu、阿里巴巴、TikTok 商店,而亚马逊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
英国零售商协会首席执行官迪金森表示:“受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部分品质较差的商品可能会从美国转销至欧洲,而这一风险令零售商非常担忧。鉴于当前地缘紧张局势,欧洲国家应当重新审视最低免税额规定,以确保零售商及其客户的最佳利益” 。
4月19日,德国之声报道称,德国候任总理担心被中国商品“淹没”。
即将在5月出任新一届德国总理的梅尔茨上周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警告,随着美中贸易战的持续,德国市场可能会被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淹没。
梅尔茨在接受德国丰克媒体集团采访时说:“我们必须预料到,我们将更加强烈地遭到中国产品的冲击……欧盟委员会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
德国之声称,近期,欧洲已经有不少中国问题专家就此风险提出过警告。
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贸易专家马特斯表示,被美国高关税打击的中国商品,极可能会被迫寻求其他销售市场,尤其是欧盟市场。中国企业一方面确实更有效率、更善于创新,但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巨额补贴和有意压低的人力成本,这也赋予了中国商品不对称优势。
曾多年任欧盟驻中国商会主席的中国问题专家的伍德克也在川普颁布“对等关税”后的第一时间指出,涌入欧洲的中国商品将如同一场“海啸”。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工业领域广泛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的制造业生产了全球34%的商品,如果产能全开比例也许还要更高,但是中国的消费只占了全球的12%“。这不仅会造成国内的经济结构问题,也会危及和贸易伙伴的关系,而这个问题在当前中国政经体制下很难解决。
为何波音不愁卖,欧洲怕倾销?经济学中的供求弹性理论决定了这两种结果。这对关税战选择什么为目标才有效,至关重要。
同为商品,为什么美国的波音飞机,我们拒绝接收,马上有其他国家排队要求接手?而我们被美国的高关税拒之门外的商品,还未真正转移到欧洲,欧洲人就开始提防,并准备想办法防止我们在失去美国市场后将更多的商品卖往欧洲?
4月9日,笔者曾分析过,我们将停止进口美国的农产品、能源产品、波音飞机等作为反制措施,效果并不一定好。这是因为一方面农产品、能源产品、波音飞机需求弹性小,可替代性小,不可能因关税而显著缩小需求。另一方面产量很难大幅增加,供应有限。所以你不进口美国的也要进口其他国家的。
比如我们会增加巴西、阿根廷的农产品进口,增加中东、俄罗斯的油气进口,增加空客的客机进口。但阿根廷、巴西、中东、空客增加对我们的供应,必然会减少对其他客户的供应,那么其他客户就会选择去购买美国的农产品、能源、客机。这种市场转移非常容易。
就波音飞机而言,全球各地航空公司对新飞机需求殷切,但却因疫情后的供应链瓶颈,以及波音公司因更严格的监管审查所导致的生产放缓,面临长时间交机延迟。波音的替代品只有空客,空客的产能瓶颈比波音更严重。订单都排到5至10年之后了。所以拒收波音客机,对波音、对美国,其实没多大打击作用。最多体现了我们的一个反制态度。
而我们出口的工业品,主要还是中低档的消费品。这类工业品有生产能力的国家非常之多,不仅我们能生产,越南、印度、墨西哥、欧洲,都有大把的工厂可以生产。而且这种中低档的工业消费品,只要有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可以快速扩张。我们在这一块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工资低、有补贴、有退税的低成本上。
如果美国、欧洲等国家取消门槛,放任我们进入销售。一方面我们可以很快扩张、占领当地市场,不会给当地的消费品制造商留一丝活路,这将引发当地非常严重的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另一方面当地进口大幅增长,但出口却无法增长,必然导致巨大的贸易不平衡,导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流出和通缩,很快就会导致他们的经济衰退。
所以,希望制造业回归的美国,利用高关税来遏制、减少我们对美国的消费品出口。欧洲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坐等我们将失去的美国市场转移到欧洲,用中国制造来快速消灭欧洲制造,导致欧洲失业率上升,物价下跌,经济衰退。
包括贸易平衡的经济平衡非常重要,经济发展不能永远只依靠不断增加的对外贸易顺差。
2024年9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学家就在IMFBLOG官网中发表论文预警称:中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和美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失衡的担忧,并引发了关于其原因和后果的激烈辩论。人们越来越担心,中国的外部顺差是在国内需求疲软的情况下,由于旨在刺激出口和支持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措施造成的。一些人担心,由此产生的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中国冲击 2.0”,即出口激增,这将使其他国家的工人失业,并损害其他地方的工业活动。
川普掀起的贸易战,短期而言,对我们的影响和打击必然很多。
但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三十多年来依赖的超前投资、商品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必须尽快转型到提高个人收入,增加国内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中来。并能够抓住机会,果断地改革我们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迅速增加劳动者的收入,迅速增加家庭的购买能力,通过快速增长的国内需求来消化、弥补出口的损失。不仅能推动我们的经济转型,还能通过压缩我们的贸易顺差来修复与贸易伙伴的关系,重构健康的、平衡的中外经贸关系。